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蕊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市場空間加大,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國際分工日益細密,服務業已經獨立并成為當今世界的主導產業之一。美國無疑是當今服務業的超級大國,其服務產業包括批發,零售,交通、倉儲,信息產業,金融、保險、房地產、租賃,專業和商業服務,教育、醫療、社會救助,娛樂、住宿餐飲,政府和其他服務10大類行業。本文分析了美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特點和政策,并提出我國應借鑒的經驗。
美國的服務業起步較早,發展大概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此階段美國服務業穩步發展,增長平穩,服務業占GDP比重已達50%以上,同時就業構成中服務業所占比重也已達50%以上。第二個階段為20世紀50年代至今,美國服務業快速甚至加速發展。1960—2010年美國農業和工業產出比重明顯下降,服務業占美國GDP卻在不斷上升,美國服務業的GDP從1960年開始占GDP總量的58%,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62.3%。到2010年服務業GDP占GDP總量的80%,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90%(見表1、表2)。服務業GDP總增長幅度達14%,就業比重也增加了40%,美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更加明顯。

表1 美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比重單位:百萬美元

表2 1960—2010年美國服務業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的比重 單位:%
從1971年開始,美國的貿易基本表現為逆差,原因是占據美國貿易巨大份額的貨物貿易長期出現逆差。1980年之后,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大大填補了貨物貿易產生的巨額逆差,而且所占比例不斷增大,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1年的1029億美元迅速擴大到2010年的9519億美元,增幅超過9倍,遠遠高于美國貨物貿易發展的速度。美國的服務貿易在世界上領先優勢明顯,2010年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7166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據13.28%的份額,這是任何國家不能相比的,美國無疑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服務貿易進出口國(見表3)。美國服務業的發展,不但對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強的推動力,還起到了穩定國民經濟平衡發展的作用。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來,美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總量比重不斷上升,增加了近30個百分點。期間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60%,到2010年,服務業為超過90%的美國人提供了工作,成為了美國的第一大產業,在經濟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在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顯著。
服務業各部門的增加值不斷提高,多數部門占GDP的比重和就業比重也在穩步上升,雖然個別行業的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但從其創造的價值來看,仍然隨著美國的經濟發展而不斷提高(見表4)。各個行業就業人員分布也日趨合理,多數行業在世界上保持著絕對的領先優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表3 1981—2010年美國服務貿易情況 單位:十億美元

表4 1960—2010年美國服務業各行業增加值占總GDP的百分比 單位:%
傳統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呈下降趨勢,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上升趨勢明顯。以批發零售、交通、娛樂、餐飲等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逐年下降,下降幅度明顯,這些服務業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960年的41.7%下降到2010年的22.3%,減少了近一半,就業率也有所下降。而以信息、金融、商業服務等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斷增加,從1960年的31.1%上升到2010年的47.2%,增加了16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帶動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以教育、醫療、社會救助為主的公益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比重有明顯上升趨勢,從1960年的2.7%上升到2010年的8.7%,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日益成為了美國服務業的主要行業,就業比重從7.7%上升到15.4%,翻了一番(見表5)。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在上述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同時也體現了其教育和醫療系統的高度發達。

表5 1965—2010年美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服務業總就業的比重 單位:%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
美國服務業政策的演變過程主要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美國政府對服務業的干預和管制比較多。具體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政府加大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鼓勵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為新產品、新產業開辟市場、創造機會等,同時,對金融服務業進行嚴格的監管等。第二階段為20世紀70年代至今,美國政府的服務業政策體現為放松管制和對外開放,鼓勵創新和注重效率,促進服務業的競爭和激發其活力。
美國政府設立許多部門,包括商務部、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財政部、運輸部、旅游管理局、進出口銀行、國際開發署等,這些部門都與發展服務業密切相關,為其提供有關市場信息以及鼓勵其開拓市場。同時美國政府及民間團體設有許多專門的咨詢機構,為服務業出口商識別外國市場,提供貿易機會。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管理機制,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健康、迅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如1974年的《外貿法》,1978年的《國際銀行法》、1984年《貿易與關稅法》、1995年的《金融服務公平交易法》、1999年GLB金融服務現代法案等。
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美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美國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它一定同國內的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美國的金融業如此發達在于美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1996年政府實施新世紀信息計劃,該計劃實現了新一代互聯網及應用技術的開發,使美國始終保持在信息和通訊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市場,廣泛支持醫療保健、國家安全、能源研究、制造工程及緊急情況的應急反應和危機管理等。一個優勢產業的發展帶動周圍產業的一同發展,使各個產業實現了有機結合,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及專業服務近年已發展成為服務業的重要行業。美國服務出口重點產業雖然根據市場情況和美國產業競爭力情況會有所調整,但基本上將重點放在其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旅游、商務服務、運輸、金融保險、電信等領域。對其中的重點行業,由商務部、衛生部、教育部等相關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的官員與專家組成,采取有針對性的促進措施。對金融、旅游業和商務服務,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內部則有專門的辦公室專司促進。
美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迅速,得益于高素質的人才和由此而形成的宏觀戰略及科學管理。近二十年來,美國學者在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理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新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最具優勢的科技人才隊伍。長期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和人才引進,為美國帶來了豐裕的人力資本,美國優勢產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發達的服務業又反過來促進和擴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美國服務業積極利用高新技術的發展成果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轉變,服務業各個部門發展態勢良好。而我國的服務業對象過于集中,傳統服務業仍占主導,管理滯后。因此政府既要努力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交通、批發、運輸和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提高其科技含量和服務水平,也要積極挖掘金融、保險、租賃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潛力,不斷調整優化其內部結構,使之向著合理化方向發展;要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優惠的產業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
沒有政府的支持和法制的保障,任何行業都不能健康發展,美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大支持力度,不斷完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穩定的勞動力市場和專業的人才是美國服務業發展的根基。從總體看,目前我國掌握高新技術的人才儲備仍然不足,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所需的新型高級人才更是缺乏。因此政府應加大服務業的研發投入及人力資源的開發投入,加快培養一支過硬的人才隊伍。首先,應加大對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適應當前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其次,應支持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大量培養金融、法律、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可持續地為我國服務業輸送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同時應積極吸引海外優秀人才,要建立健全服務業人才培養引進和用人管理機制,為建立一支服務業的專業人才隊伍提供保障。
[1]唐梁.美國服務貿易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當代經濟,2008(4).
[2]袁奇,劉崇偉.美國產業結構變動與服務業的發展[J].世界經濟研究,2007(2).
[3]魏作磊.美、歐、日服務業內部結構的演變及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經貿探索,2010(1).
[4]陳凱.美國服務業內部結構變動趨勢分析[J].軟科學,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