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 彭芳
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 彭芳
總部經濟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高端的城市經濟。香港作為國際商務之都,是發展總部經濟的典范。本文通過探討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的環境以及面臨的問題,分析香港發展總部經濟的策略。
總部經濟 現代服務業 策略分析
所謂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于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1]
香港作為亞太總部集中地,總部經濟的效應也日趨明顯,吸引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促進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的策略,對其他城市發展總部經濟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香港總部聚集始于第三次經濟轉型中,香港已經吸引了數千家跨國公司在港設立亞太總部、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香港島的中環區便是總部聚集的區域,目前,這一地區集中了大量的金融、保險、地產及商用服務行業,已發展為成熟而標準的CBD,成為香港經濟的“心臟”。[2]
從1997年開始,香港吸引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數目逐年增加,在2010年,跨國公司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數目達到1285家,地區辦事處達2353家,當地辦事處達到2923家,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數目總計3638家。
駐港地區總部的主要業務范圍是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金融及銀行業;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業。
美國駐港地區總部2010年為288家,占全部地區總部數目的22.4%;其次是日本,2010年日本駐港地區總部為224家,占全部地區總部數目的17.4%;英國2010年駐港地區總部為113家,占全部地區總部數目的8.8%。中國內地駐港地區總部為99家,比重為7.7%。
2.1.1 經濟實力雄厚,基礎條件優越
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基礎條件使得總部經濟需要的戰略資源成本較低,吸引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香港經濟實力雄厚,過去20年,香港經濟增長超過一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實質增長約3.8%,高于全球經濟同期平均每年3.2%的增長率。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自1997年以來呈不斷上漲的趨勢,2010年達到17481億港元。在2010年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31835美元,在亞洲居前列位置。
香港基礎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完善,城市生活設施水平高,城市化程度高。
2.1.2 良好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網絡設施
香港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香港地理位置優越,背靠祖國大陸,擁有強大的經濟后援。海外公司在港設立地區總部,可以依托香港,利用香港作為最佳跳板,進軍內地市場,與內地加強貿易,拓展中國內地及亞太市場。[3]
香港位于東京與新加坡之間,又處于東亞的中心,而且還是進入中國的門戶,時區優勢和交通優勢明顯。香港的基建設施十分完備,不僅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柜港,而且其國際機場在處理空運貨物方面的成績亦在國際間名列前茅。[4]
2.1.3 科技、人才等戰略資源豐富
香港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科研教育資源滿足企業總部知識密集型價值創造活動的特定需要。[5]香港研發開支總額在2003年達到約854880萬港元,占本地生產總值的69%,研發人員數目也將近16864人。
2.1.4 現代服務業發達,提供專業化服務支撐體系
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基礎上形成了部門齊全的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專業服務、信息和中介服務、金融服務、貿易相關服務四大方面近30個行業。香港金融、保險、會展、法律、物流、會計等專業服務業發達,給企業總部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商務服務,吸引企業總部聚集。
2.1.5 政府廉潔高效,法律制度健全
香港的法律原則、法治精神和司法獨立性、穩健性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香港政治穩定,行政系統廉潔高效且透明度高,社會秩序良好;法律制度健全,法律規定明確且能有效預期,法律執行公正嚴格;行政許可相對簡便,公司開辦及經營自由度高,體制創新較易實現。
2.2.1 外在壓力
企業總部多元化地區選擇格局的形成使得香港的總部經濟發展面臨挑戰。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總部經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中心城市所追求的新經濟形態,這些國家和地區積極采取措施爭奪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對總部資源的爭奪異常激烈。隨著國際上紐約、新加坡總部經濟繼續發展,國內北京、上海等城市積極著手發展總部經濟,香港總部經濟面臨著地區總部多元化選擇的嚴峻挑戰。
2.2.2 內在制約
香港總部經濟發展已經成熟,香港服務業由于企業總部的強大需求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總部經濟的發展也優化了服務業的內部結構,推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升了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層次。但是香港發展總部經濟仍然面臨著內在制約:
(1)基礎服務業發展勢頭減弱。香港由于金融危機和兩岸三通的影響,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受到嚴峻考驗。具備支撐香港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尚未形成,但傳統優勢產業卻受到后發地區的嚴峻挑戰,即跨躍式發展的挑戰,總部經濟的發展因此也受到嚴峻挑戰。
(2)服務行業部分市場飽和,結構不合。由于香港本地成本偏高而且市場容量有限,導致部分服務行業出現市場飽和,業務收益偏低的情況。發達的現代服務業是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如果服務業結構不合,發展規模和速度緩慢,不能適應總部經濟的服務業將會阻礙總部經濟的發展。
(3)香港服務業沉沒成本較低,企業總部容易遷移[6]。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一般是看重該區域基礎條件優越,服務業發達,設立總部后由于遷移成本一般而言較大,所以不會輕易搬離該區域。但是香港服務業沉沒成本較低,企業總部一般是研發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機器設備等固定成本幾乎可以忽略,科研、人才等戰略資源在國內大城市也很豐富,因此企業總部遷移成本較小,容易搬遷至吸引力更大的其他區域和城市。總部經濟可以給香港帶來巨大經濟拉動效應,而伴隨總部這些經濟拉動效應消失,這會使香港面臨較大的經濟風險。
(4)政府定位不明確,缺乏優惠政策支持。香港總部經濟完全依靠市場發,現時在香港設立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幾乎清一色是履行商貿、專業及金融服務業功能的,沒有一家海外公司把技術研發總部設在香港,這是香港經濟轉型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也是香港總部經濟未來被新加坡、上海、北京超越的最大隱患。
香港應看到自己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的不足,結合知識經濟發展趨勢為香港總部經濟明確定位,并采取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外資公司進駐香港。[7]
香港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成熟,是總部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條件。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到削弱,香港金融業發展不容樂觀。香港一直是兩岸的經貿橋梁,中介角色更構成香港貿易、金融及物流服務等經濟支柱的重要一環。自今年“三通”以來,香港的傳統角色受到嚴峻考驗,尤其是中轉的客流和貨流正急劇減少。隨著兩岸經貿關系深化,香港經濟這個環節會面臨更大挑戰。因此,香港繼續穩步發展總部經濟需要優化傳統支柱產業,鞏固傳統知識產業對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同時積極發展六項優勢產業,使其踏上新臺階,推動香港走向知識型經濟,加快發展生產型服務業,促進總部經濟繼續發展。
香港政府以其辦事效率高、服務意識強著稱。過去政府在總部經濟發展的角色主要在于訂立市場規則,營造公平開放的環境,提供合適的人力資源,讓有限的社會資源得以發揮最大效能。但是總部經濟的發展完全依靠市場作用的結果是香港很少有研發中心,導致總部分布結構不合理。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香港總部經濟繼續穩步發展需要政府創新服務理念,繼續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借鑒新加坡等國家的經驗,政府應該明確定位總部經濟,合理規劃總部經濟布局,不斷瞄準世界新興產業,通過引入新興產業和本地培育,使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為了吸引更多跨國公司總部入駐,政府應該根據不同的企業總部類別并且結合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特點,采取各種針對性優惠措施,制定鼓勵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深度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總部經濟是“人”的經濟,是“高端智能聚合”的經濟。香港發展總部經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人才、科研資源的培育,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環境。首先,香港政府應加大對人力資源培養與開發的投資力度,給予部分或者全部資助, 為跨國公司人才培訓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積極推進與跨國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聯合培訓,使得一部分本土人才逐步建立國際化的理念,具備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及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從而實現本土人才的國際化。其次,要吸引人才。不僅要廣泛招攬海外的高級專門人才,更要吸引中國海外留學人員留港。在一些高新技術和金融行業,香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建立技術和管理專家庫,對海外留學人員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如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戶籍受理、子女入學、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與香港市民同等待遇,為他們留港創造有利條件。[8]
香港吸引企業總部聚集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良好的區位優勢,有著中國大陸這片縱深的經濟腹地。因此,香港總部經濟繼續穩步發展需要協調區域合作,擴大交流,拓展經濟腹地的范圍和深度,推進總部經濟向高端化發展。加強粵港合作,開拓珠三角市場。加強港深合作,促進和提升香港本身的服務業,進一步推動長遠經濟發展。加強港臺交流,對臺展開經濟范疇的雙邊合作包括以服務業為主調,加強與臺灣方面的經濟合作。同時在兩岸三地金融、經貿、旅游等交往中擔當積極角色包括積極發揮香港在兩岸人民幣結算業務中的作用;爭取香港的旅行社能夠在內地經營赴臺的業務;以及研究進一步發展兩岸三地一程多站的航空及郵輪旅游。
[1]趙弘.總部經濟助推現代服務業發展[J].2007~2008年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07(26).
[2]趙弘.香港總部經濟發展的現狀與影響[J].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4).
[3]姚志德.總部經濟令香港銳不可當[N].羊城晚報,2007.
[4]趙弘.總部經濟得以在香港興起的條件分析[J].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4).
[5]趙弘.總部經濟[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4).
[6]關紅玲.香港總部經濟的發展——對香港國際商務之都的微觀分析[J].當代港澳,2007(01).
[7]香港總部經濟不進則退[N].文匯報.
[8]潘素昆.新加坡總部經濟發展經驗及其啟示[J].亞太經濟,2010(4).
F290
A
1005-5800(2012)06(b)-228-03
book=234,ebook=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