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華
絕經后陰道出血與婦科良性疾病臨床特點分析
鄭少華
目的探討絕經后陰道出血的常見病因,探討其與婦科良性疾病的關系,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方法 對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108例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臨床與病理結果。結果 經病因學分析,良性疾病100例,占92.59%,其中炎癥73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1例,子宮內膜息肉2例,子宮肌瘤4例。結論 絕經后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良性疾病,其中以炎癥居多。
絕經后出血;良性疾病;病因;婦科
絕經后陰道出血是指自然閉經1年以上,因生殖系統、泌尿系統或內科等其他疾病和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陰道流血,這是絕經后婦女生殖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婦科癌癥的信號之一。隨著人們防癌意識的提高,認識絕經后出血的病因非常重要。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108例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找出其與婦科良性疾病的關系,旨在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就診于我院的絕經1年以上患者108例,年齡46~78歲,平均56.6歲,絕經年限1~27年,平均7.6年。主要癥狀為不規則少量陰道出血(78例)、血性白帶(23例)或接觸性出血(7例)。并排除近期服用過激素類藥物或保健類藥物以及血液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婦科檢查,并根據患者個人出血情況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
1.2.1 常規婦科檢查 進行陰道檢查、雙合診,對患者的婦科情況做一個全面的評估。注意陰道等有無炎癥、損傷,贅生物和出血點,注意宮頸大小、糜爛程度、有無息肉等,檢查子宮大小、質地、壓痛、形狀,活動度等,并檢查卵巢能否觸及。
1.2.2 盆腔和陰道B超 可早期發現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疾病。
1.2.3 脫落細胞學檢查 對診斷診斷宮頸、子宮內膜、輸卵管和卵巢惡性腫瘤有重要價值,但假陰性率較高。
1.2.4 陰道鏡檢查 可將外陰、陰道、子宮頸等放大4~50倍,觀察肉眼看不到的宮頸表面層微小病變,方便準確的選擇可疑部位作活組織檢查。
1.2.5 宮腔鏡檢查 某些疾病如子宮內膜增生癥和子宮內膜癌的早期局限性病灶等陰道超聲也易容易漏診。可以做宮腔鏡檢查進一步確診。對一些不明確病因的檢查能及早明確指導治療。
108例患者絕經后陰道出血原因中,良性疾病100例,占92.59%。其中生殖器官炎癥73例,是引起絕經后陰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占全部良性疾病的73%,而其中又以陰道炎和宮頸炎為主,兩者例數相差不大。陰道炎患者中,老年性陰道炎19例,細菌性陰道炎7例,滴蟲性陰道炎5例,念珠菌性陰道炎2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1例,其中內膜增殖癥8例,增殖期內膜7例,萎縮性內膜6例。子宮內膜息肉2例。子宮肌瘤4例。惡性腫瘤8例,其中子宮內膜癌3例,宮頸癌2例,卵巢癌2例。具體各種原因分布見表1。

表1 108例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出血原因(例,%)
婦女絕經后,一般不應再有月經或陰道流血,自然閉經后12個月以上的陰道出血患者稱為絕經后陰道出血。以往認為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是引起絕經后陰道出血主要原因。但近年來國內外資料顯示,良性疾病是引起絕經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張文愨等[1]分析表明其病因可分為三大類:良性疾病者最多,非器質性疾病其次,惡性腫瘤最少。蘇琛輝[2]研究表明絕經后出血大部分是婦科良性疾病,以炎癥居多。陳麗娜[3]分析也表明大部分是良性病變。
總之,惡性腫瘤已不是絕經后出血主要原因,而良性病變具有重要地位,應予以重視。本研究中,良性疾病占所有患者中的92.59%,其中最主要的是炎癥73例,其次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1例,再次為子宮肌瘤4例,子宮內膜息肉2例,也表明良性疾病是主要原因。
惡性病變引起的絕經后陰道出血比例不斷下降。這可能與人們保健意識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癌瘤警惕性提高以及婦女病普查有關。惡性病變引起的比例下降,提示臨床上不要過度治療。同時對絕經后婦女應每年做一次婦科普查,尤其是有異常出血者,應仔細的詢問病情病史,全面地進行婦科檢查,詢問是否服用激素類藥物與營養保健品等。
[1] 張文愨,譚毅,高莉,等.絕經后陰道出血385例分析.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2(1):40-42.
[2] 蘇琛輝.絕經后出血與婦科良性疾病125例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7):71-73.
[3] 陳麗娜.絕經后陰道流血250例病因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1):127-128.
253000山東省德州市優撫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