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穗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舟山316021)
1.學習的重點只局限于某一兩本語法和詞匯書。學習者想當然地認為學習英語就是學語法和記單詞。學生在學習文章時,只關注個別的詞或詞組,忽略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使得英語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
2.英語教學重點還是以語法的講解、詞匯的背誦、做大量的習題等為中心的考試內容上。
3.聽說等交際能力培養不足。目前學習外語易犯的通病體現在外語學習者的交流“癱瘓”,無法運用語言來進行思想交流,從而導致學習者被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中,即學習者“聾啞自閉癥”。
1.報刊內容生活化,有利于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閱讀興趣。
2.報刊內容國際化,便于學生接觸西方文化,了解西方風土人情。報刊的時效性和新穎性讓學生時刻了解世界最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動態。
3.報刊內容與時俱進,能有效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增長新知識。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尤其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新詞匯源源不斷地出現。如rich second generation(富二代)、little village official(大學生村官)、micro-blogging (微博)、flash mob(快閃族)等新詞匯都是最早出現在英語報刊上,后被人們廣泛使用。
語言學習中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Holec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并能對與自己學習相關的各方面問題進行決策。這種決策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控學習的過程,如進度、時間、地點等;評估學習效果。我國學者龐維國認為,充分的自主學習應具備如下特征: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學習內容是自主選擇的;學習方法是由自己選擇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學習時間是由自己進行計劃和管理;對學習過程能進行自我監控;對學習結果能主動進行自我總結、評價,并據此進行自我強化;能夠主動組織有利于學習的學習環境;遇到學習困難能主動尋求他人幫助。如果學生不具備上述特征,他們的學習就不能稱為自主學習。
因此,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有積極的態度,主動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而事實證明目前絕大部分的高職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并不具備以上特征,自主學習只是空談。
在不影響課內教學的前提下,利用每節課內5分鐘左右來讀報刊中的個別文章,學習形式包括老師解讀、學生朗讀;選句、選段翻譯;長句、難句解答;找出文章主題句與關鍵詞,并解答事先備好的閱讀檢測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與思維能力。
英語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英語知識和閱讀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好習慣。課堂幾分鐘的報刊閱讀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能長久不懈地堅持自主閱讀英文報刊的習慣。
以雙語學習報(Student Times)2010—2011學年度第40期中的一篇閱讀文章為例,各個小組設置如下的檔案表格。
建立閱讀學習小組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互受啟發,取長補短,形成健康的英語閱讀環境。具體做法:教師在每一期報刊閱讀之前,提出學習目標和自學目標,每小組一周內用一個單位時間采取組內成員輪流提問形式,小組長把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一起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將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匯總,以便在交流時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大膽地、盡情地交換各自的心得,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學生的語言技能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揮。

A Reading Profile for Student Times(Senior Edition)
雙語學習報(Student Times)讀寫技能版第一版對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行了指導。如“Understanding Vocabulary From Context Clues”,“Evaluating The Author’s Attitude”,第四版的寫作部分則分別對議論文,說明文,描寫人、物等文章進行指導。在教師的指導分析下,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如“Should Smoking Be Banned”一文中,剛好碰到圣誕節。2010年中國又比較強調傳統文化,讓學生自己研究寫作套路,寫“Should Christmas Be Banned In China”
報紙內容豐富,貼近學習和生活,這樣的閱讀材料很容易在學生心里引起共鳴,調動閱讀興趣。根據報刊的不同內容,采取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豐富的教學模式:
1.話題演講:引導學生模仿“英語口語競賽”模式,由教師就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給出話題,讓學生自己準備,查閱資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2.即興演講:“主持人”(學生)提出的有關報刊內容進行全班性的討論,教師隨時參與討論,討論后讓每個討論小組選出一名同學參加即興演講。因為涉及的內容都是學生所關心的話題(如“How To Deal With Your‘Lucky Money’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故學生可暢所欲言,氣氛熱烈。
3.主題辯論:例如“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讀寫技能版2006—2007學年下學期第一版)一文,給出辯題“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for students to surf Internet”,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開展辯論,根據論題,自由結成辯論小組,互相交換信息,共同尋找辯論論據,參與的熱情很高。
4.短劇表演:根據報刊文章內容,學生自編短劇,例如“When Liu Xiang Comes to Our School”。一個高大的男孩扮演劉翔,其他學生扮演粉絲,英語課上男生的表現多不及女生,但劉翔是他們崇拜的人物,這類短劇的表演使他們的活躍遠勝過女生。
以上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能力和增加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在課外能夠選擇難易適合自己程度、內容適合自己興趣的報刊閱讀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進程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自我調節。興趣和需要是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因素,這種閱讀興趣的課外延伸,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增強自學能力。同時英文報刊又是學習和掌握現代英語的有效手段,它促使學生涉獵課本以外的知識,更新、拓寬了學習領域,擴大了教材的外延,增加了語言運用的機會。
英語報刊引進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和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在閱讀的初始階段應選擇一些簡短、新穎、真實有趣的報刊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將重點放在培養閱讀習慣,訓練閱讀速度,再逐漸過渡到擴大詞匯量及培養語感上。引導學生讀一些內容不熟悉的文章,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視野。
想要充分利用報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靠一周一兩節有限的報刊閱讀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把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只有當報刊閱讀真正成為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和自主發展的需要時,才能激發和保持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報刊成為伴隨其成長的良師益友。
總之,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是課程的設計者、學習目標的引導者和學習群體的協作者。教師應創設豐富的閱讀情景,設計合理的和激勵性的閱讀教案,直到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在自身的實踐中逐步養成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要靠一種悟性,這種悟性的形成絕對是學生自己領會、思考和親身體驗的結果。教師要做一個好教練,放手讓學生大膽實踐。教師的作用在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很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