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華
甘利欣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抗肝纖維化的療效觀察
林曉華
目的 探討甘利欣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對慢性肝炎肝纖維化的治療作用。方法 將60例慢性乙型肝炎分為治療組(予甘利欣150 mg和多烯磷脂酰膽堿15 ml治療),甘利欣組(予甘利欣150 mg治療)和多烯磷脂酰膽堿組(予多烯磷脂酰膽堿15 ml治療)。比較治療前后檢測各組肝功能及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結果 治療組治療后肝功能及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明顯好轉,與治療前及甘利欣組、多烯磷脂酰膽堿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甘利欣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對慢性肝炎有明顯的抗纖維化作用,比單用效果要好。
甘利欣;多烯磷脂酰膽堿;肝纖維化
目前,肝臟纖維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肝內結締組織的異常增生為病理過程的慢性肝損害,是慢性肝病發展到肝硬化的必經過程。肝纖維化的進展常為慢性、隱匿性的,早期尚有逆轉為正常的可能,晚期則為非可逆性的。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提供高劑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膽堿,這些多烯磷脂酰膽堿的在化學結構上與重要的內源性磷脂一致它們主要進入肝細胞,并以完整的分子與肝細胞膜及細胞器膜相結合對肝纖維化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將甘利欣與多烯磷脂酰膽堿兩藥進行聯合應用對治療肝纖維化作用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9~60歲,平均40.5歲,病程平均4.5年。診斷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00年西安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分型標準[1],同時符合下列條件:全部肝功能異常;血清肝纖維化指標透明質酸(HA),Ⅳ型膠原(Ⅳ-C),Ⅲ型前膠原(PC-Ⅲ),層粘蛋白(LN)4項指標中≥2項異常,超聲檢查有肝實質回聲異常。
1.2 分組 將患者隨機分為三組:①治療組20例(甘利欣和多烯磷脂酰膽堿);②對照組20例(甘利欣組);③對照組20例(多烯磷脂酰膽堿組)。三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輕重程度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三組患者肝功能均不正常,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較高,所有患者均戒煙酒,清淡飲食。
1.3 治療方法 ①治療組:予甘利欣150 mg和多烯磷脂酰膽堿15 ml,分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靜脈滴注,1次/d,2個月為1個療程。②甘利欣組:予甘利欣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靜脈滴注,1次/d,2個月為1個療程。③多烯磷脂酰膽堿組:予多烯磷脂酰膽堿15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靜脈滴注,1次/d,2個月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肝功能:包括血清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Ib)、球蛋白(GIb),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上述指標每2周檢測1次。肝纖維化指標:包括透明質酸(HA),Ⅳ型膠原(Ⅳ-C),Ⅲ型前膠原(PC-Ⅲ),層粘蛋白(LN),均采用放射免疫法[2]。上述指標治療前后各檢測1次。
2.1 1個療程后三種治療方法對肝功能主要指標均有改變,治療組測定值(TBil、ALT、AST)較治療前下降>60%,對照組測定值(TBil、ALT、AST)較治療前下降<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1個療程后三組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均有明顯下降,而治療組下降幅度>60%,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3 不良反應:三組患者用藥后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
表1 三組治療方法對肝功能的影響比較結果(±s)

表1 三組治療方法對肝功能的影響比較結果(±s)
±0.16治療后 30.16±4.81 51.62±36.12 57.39±29.56 1.47±0.13甘利欣組(n=20) 治療前 75.55±17.21 170.26±45.68 177.26±34.84 1.21±0.13治療后 58.35±5.06 89.36±38.55 86.18±25.09 1.41±0.25多烯磷脂酰膽堿組(n=20) 治療前 76.77±18.11 165.57±47.38 178.47±37.36 1.21±0.15治療后 57.65±4.86 81.96±29.59 105.55±32.82 1.35±0 A/G治療組(n=20) 治療前 75.12±17.02 162.99±48.36 176.58±36.98 1.17組別 Tbil(μmol/L) ALT(U/L) AST(U/L).17
表2 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結果(±s,μg/L)

表2 組患者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結果(±s,μg/L)
.55±27.44治療后 122.53±65.44 112.48±32.45 96.59±32.16 93.58±39.12甘利欣組(n=20) 治療前 354.78±97.36 170.46±51.28 201.75±54.58 181.26±35.36治療后 142.65±76.78 147.89±35.98 130.12±40.18 140.01±25.79多烯磷脂酰膽堿組(n=20) 治療前 348.16±82.78 180.66±36.71 191.02±55.98 174.98±35.78治療后 147.96±55.12 39.12±32.69 134.54±49.58 159.-C治療組(n=20) 治療前 357.22±95.55 173.16±50.38 198.28±41.26 186組別 HA N PC-Ⅲ Ⅳ11±34.96
在正常肝組織中,各種細胞及細胞外基質有精確的相對比例和特定的相對空間位置,通過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信號傳遞精確地調控著結構、功能和代謝狀態,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從動態的觀點來看,纖維增生是指各種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加,而纖維分解則是指細胞外基質的降解過程;肝纖維化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取決于二者的“凈效應”。目前認為肝纖維化是肝損傷持續存在,組織發生修復時細胞外基質合成與降解失衡而引起的病理改變,是涉及復雜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的動態過程。肝星狀細胞激活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樣細胞是肝纖維化發生發展的核心環節,各種致肝纖維化因素均肝星狀細胞把作為最終靶細胞,通過促使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這一共同途徑導致肝纖維化的形成。肝纖維化過程是肝細胞炎性壞死,炎性反應刺激時肝臟內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的病理過程。肝纖維化的診斷迄今仍以組織病理檢查最為可靠。近年來國內外學者致力于尋求反映肝纖維化無創性血清學指標。血清4項纖維化指標對于了解肝臟炎性活動和肝纖維化過程有較高的臨床價值[3]??垢卫w維化的藥物治療主要包括第一針對原發病去除致病因素,如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療、抗血吸蟲治療、戒酒等。第二針對肝纖維化本身的治療,如通過抑制炎癥或脂質過氧化,或者抑制肝星狀細胞的增生活化,以及促進膠原降解等。
甘利欣的主要成分為甘草酸二銨,甘草酸二銨具有較強的抗炎、保護肝細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甘利欣可減輕因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D-氨基半乳糖對肝臟的形態損傷,改善免疫性因子對肝臟形態的慢性損傷,臨床以應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一些資料還提示甘草酸二銨還具有直接抑制纖維細胞的增值與細胞外基質的產生[4]。
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提供高劑量、容易吸收利用的高能多烯磷脂酰膽堿,這些多烯磷脂酰膽堿的在化學結構上與重要的內源性磷脂一致。它們主要進入肝細胞,并以完整的分子與肝細胞膜及細胞器膜相結合,另外,可分泌入膽汁。因此多烯磷脂酰膽堿通過直接影響膜結構使受損的肝功能和酶活力恢復正常;調節肝臟的能量平衡;促進肝組織再生。
本組采用甘利欣和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Tbil、ALT、AST、A/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HA、Ⅳ-C、PC-Ⅲ在治療前明顯高于正常值,經治療后明顯下降(P<0.05),說明甘利欣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明顯減輕和抑制肝纖維化形成,在改善肝功能及抗纖維化方面有互補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1]中華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國肝臟病雜志,2000,8(6):324.
[2]陳桂軒,翟潔卿,甘利欣聯合復方丹參抗肝纖維化的療效觀察.吉林醫學,2009,30(9):808.
[3]繆國勵,石裕明.肝臟病理檢查與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的關系探討.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2,12(1):39.
[4]梁玉國,楚秀菊.復方丹參滴丸聯合心得安對肝纖維化及門脈高壓的影響.中國中西結合雜志,2002,5:382.
131300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