張勇
(天津職業大學團委 天津300410)
高校學生公寓實體可持續發展芻議
張勇
(天津職業大學團委 天津300410)
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后勤服務體系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后勤服務系統開始逐步改革,成立了各具特色的高校學生公寓經濟實體。這種實體作為高校后勤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但在實際運營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運用經濟學方法具體分析了學生公寓實體在管理中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高校;學生公寓實體;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高校后勤服務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各高校均建立起具有學校特色并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高校后勤市場化服務體系,這在高校快速發展中起到了保障和推動作用。學生公寓實體(以下簡稱為實體)作為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今的服務體系架構中主體地位日益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化,學生公寓實體也同樣存在著一些挑戰,例如,如何在現階段鞏固市場地位而不被外來競爭者所淘汰;受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編的后勤員工成本意識及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嚴重缺失等。如何使學生公寓實體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不斷成熟是高校應探討的課題。
(一)高校學生公寓實體的產權經濟學分析
實體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已經建立起初步的法人產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市場化企業體制,但其在產權方面仍屬學校集體所有,由于經營過程中真正的主動權并不在實體,在運營過程中在創新、資產增值、人事管理等方面表現出慣性服務缺失、在編人員效率不高、企業文化不明顯、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等現象。
(二)高校學生公寓實體運營的博弈分析
學生公寓實體都是在與其利益相關者所組成的環境下運營和發展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通貨膨脹的壓力也隨之加大。勞動密集型的實體在購買原材料、勞務費用等方面成本投入加大,這是一個較明顯的不利因素。實體主要的服務群體是學生,這一特殊的群體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點的次文化,這種文化環境也形成了具有其特點的需求和消費行為,這對于與學生這一特定群體在同一環境中成長和發展的實體來說,較其他社會服務性企業在需求趨向、企業文化形成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實體與運營中的利益相關者的博弈,對學生公寓經濟實體的可持續發展形成長期和潛在的影響,決定著學生公寓經濟實體的基本發展方向。
(三)學生公寓經濟實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博弈的納什均衡
只有在利益相關者之間博弈出現相對均衡,互相以對方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時,才可能實現博弈結果的帕累托最優。對于實現博弈雙方最佳博弈結果的策略組合,“納什均衡”理論有利于幫助學生公寓經濟實體各利益相關者采取優化策略,實現利益均衡可持續發展,以達到博弈的效果帕累托最優。
實體面臨著企業產權不明確、外部服務性企業競爭、成本壓力增大等諸多困難與問題。學生公寓經濟實體要想擺脫困境,除了依靠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外,還必須依靠其自身深化改革、完善內部管理制度等措施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學生公寓經濟實體目前應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明晰產權關系,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制度
學生公寓經濟實體在現階段雖然不能完全規避后勤產權固有的體制性矛盾,但是可以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制度以使問題得以緩和。隨著實體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體制性的矛盾會逐漸得到解決。因此,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制度是關鍵和基本的步驟。
明晰產權關系 實體的國有資產是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為了使實體融合到市場經濟潮流中,實體必須轉變觀念,將這部分資產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范疇。在這種轉移中,實體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產權界定,對不同的資產加以區別對待。由于實體所使用的固定資產是不計折舊的,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實體不但要進行清產核資,更重要的是應進行資產評估,即評估出實體實際占有或使用的資產的實際或剩余價值,將其從學校行政系統中剝離。實體作為使用方將其根據資產種類登記造冊,進行資產重組,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實體與學校母體利潤分配要明確比例,要以合同形式加以保證。對于房屋、固定資產等生產要素,實體與學校母體之間可以實行租賃的形式,這樣明確了實體與母體學校之間在資產上的租賃關系,改變了主體關系。租賃費用的收取歸入到與學校母體的利潤分配比例中。實體自籌資金投資的一些項目,積累了部分固定資產以及節余的流動資金。對于實體積累的流動資產、自籌資金或固定資產應該劃歸實體集體所有。
完善實體的法人治理結構 建立科學、規范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結構是實體的核心。實體可按照權力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設置,本著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原則,成立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公司制法人治理機構,保證實體機構權責明確,各司其職,高效運作。
健全激勵機制 實體實行企業化管理,大大減輕了學校的人員負擔與經濟負擔。在后勤實體的市場化運作過程中,要實現實體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實體經營管理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就要不斷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將激勵機制與維護、保護、激勵員工的積極性相結合,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之成為實體發展的潛在動力。實體可持續發展還必須切實做好人員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除了多渠道引進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外,還要注意保護、調動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建立一支具有實體特色的骨干隊伍,使之持久地發揮作用。只有這樣,實體才能不斷壯大,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實體內部建立科學管理制度
構建科學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在加強科學管理制度方面,建議實體從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體系入手,這是提高自身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的基礎性問題,也是實現實體管理規范化、科學化、體系化的方法。ISO9000質量管理標準來自企業組織質量管理需要,但其方法及功能適用于所有人工系統組織。實體具有人工系統的一般特征,所以該標準適用于實體的管理需要。
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 在實體不斷發展過程中,預算、支出等財務管理監督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工作。在實體建設中,實體都已成為經營性經濟實體,學校的資產和服務委托給實體,劃撥一定比例或一定數量的經費和資產由實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體在管理過程中就必須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堅持收支配比原則,正確確定各服務項目的盈虧,在不增加學校服務對象負擔的前提下通過加強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為實體的自我發展積累財力,以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三)通過多方面的聯合與合作,增強實體競爭力
實體要增強競爭力,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實現多方面的聯合與合作。實體應從價值鏈、需求層次等理論入手與實體的外部利益相關者進行多種形式的聯合。在聯合過程中注重多元化建設,形成多元化格局,這有助于經濟實體的可持續發展。
[1]J.R.康芒斯.企業家的企業—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5.
[2]劉國斌,翟學智.現代管理原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張偉,吳鵬.高校后勤實體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高教探索,2005,(3).
[4]郭朝東.高校后勤經濟實體利益相關者博弈分析[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5,(5).
[5]段長福.高校后勤企業五大病癥剖析[J].高校后勤研究,2006,(3).
[6]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7]張新發.創新吸引人才機制 提高高校后勤企業核心競爭力[J].高校后勤研究,2006,(4).
[8]商珺,徐勛光.論新制度經濟學產權視角下高校后勤產權改革[J].經濟師,2008,(3).
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56-02
張勇(1979—),男,天津市人,公共管理碩士,天津職業大學團委政工師,研究方向為市場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