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胡國泰 本報記者 魏 萊
中國人民銀行18日宣布,從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后中國官方存款準備金率將降至20.5%。經濟學家認為,此舉用以刺激經濟增長,屬意料之中。外電分析認為,此舉意味著大約新增4000億元人民幣可用于放貸,表明中國開啟了漸進式貨幣放松時代,以應對因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逆風。不過,也有中國專家指出,調整“不出意外”,但這次“微調”還不能說開啟了漸進式貨幣寬松政策時代,而短期內繼續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這是今年以來中國央行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上次央行宣布下調準備金率是在2011年11月30日,當時是央行3年來首次下調準備金率。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春節后企業投資、信貸需求逐漸恢復正常,央行此次下調準備金率,意在進一步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緩解當前市場資金緊張壓力。
此前,一些分析師曾預計,央行會在農歷春節前夕調降存款準備金率。路透社稱,此次下調晚于市場預期,體現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政策基調。華創證券宏觀分析師華中煒稱,雖然中國強調政策穩定,但下調存準是必要的,因為1月貿易數據和信貸數據都顯示經濟下滑風險。路透社稱,中國未來仍會將穩增長擺在首位,以挽救增速下滑的實體經濟。因此,接下來貨幣政策會逐步放松,存準率仍有下調空間。
至于短期內是否可能降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徐長生認為,在通脹壓力減緩的形勢下,貨幣政策的調整“不出意外”,但這次“微調”還不能說開啟了中國漸進式貨幣寬松政策的新時代。而短期之內,中國的利息水平仍然偏低,繼續降息的可能微乎其微。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路透社調研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至8.2%,低于去年四季度的8.9%。按照這一預測,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速放緩。
《華爾街日報》也認為,中國央行此舉旨在提振流動性和支撐經濟增長。彭博社注意到,中國是繼日本之后宣布擴大寬松政策的國家。由于擔心歐債危機影響出口,而且1月份主要城市房價下降,因此中國監管當局在三個月內兩度下調存準率,促使銀行增加放貸。美聯社引述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姚偉的分析稱,“中國政策當局對國內經濟可能更嚴重下滑非常擔憂”。彭博社說,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彭墾表示,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中國政府“必須小心不要過度寬松貨幣政策,像他們在金融危機期間一樣”。美聯社的報道也指出,下調存準率將使銀行能夠增加放貸數百億美元,旨在幫助正在放緩的經濟保持增長。但是,中國1月份通脹率同比上升4.5%,高于去年12月的數據。通脹率上升,使監管當局放松貨幣政策只能謹慎行事。
華中科技大學張培剛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華1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當前的政策屬于“微調”,未來是否要降息要看一季度后企業發展與國際形勢的變化,對于中國經濟發展而言,處理好經濟結構調整與民生發展的協調關系是重中之重。
雖然近期美國經濟出現改善跡象,而且對歐債危機得到控制的預期,推動全球股市紛紛走高。但總體而言,今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放松貨幣政策以支撐經濟,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主要的政策取向。另據摩根斯坦利17日的報告,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在其研究覆蓋的33個央行中,有16個央行已經采取寬松措施,其中10個發達市場國家有7個寬松,23個新興市場國家有9個寬松,預計會有更多的央行加入到寬松的行列中。
據報道,就在市場紛紛預測美國第三輪量化寬松何時到來時,日本央行出其不意地出手了。14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將此前的資產購買和借貸計劃規模擴大10萬億日元。此措施被認為是日本進一步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環球時報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