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鵑 林仲華
(淮陰工學院 江蘇 淮安223001)
角色扮演法在《管理溝通》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鄧子鵑 林仲華
(淮陰工學院 江蘇 淮安223001)
角色扮演法是教師設置情景,學生通過扮演特定角色而習得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本文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對角色扮演法在管理溝通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論述,并證明其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管理溝通;課堂教學
教育心理學家Thorndike認為,學習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漸進過程,也就是說個體在“嘗試—錯誤—改正”的不斷循環(huán)中獲得知識和技能。他強調(diào) “做中學”,主張通過有準備的學習、經(jīng)常練習、對學習后果進行強化等途徑來提高學習效率。心理學家Brandura則提出了“觀察學習”的理論,認為個體不必也不可能總是通過親身經(jīng)歷來獲得知識,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也可以間接獲得知識和技能。對于大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學習而言,親身體驗和觀察學習也同樣適用。
(一)角色扮演法的定義
角色扮演法 (Role-Play Teaching Method)是美國精神病學家莫雷諾(Moreno)于1960年所創(chuàng)建的一種社會心理技術,就是使人暫置于他人的社會位置,并按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態(tài)度行事,以增進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從而學會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在教育教學領域中,“角色扮演法”又稱“情景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一般在假設而又逼真的情景中進行,即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背景材料設計場景,要求學生在仿真場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身臨其境地根據(jù)指定角色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人際協(xié)調(diào)等提出觀點、方案或進行實際操作,從而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
“角色扮演法”一般有3個要素:情景、扮演和角色。這里所指的“情景”是指教學中模擬工作發(fā)生、發(fā)展及變化的各種各樣的背景,包括情感的和邏輯的、社會的和個人的、自然的和人性的、職業(yè)的和通識的等等。情景設置是角色扮演的前提條件,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扮演是指學生通過對情景的認知,用語言和行為對情景做出的反應。扮演的效果關鍵取決于情景設置、角色認知和學生的個體特征。
(二)教學程序
角色扮演教學的程序包括:情景選擇或設置,角色設計,角色分配,角色扮演,討論與評價。根據(jù)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選擇某一情景(封閉式情景),角色任務和角色行為表現(xiàn)均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學生進行模擬性角色扮演,學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表演即可;此外,教師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也就是提供開放性情景,給予學生較大的表演空間,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當情景準備好了以后,教師就要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不同的角色,角色應該具有典型性和差異性,即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不同角色之間構成一個相對有意義的整體。角色的分配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個性特征,另一方面還要參考學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及表達能力。角色扮演的環(huán)境應該盡可能地仿真,扮演過程應該有時間限制。角色扮演結束后,應有充分的體驗分享和討論的時間。
注意事項 角色扮演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依賴于教科書的做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如查閱大量參考資料,事先對情景和角色要求進行分析、編排和設計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較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組織能力。
角色扮演教學同時對學生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首先,學生應由被動學習者轉變?yōu)橹鲃訉W習者;其次,學生應具有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最后,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
角色扮演教學對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制度提出了挑戰(zhàn)。通過試卷來考核的方式不適合能力和技能的考核。因此,對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技巧和創(chuàng)造性進行評價是課程考核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管理溝通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離開實踐談理論,或者學習了基本理論和方法,不應用到實踐中去,那么這門課程的學習也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一)總體安排
筆者所講教授的管理溝通課是一門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yè)選修課。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溝通理論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練習,使學生了解管理溝通的一般方法,掌握管理溝通中的基本技能如把握溝通時機、傾聽他人意見、有效反饋等。溝通理論部分學時占總學時的1/3(即16學時),以教師講授為主,案例討論為輔;溝通技能部分占總學時的2/3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由教師創(chuàng)設溝通情景,學生根據(jù)要求進行扮演。
理論課教學部分,教師講授了溝通的要素、類型、理論模型以及常用的溝通分析方法。要求每個學生課后至少查閱3篇國內(nèi)外管理溝通的研究報告或案例,先在小組內(nèi)分享,然后選出小組中有價值的研究或案例在全班分享。
溝通技能教學部分,教師準備了5個專題(說,聽,問,肢體語言,媒介溝通),專題的內(nèi)容均與人力資源管理內(nèi)容相關,每個專題突出一項主要技能,兼顧其他技能訓練。例如,在“說”專題中,細分為 “發(fā)起話題”、“說服他人”、“委婉拒絕”等子話題;“聽”則分為“獲取信息的聽”、“批判地聽”等;“問”包括真實發(fā)問和虛假發(fā)問;“肢體語言”則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姿勢、動作等練習;媒介溝通分為書面溝通、電話溝通、網(wǎng)絡溝通等。
選修該課程人數(shù)為30人,符合小班教學的要求。將全班30人分為5組,每組6人構成某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部,分別擔任部門經(jīng)理,招聘主管,培訓主管,績效主管、薪酬主管、辦事員,每次角色扮演時小組成員的身份可以靈活選擇。
(二)具體措施
首先是準備工作。主講教師根據(jù)管理溝通教學大綱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將人力資源管理分為幾個模塊:招聘模塊,培訓模塊,績效模塊,薪酬模塊,并準備相應的溝通情景。其中,每一模塊設置了多個情景,不同情景考慮了行業(yè)差異、組織文化差異和崗位差異對溝通的影響。在招聘模塊,根據(jù)面試類型的不同,設置了結構化面談情景,非結構化面談情景,小組面談情景,壓力面談情景等,每個小組至少選擇一種情景扮演主試,小組成員在其他情景中扮演求職者。在培訓板塊中,根據(jù)培訓方式不同,設置了講授,演講,做報告,主持會議等情景。在績效板塊,設置了考核動員、績效反饋面談、考核方法培訓等情景。薪酬板塊,設置了獎勵面談、批評面談、生涯發(fā)展面談和離職面談等情景。
教師課前2周將某個專題的情景放在指定的網(wǎng)絡空間,小組成員可以自由選擇將要扮演的情景,事先做好相應的準備。具體的角色分配由教師根據(jù)角色要求和學生意愿以及學生的個人特征確定人選。教師準備好角色卡片,于課前3天將角色描述和任務要求發(fā)送到相應學生的信箱。
角色扮演地點根據(jù)情景內(nèi)容來安排,主要在人力資源面談實驗室進行。場景布置參照企業(yè)辦公室或者小型會議室,由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學生代表負責完成。一次角色扮演時間一般在2小時以內(nèi),每次活動由2個小組扮演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其他小組成員扮演員工(求職者)和觀察員。
其次是角色扮演現(xiàn)場。第一步是教師向學生介紹國內(nèi)外關于某一溝通領域的研究成果(如傾聽的相關研究),引出情景話題。然后,教師通過幻燈片呈現(xiàn)角色扮演的情景和角色扮演要求。接下來,由課前分配角色的學生進行現(xiàn)場扮演,其他學生充當“觀察員角色”,負責對表演的學生進行觀察評價。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針對角色的語言、動作、行為等表現(xiàn)進行討論分析。角色和觀察員(未扮演角色的同學)角色均實行輪換,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情景中的一員并有機會成為觀察員。
每一次扮演活動結束,扮演者都要相互分享角色體會,觀察員也要分享觀察體會;全班學生就角色扮演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改進建議。教師要求學生將角色扮演中獲得的溝通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每個學生要定期(如每周或者每兩周)提交自己關于某一溝通技術聯(lián)系實際的心得和體會。
最后是課程考核與評價。課程考核采用書面考核和實踐表現(xiàn)加權評價的方式進行。書面考核可以是一篇人力資源部經(jīng)理競聘演講稿、部門經(jīng)理歡迎新員工致辭、績效考核動員報告或者一封挽留核心人才的信件等。評價指標包括:主題明確程度、語言表達流暢性、文書規(guī)范性、內(nèi)容專業(yè)性等。實踐表現(xiàn)包括個體所有角色扮演中的觀察員評分和教師評分。書面材料評分占30%,觀察員評分30%,教師評分40%。
課程教學結束時,全班學生無故缺勤率為零;全班平均成績81.5分,最低分67分,最高分93分。
朱建方等人指出,角色扮演法在經(jīng)濟管理類大學生的實踐教學中具有以下優(yōu)勢:(1)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并掌握專業(yè)技能;(2)有利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有利于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4)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5)有利于改革傳統(tǒng)概念教學。根據(jù)他的觀點,筆者設計了5個相應的調(diào)查項目要求學生對每個問題進行5級評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同時附加了3個項目:自我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價(1代表非常不滿意,5代表非常滿意)以及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和建議項。這些調(diào)查題項放在指定的網(wǎng)絡空間,由學生自由填寫后發(fā)回教師郵箱。
學期結束時,收到了全班學生的30份調(diào)查反饋。反饋結果基本上與前人的研究結論一致。學生的自我學習效果評價和教師教學評價平均分分別為4.215和4.237。學生的評價和反饋意見包括:教學方法靈活,教學內(nèi)容豐富,鍛煉了學生的溝通技能,提升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自信心,學到了真正有用的東西,希望其他專業(yè)課教學向管理溝通課學習,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世娟,馮江平.角色扮演測評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89-92.
[3]朱建方,孔凡航,曹剛.“角色扮演法”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10):21-24.
[4]周琳.外語教學中的角色扮演[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4):42-44.
[5]魏江.管理溝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087-02
鄧子鵑(1977—),女,湖北孝感人,應用心理學碩士,淮陰工學院經(jīng)管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