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偉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中醫院普外科,江蘇徐州 221116
胃癌是世界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國內調查5年生存率為30%左右[1]。隨著對腫瘤的認識的綜合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被延長,社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重視程度亦逐漸提高。胃遠端晚期癌容易累及腸道、膽道,尤其易發生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晚期胃癌患者因其不能進食、惡性消耗等原因,一般情況較差,常不能耐受手術或不愿接受手術治療[2],筆者采用胃腸、膽腸、腸腸吻合術式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30例,與傳統吻合術對比,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擇自2005年2月~2007年3月間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齡46~69歲,平均(51±5.9)歲。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6例,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標準,術前檢查胃鏡,獲取病理資料及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術前5 d開始均停止使用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均行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明確患者幽門為完全梗阻或不完全梗阻、膽囊檢查明確是否為膽總管梗阻。治療組患者于胃右動脈和胃網膜右動脈根部縫扎,縫扎腫瘤周圍大血管,分離胃后壁,癌腫上緣左右胃結腸韌帶、胃體部血管以及肝胃韌帶結扎。結腸后進行胃空腸吻合,距此吻合口50~60 cm處進行膽囊底空腸底吻合,此吻合后40~50 cm處進行空腸空腸吻合。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手術治療。兩組術后進行大體相同的抗感染措施,視個體情況略微調整。
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上腹悶脹、疼痛,嘔吐,柏油樣便等癥狀消失時間長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手術費用的統計。五年之內隨訪患者,調查患者生存率。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 ± 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5年后生存率比較(x ± s)
常見胃癌分為胃遠端癌與近端癌,從預后來看胃遠端癌的預后強于近端癌。作為常見胃癌之一,胃遠端癌晚期并發幽門、膽管梗阻而原發腫瘤不能切除者,傳統臨床上多采用Braun氏胃空腸吻合術或Roux-en-Y式吻合術來緩解癥狀。報道顯示,術后不少患者短期內由于腫瘤增大、局部淋巴結增大壓迫以及膽總管被浸潤造成膽總管梗阻,引起患者黃疸和代謝障礙,以及胃腸吻合口發生再梗阻等情況[3],手術雖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會使患者日后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同時因為治療費用較高,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家庭負擔。本資料采用世界先進的胃腸、膽腸、腸腸吻合術式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由于建立了膽囊與空腸的引流通道,明顯減少了膽汁回流的癥狀;縫扎了胃遠端及瘤體周圍的血管,明顯減少了胃遠端的血液供應,使癌瘤生長速度減慢[4];胃空腸吻合、空腸空腸吻合通道使患者的生理通道暢通,減少了患者術后的痛苦。結果顯示新式胃腸、膽腸、腸腸吻合術式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療效顯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小于傳統手術方式。且手術費用低廉,可減少患者經濟負擔,住院時間較短,癥狀消失時間亦較短。隨訪時,兩組患者生存率差距不大。生存最短時間為9個月,平均生存時間為3年。沒有術后復發狀況,患者生存質量明顯提高。
由此可見,胃腸、膽腸、腸腸吻合術式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是有效且價格低廉的治療方式,且不影響患者的化療、放療。此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李榮,羅成華.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術式與創新[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4,7(1):7-9.
[2] 劉艷良.內鏡下不同方法治療晚期胃癌伴幽門梗阻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1):59-60.
[3] 周曉東.胃腸、膽腸、腸腸吻合術式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合并幽門梗阻和膽總管梗阻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09,7(22):83-84.
[4] 楊永浦,張梅欣,孫國生,等.胃癌隔出術加改良式胃空腸Roux-en-Y式吻合治療胃遠端晚期癌并幽門梗阻[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