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翠娥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醫院病理科,內蒙古錫林浩特 026000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據資料顯示中國胃癌的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在首位,發病率在65~80歲達到了高峰。本研究對老年和青年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對比,分析二者的異同處,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出有力的實證依據。
本研究選擇筆者所在醫院1999年2月~2009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200例,其中老年組患者(年齡≥70歲)148例,男112例,女36例,平均年齡(74.9±3.2)歲;青年組患者(年齡≤35歲)52例,男20例,女32例,平均年齡(31.0±2.8)歲。所有患者均通過病理檢驗確診。青年組病程(臨床癥狀出現到病理確診之間時間)1 d~10年,平均(7.0±0.8)月。老年組病程4 d~40年,平均(15.0±1.1)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對老年組及青年組胃癌患者的腫瘤部位、組織學類型和Borrmann's分型進行比較。腫瘤部位分為胃體部、賁門胃底部和胃竇部;組織類型分為分化型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和其他等;Borrmann's分型分為I型(息肉型)、Ⅱ型(局限潰瘍型)、Ⅲ型(浸潤潰瘍型)、Ⅳ型(彌漫浸潤型)[1-2]。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青年組胃癌好發于胃體與胃竇,老年組胃癌好發于胃體與賁門。對胃癌進行肉眼分型發現青年組Ⅳ型有13例,占25.0%,老年組Ⅳ型有8例,占5.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織學類型結果顯示,青年組低分化腺癌最多,分化型腺癌最少;老年組分化型腺癌最多,黏液腺癌最少。青年組分化型腺癌患者多于老年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細胞癌則少于老年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青年組與老年組腫瘤部位、組織學分類和肉眼分型比較[n(%)]
在我國,胃癌發病率由于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有加劇的趨勢。若要對胃癌診斷和治療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便應該在臨床病理學上先得到更多的實證性資料。我國眾多醫護人員也已經對此有所發覺并作出了很多相關的研究。
不同年齡的胃癌患者有不同的表現,筆者推測老年人和青年人胃癌的差異應更為顯著。本次研究發現兩組患者之間性別構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梅家才等[3]研究結果吻合。老年組男性患者較多,而青年組則為女性患者較多。考慮其原因為青年女性雌激素水平影響了胃癌發病,而老年男性則較多吸煙,也對胃癌發生有所影響。
雷大釗等[4]對老年人與非老年人胃癌部位進行分析,發現年齡與胃癌的發生部位相關,老年人胃竇和賁門胃底部胃癌發生較多。這一研究結果與本次臨床病理研究結果有所出入,可作為今后研究的方向繼續深入研究調查。在對青年患者的Borrmann's分型當中,寇有為等[5-6]發現青年患者的分型以Ⅲ型居多,且從浸潤深度看,以浸潤至其他周圍臟器居多,與本次研究結果相吻合。
本研究發現,胃癌病變部位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向胃高位上移的趨勢。在病理方面,青年組Borrmann'sⅣ型患病人數、分化型腺癌患者都多于老年患者,提示青年患者胃癌的浸潤及淋巴結轉移能力都要比老年患者強、預后較老年患者差。綜上所述,兩組胃癌患者臨床表現不盡相同,對其研究具有實際性意義。因此,筆者認為不能對青年患者放松警惕。當發現上腹部隱痛不適時,應及時就醫,作詳細身體檢查,保證青年胃癌患者能夠做到早期診斷,提高青年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對于老年患者,雖然胃癌診斷相對較早、行根治性手術效果更佳,但由于老年人體質較差,合并疾病較多,因此除了手術外還可行化療等姑息性治療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其生存時間和生存量。
[1] 程理生,林瓊霞.老年胃癌的診斷與治療[J].河北醫學,2007,13(1):39-41.
[2] 蔡煒,劉漢山,黃曉燕.高齡與青年胃癌臨床病理的對比[J].中國中老年雜志,2010,30(4):540-541.
[3] 梅家才,秦環龍.青老年人胃癌的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上海醫學,2002,25(z1):69-71.
[4] 雷大釗,黃炯強,雷建,等.老年胃癌的臨床病理特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82-84.
[5] 寇有為,王強.108例青年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10):42-43.
[6] 袁索紅.青年人胃癌與老年人胃癌臨床特征及內鏡與病理的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