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兵,譚志芬(遵義師范學院 圖書館 ,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貴州省的高校多校區辦學逐漸成為其辦學的重要形式,其多校區的形成是由于各個高校的合并而形成的。貴州省高校圖書館在多校區的條件下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服務思維,亟待探索出一條全新的多校區圖書館管理及服務的方案。
圖書館要重新確定館藏定位,應根據其學校專業調整,實行分類收藏、協調發展的分布式收藏模式。各館要注重綜合性和交叉學科文獻的補充,并加大電子資源的采集力度,有針對性的購進各類專業文獻數據庫,特別是全文文獻數據庫,還要統一文獻采訪、編目、調配、調撥。在圖書館網絡化建設方面,要依托校園網形成一個資源共享的技術平臺。在信息資源建設的規劃中既要保證總體數量的增長,還要考慮各校區典藏地的分配情況。
各館在人力資源方面應進行調整,可對人員實行重新聘任制,新建的校區圖書館可配備相當數量的零時工,以此降低成本,減少經費的開支,達到增人不增經費的目的。而且多校區的現狀使圖書館員相對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也不利于圖書館員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更不利于學術方面的交流。此外由于各館的辦館理念、服務觀念、服務方式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導致管理的難度加大。[1]
隨著高校各個分館的成立,讀者的數量、類型、分布、需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目前各高校多校區圖書館主要是對文獻資源按專業調整,實行分類收藏,而且由于部分高校館還未開展通借通還,讀者利用實體文獻資源的成本增加,給讀者帶來不便的同時,也造成文獻資源利用率降低。此外新建校區圖書館的總館與分館的開放模式、開放時間的差異也給讀者帶來不便,使讀者滿意度降低。
高校多校區圖書館的總館均應設在本部,分館設在各個校區,實行以條為主、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實行館長負責制,副館長分管分校區圖書館的日常行政工作,并兼管一些縱向的業務工作,這樣就可使經費得到統一的使用、管理,使總館的規章制度能夠得到統一和嚴格的執行,有利于確立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管理機制。[2]
圖書館對于館藏實體文獻資源,要根據學校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及其館藏信息資源的現狀,結合各個校區的專業特色及讀者的人數、類型、層次、結構,進行整合,應將綜合性、基礎性的文獻收藏在總館內,而分館主要以收藏專業性的文獻為主。
高校新建校區的圖書館應根據館藏資源的現狀、學校學科專業的變化、學科的設置、讀者群的變化,重新確定各類型文獻的收藏比例,適當的增加復本量,逐步地調整館藏資源結構,構建起科學合理的館藏體系。圖書館要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書目檢索系統,逐步實行通借通還,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實現網絡信息資源共享。[3]
合并后的高校圖書館應注重從各個方面實現圖書館內部的融合,務必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及行為規范,以科學、合理、公平、公正、高效的原則為基礎,與知識管理相結合,逐步地完善全員崗位聘任制度,通過館內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真正地實現量才適用、人盡其才的制度。
圖書館還應建立和健全激勵、獎懲機制,注重對館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加強館員的項目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新建校區的圖書館還應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并及時補充各類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高水平人才、高學歷人才,以此滿足新建校區圖書館的人才需求。2.4 樹立一切為讀者服務的思想
讀者是圖書館的核心,圖書館所開展的一切工作都應圍繞著為讀者服務而展開。貴州省合并后的高校圖書館如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使讀者的滿意度達到最大化,是多校區圖書館管理工作中面臨的一大問題。為做好該項工作,圖書館首先應針對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進度,及時了解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及服務的需求,并從各個方面盡最大的努力滿足讀者需求;其次要開展文獻資源信息推送服務。圖書館應重視學科及核心讀者的信息需求,并對其提供信息推送服務,開展網上推薦文獻資源信息服務;還應在圖書館的網頁上為讀者設立推薦文獻資源信息的欄目,針對讀者所推薦的教學、科研、學習或對高校管理工作有利用價值的文獻資源,圖書館都要盡量采購并藏入推薦者所在校區的分館;第三還應開通圖書館的在線服務。圖書館要建立讀者建議與意見平臺,方便高校的讀者對圖書館的全部工作提出建議和意見,并安排各級職稱的專業人員負責對讀者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及時的處理和回復。
首先要建設科學合理的多校區網絡化信息服務平臺,以適應多校區讀者對文獻信息及服務的需求。鑒于貴州省高校多校區圖書館管理的難點在于因分割而導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和管理效率低下的狀況,圖書館應充分利用便捷且成本低廉的信息網絡解決這一難題。因此,圖書館首先要依托校園網構建校內網絡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將各個分館之間的集成化管理及服務置于優良的校園網絡環境之下,使多校區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服務模式、運行機制實現統一,使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主動性和個性化具有堅強的技術支撐。
其次要建立起基于高校校園網絡的“一站式”管理和服務模式,將多校區圖書館置于信息網絡的環境下,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環境要素,開展一體化的前臺服務和統一的后臺管理。充分利用高校校園網絡環境的便利條件,構建文獻訂購信息網和讀者需求信息網,強化文獻采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便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還要立足于整體化的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資源共享的建設方針,采取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的高校信息資源網絡模式,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
多校區圖書館的實體文獻均實行各館分藏互借,讀者據其所需到各校區圖書館借閱。其實體館藏主要指傳統的紙質文獻、制品型文獻。圖書、期刊實行借閱服務,制品型文獻通過復錄、復制或在電子閱覽室閱覽的方式提供服務,或將光盤、磁帶的多媒體信息壓縮到服務器中,通過網絡向讀者提供服務。紙質文獻的借閱均采用通借通還的方式進行。
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多校區圖書館要通過校園網絡實現主動性和個性化的服務。首先的工作是自建數據庫和集中購買數據庫,通過校園網這一信息平臺為讀者提供服務,并開展網上資源導航、網上定題檢索等方面的服務。
[1]沈傳饒.多校區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雜志,2006(12):152互155.
[2]黃水清.多校區圖書館的發展與管理模式探討[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6(4):44互45.
[3]殷雪楠.一校多區的圖書館人員管理新策略[J].市場周刊,2008 (2):135互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