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學新 (臨朐縣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科,山東 濰坊 262600)
序貫與同步放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臨床療效比較
衣學新 (臨朐縣人民醫院血液腫瘤科,山東 濰坊 262600)
目的 探討序貫與同步放化療兩種不同模式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及毒副作用分析。方法 選擇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該院診治的結直腸癌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依據疾病分期分為ⅡA期22例(ⅡA組)、ⅡB期25例(ⅡB組)、ⅢA期41例(ⅢA組)、ⅢB期32例(ⅢB組)。ⅡA組及ⅢA組患者采用序貫放化療,ⅡB組及ⅢB組采用同步放化療。結果 ⅡA、ⅡB組患者1年及3年總生存時間(OS)及無進展生存時間(PFS)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ⅢA、ⅢB組患者1年OS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1年PFS、3年OS及PFS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同步放化療組患者藥物毒副作用發生人次明顯高于序貫治療組(P<0.05),但分別比較各系統毒副作用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同步放化療模式對于Ⅲ期結直腸癌患者能延長總生存率及無進展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是更優的治療模式,但是藥物毒副作用也相應增多。
結腸癌;直腸癌;序貫/同步;放化療
手術治療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新輔助治療能明顯提高癌細胞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因此,手術治療前后的輔助放化療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但是放化療的療程、劑量及其程序尚未統一。我院近年來對結直腸癌患者采取序貫及同步放化療兩種不同模式治療,為結直腸癌放化療模式的選擇總結經驗。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診治的結直腸癌患者12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結腸癌34例,結腸癌86例,男79例,女41例,年齡36~72〔平均(47.82±15.58)〕歲。參考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國際抗癌聯盟(UICC)2009年分期標準〔1〕,其中Ⅱ期47例,Ⅲ 期73例;按照組織學分類:管狀腺癌59例,黏液腺癌34例,乳頭狀腺癌16例,印戒細胞癌6例,未分化癌5例。所有患者均無嚴重的內科或其他科疾病,能夠耐受放化療;排除癌癥遠處轉移,實驗室各項常規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無放化療禁忌;除行結直腸癌手術外,近期無手術史,未進行其他放化療治療;Karnofsky評分≥70分。120例患者依據疾病分期分組,ⅡA期22例(ⅡA組)、ⅡB期25例(ⅡB組)、ⅢA期41例(ⅢA組)、ⅢB期32例(ⅢB組),各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序貫放化療方法 ⅡA組及ⅢA組患者采取此放化療方案。根據CT及術中的銀夾標記物定位以確定放療的靶區及其范圍,放療范圍以第五腰椎椎體下緣或骶髂關節為上界,兩側以恥骨弓狀線最寬部位外1~2 cm為界,下界以實際腫瘤部位位置確定,后界以骶骨前緣后1 cm處為宜,但在確定每例患者具體的范圍時要根據腫瘤病變實際位置,原則是在治療前外放2~3 cm為標準。放療選擇Multi Data TPS計劃系統,靶體積的95%放射劑量為45 Gy/25次,放療期間可以根據脊髓、小腸、尿道、膀胱等器官內的劑量曲線調整劑量耐受范圍〔2〕。放療結束后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休息2~4 w開始輔助化療,選擇FOLFOX方案,奧沙利鉑130 mg/m2第1天靜脈滴注,亞葉酸鈣100 mg/m2于第1~5天靜脈滴注2 h;氟尿嘧啶375 mg/m2第1~5天靜脈滴注4 h。3 w后開始下一療程化療,化療方案及方法、劑量同前,治療4~6個周期。放化療期間嚴密監測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如出現異常及時調整用藥或對癥處理,并且同期進行對癥支持治療。
1.2.2 同步放化療方法 ⅡB組及ⅢB組采用同步放化療方案。放療方法同1.2.1,在放療開始后的第1~5天即開始進行化療,化療方案及藥物劑量及用藥期間注意事項與1.2.1相同。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嚴格隨訪,隨訪截止日期為2011年10月。觀察用藥期間藥物毒副作用、患者總生存時間(OS)、無進展生存時間(PFS)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行χ2檢驗。
2.1 Ⅱ期患者兩種治療模式療效比較 Ⅱ期患者1年隨訪無1例失訪,3年隨訪失訪及死亡3例。ⅡA、ⅡB組1年及3年OS及PFS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Ⅲ期患者兩種治療模式療效比較 Ⅲ期患者1年隨訪無1例失訪,3年隨訪失訪及死亡8例。ⅢA、ⅢB組患者1年OS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1年PFS、3年OS、3年PFS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1 Ⅱ期患者兩種治療模式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Ⅲ期患者兩種治療模式臨床療效比較〔n(%)〕
2.3 兩種放化療模式毒副作用發生情況 同步放化療組患者藥物毒副作用發生人次〔29(46.03%)〕明顯高于序貫治療組〔56(98.25%)〕(P<0.05);但是分別比較各系統毒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種治療模式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遺傳因素、血吸蟲病、飲食與潰瘍性結腸炎等均是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酸性食物的攝入、神經纖維瘤等疾病及長期的血吸蟲卵的沉積等均能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手術切除目前仍然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手術前后常需輔以化療及放療等措施,單一的手術治療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FOLFOX是常用的化療方案。放射主要有體外照射、腔內照射、外照射及內照射聯合三種方法,能有效殺滅手術后可能殘留的癌細胞〔3〕。
本文觀察序貫放化療與同步放化療不同模式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優缺點,結果顯示同步治療明顯延長了Ⅲ期患者的總生存率及無進展生存率,但是在無淋巴轉移的Ⅱ期患者中兩種治療模式療效無明顯不同。但同步放化療時毒性疊加,明顯影響了患者的各系統生理功能。同步治療模式在治療期間可以起到協調作用〔4〕,對癌細胞的殺滅能力更強,但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毒性亦增強;而序貫治療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但是在放療后尚未開始化療期間腫瘤細胞可能再次增殖。從經濟學角度看,同步治療模式總療程相對較短,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好,并且對于節省治療費用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傊椒呕熌J綄τ冖笃诨颊吣苎娱L患者OS及PFS,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是更優的治療模式;但是,藥物毒副作用也相應增多。但因為研究的樣本量有限,還需要更大樣本量的觀察結果來證實。
1 劉蔭華,徐 玲.第七版《AJCC腫瘤分期手冊》結直腸癌內容的更新與解讀〔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0;13(8):629-31.
2 曲心宇,劉 君.序貫與同步化療治療直腸癌的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1;3(3):350-3.
3 秦光遠,黃桂林,邵建強,等.大腸癌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09;15(1):58-60.
4 孫 清,吳福林,趙 偉,等.同步或序貫放化療治療進展期直腸癌的療效分析〔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3;15(4):245-7.
R73
A
1005-9202(2012)16-341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24
衣學新(1972-),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腫瘤科臨床工作。
〔2012-01-13收稿 2012-02-29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