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縣上倉中學 孫永功
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天津市薊縣上倉中學 孫永功
課堂是教學活動最主要的場所。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關鍵還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不斷適應培養創新型未來人才的需要。
在新課改實踐中,我校構建了探究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問題小結、教師點評”六個教學環節,達到教與學相互積極影響的目的。
教學模式只有運用于教學實踐,才能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藝術,體現出教師的教學個性和創造性。我校倡導教師要積極學習教學理論,并結合學科特征進行學科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創新,使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導思導學模式、答記者問模式、設疑探究模式、激趣探究模式等。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如何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些是各校面臨的現實問題。我校在新課改實踐中,一方面注重理念更新,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另一方面堅持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到三個方面:一是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準備,二是要優化教學過程,三是積極開展教學反思。
1.創造性的教學準備是實施高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科書,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況了然于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校要求教師在講課前,精研課標和大綱,認真搜集教學信息,集中整合教學資源,科學取舍教學材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課前給學生下發預習導綱,要求學生按導綱做好課前預習,做到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帶著疑問上課,通過師生課堂互動,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2.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教師、學生、材料和教學環境的良性互動,是實施高效教學的根本所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必須保證教學過程流暢,課堂狀態活躍,學法指導科學,激勵適當及時,媒體運用熟練,學生參與廣泛。我校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從優化教學過程入手,教學導入、話題呈現、話題展開、聽說讀寫等各環節,要求連貫流暢,整體教學設計緊湊連續,不允許拖泥帶水,充分發揮時間的最大效能。
二是注重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并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實現。
三是講究科學的學法指導。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授之以漁”,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并且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
四是面向全體,適時激勵,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后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成績并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我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培優補差”工作,通過提高學生注意力,限時練習提高練習速度,增加提問的密度,上講臺板演,按時完成作業,加強督促檢查等方式和手段,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五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調動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要實現高效教學,必須將信息技術和學科知識進行有機整合。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通過直觀、生動、多維的教學內容展示,提高學生的感知、理解、思維、質疑等能力,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通過開發和優化教學資源,特別是利用網絡資源,在課堂上營造出濃厚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我校積極實現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環境的良性互動,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使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3.加強教學反思是實施高效教學的強大動力。我校實施高效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課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一是反思是否充分利用了教學時間,教學環節安排是否緊密,是否存在無效使用時間的現象,教學手段的采用是否“放大”了時長,“時間產出”是否高,是否提高了教學效率。二是反思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能力訓練上是否有大的收獲,通過高效教學學生學到了什么,同時還要反思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的學習方法。三是反思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否有所提高。通過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態,體察學生課上是否出現懈怠、疲勞等狀況,判斷教學資源和手段的有效性。
(責任編輯 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