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記者 吳成良 陶短房 蔣豐 青木 ●陳一 金君達
“美國發出的歡呼聲與電影院里的觀眾一樣響亮”,美聯社18日報道中美電影協議時的調子同樣響亮。好萊塢是美國服務業貿易優勢的象征,在此前一天雙方達成的協議中,無論是中國進口好萊塢大片配額的大幅增加,還是美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近一倍,都讓美國人興高采烈。彭博社報道的標題是,“好萊塢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文化產品往往因為附帶價值觀而比普通產品更為敏感,去年日本文藝界就“韓流”進行過兩輪游行示威,法國則經常叫喊要抵制“英語文化的入侵”,現在世界上最強勢的美國文化獲得更頻繁進入中國的權利,意味著什么?奧地利媒體認為中國愛國主義電影會遇到更大挑戰,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則預測了“關于爭奪軟實力的跨太平洋競爭”。但放更多好萊塢大片進來在中國激起的波瀾,遠沒有外電預測的大,中國輿論19日的主調是,中國民族電影產業不會受太大沖擊。中國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中說,優勝劣汰,怕什么呢。中國著名影評人周黎明19日對《環球時報》說,只有把自己當成弱者才會覺得自己的文化被侵略。
好萊塢變成“一個更加快樂的地方”
據路透社報道,中美雙方17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根據這一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美方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
“美國之音”18日說,這份協議是星期五在洛杉磯宣布的,星期五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對美國為期5天訪問的最后一天。奧巴馬政府和美國電影制造商為與中國達成的這項協議感到高興,該協議將允許更多美國制作的電影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陪同習近平到這個南加州城市訪問的美國副總統拜登說,協議將使美國電影公司和獨立電影制片人更容易接近日漸壯大的中國觀眾群體。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習近平離開了洛杉磯,但是美中簽署的電影協議把好萊塢變成了“一個更加快樂的地方”,根據該協議,中國將允許更多的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和建立合資公司。
“如果要評出中國國家副主席訪美期間最無爭議、最受美國朝野各界一致贊賞和歡迎的決定,那一定是美中電影協定。”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評論對美國歡迎該協議進行了總結。該評論認為,該協議將令美國電影業者和為電影產業服務的數以千計美國人受益,并保住更多就業機會。
美聯社稱,好萊塢和奧巴馬政府星期六稱贊中國同意降低進口美國電影的門檻,而這些壁壘過去把很多美國制作的電影拒之于繁榮的中國電影市場門外。美國副總統拜登稱這是一個“突破”,美國電影協會說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協議”。美聯社還說,美中貿易一直是雙方的主戰場,而該協議將成為雙邊貿易中一個“罕見的亮點”。進軍中國電影市場長期以來一直高居好萊塢愿望清單的前列。
美國將從該協議中獲得多大利益?一些媒體已經開始詳細算賬。彭博社標題為“好萊塢贏得進入中國的通道”的文章說,電影產業是美國重要出口部門,白宮說,電影和其他視聽產品為美國帶來120億美元的貿易盈余,而中國是世界上增加最快的電影市場之一,2011年票房收入達到21億美元。
美國《商業周刊》稱,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電影市場。迪斯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格爾說,這項協議“代表著一個重大的機會”。華納兄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梅耶說:“這為我們兩國關系的歷史開啟了一個新時代?!?/p>
中國不怕美國大片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19日告訴《環球時報》,美國獲得的直接收益并不大,只能說未來潛在的收益可能很大。但最后美國的潛在收益能不能拿到還不一定,如果國內電影產業發展得不錯,美國未必能拿到預期的市場份額。
一些外電認為,好萊塢在世界范圍內的強勢是它未來獲得更大收益的保證。法國《巴黎競賽畫報》稱,在電影節和影評圈等小眾范圍,歐洲影片還可以與好萊塢抗衡,
環球時報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