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震梅 周 勇 李 潔
(1.新疆財經大學 統計與信息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2;2.日本埼玉大學經濟學部,埼玉縣354-0023)
投入產出技術是研究產業部門間關聯的主要工具。后關聯是指某生產部門與提供投入品部門的聯系,主要測度一個部門的發展是如何依賴其他部門作為原材料的供給者為其提供中間投入;前向關聯是指一個生產部門與使用其產品部門的聯系,主要測度一個部門作為中間產品的提供者,其產出值的變化如何影響其他部門產出值的變化。后向關聯是建立在Leontief最終需求驅動投入產出模型基礎之上,即以最終需求作為外生變量研究部門經濟對總產出的沖擊。前向關聯的測度則建立在以Ghosh供給驅動型投入產出模型基礎之上,即以部門產出作為外生變量考察部門產出的變化對總產出的沖擊。Cella 1984年提出的完全前向關聯是一種基于最終驅動模型的虛擬提取方法。Cai克服了產出對產業關聯的影響,提出修正方法,也是基于供應驅動模型的虛擬提取法。
新疆是我國的能源大省,擁有豐富資源儲備,從已探明儲量看,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資源占全國儲量的30%左右,對我國的能源安全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不僅如此,新疆能源工業對新疆經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新疆能源工業部門的總產出占新疆總產出的比例為27.1%。
在考慮進口和調進影響的情況下,借鑒Cai提出的度量產業關聯的方法研究新疆能源工業部門與其他各產業部門的關聯性,分析能源工業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聯效應。能源工業部門包括兩個一次能源部門: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三個二次能源工業部門: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編制出版的《2007年新疆42個產業部門投入產出表》。根據產業部門的劃分標準及實際問題的需要,將部分部門進行合并處理,得到36部門的新疆投入產出表。將新疆42部門中的交通運輸業與郵政業合并;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綜合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合并為其他服務業;其余產業部門不變。
以xi,i=1…n表示第i產業部門的總產出,j為其余部門,將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和分配系數矩陣(Ghosh矩陣),作如下劃分
由投入產出行模型得:


產業部門i的后向關聯BL為與LSDi所有部門LSDi平均值的比值。它測度了以購買者身份出現的i產業部門的經濟發展,對以供給者身份出現的其他產業部門經濟發展的依賴程度。BL值越大說明此產業部門的發展,由于需要其他產業部門的中間投入,對其他部門的拉動或輻射作用越大,從而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越大。由投入產出列模型得:

當其他產業部門的初始投入不變,i部門的單位產出(Δxi=1)引起總產出的變化:

部門i的前向關聯FL為GSDi與所有部門GSDi平均值的比值。它測度了以供給者身份出現的i產業部門的經濟發展,對以購買者身份出現的其他產業部門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FL值越大的部門,其中間供給的變化對其他部門產出的影響越大,對其他部門的支撐作用越大。
將新疆能源工業部門合并為一個部門,在Leonetif(或Ghosh)模型中將能源工業部門外生化;然后計算當能源工業部門產出增加(減少)一個單位產出時,各產業部門產出對總產出的沖擊,將此沖擊作為能源工業部門對非能源部門的BL(或FL)指標。

表1 能源工業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的關聯系數
表1分別給出后向、前向關聯系數排在前15位的產業部門。具有較大后向關聯系數的部門是對能源工業部門進行投入的部門。新疆能源工業對運輸業的后向效應最大,為能源工業部門提供運輸服務。具有較大前向關聯系數的產業部門是使用能源工業部門產品作為投入的部門。對能源工業產品的中間需求較大的運輸業、建筑業、化學工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的前向效應大。因此,運輸業和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是對能源工業經濟發展拉動最大的部門;而運輸業和建筑業是兩大支撐能源工業的部門,也是瓶頸部門。
為了能清楚說明新疆經濟中各產業部門的關聯強弱,利用LSD與GSD構建各產業部門的前向關聯系數和后向關聯系數。
基于上述的前向關聯FL和后向關聯BL,就可以將新疆國民經濟的各產業部門作如下劃分:
·強BL強 FL:BL>1,且FL>1;
·強BL(弱FL)部門:BL>1,且FL<1
·強FL(弱BL)部門:BL<1,且FL>1
·弱關聯部門:BL<1,且FL<1
表2說明36部門的分類情況,根據前向關聯系數和后向關聯系數,屬于第一類的有8個產業部門: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非金屬礦及其他礦采選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運輸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廢品廢料。屬于第一類的產業部門具有較大的前向效應和后向效應。在這類產業部門的生產中,一方面這些部門對別的產業部門的拉動與輻射作用超過社會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當這些產業部門的產量發生變化時,對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大于產業部門的平均水平,對經濟的支撐作用高于產業部門的平均水平。因此,這些部門對新疆經濟的拉動與支撐作用都比較大,可確定為新疆重點發展行業。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紡織業等屬于第二類。他們有強的后向關聯,弱的前向關聯。這些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盡管使用了其他部門大量的產品,但是這些部門的大部分產品作為最終需求使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滿足最終需求使用占部門總產出的59%,建筑業更是如此。這類部門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大,但支撐作用較弱。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等屬于第三類,這些部門產出的大部分產品被作為中間投入使用,部門的中間投入相對較小或者依賴進口和調進,他們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較大,拉動作用小。
對于第四類部門,前向放應與后向效應都比較弱,這些部門在生產過程中的中間投入主要靠進口和調進,而這些部門的產品主要用以最終需求。農林牧漁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屬于此類部門。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后向關聯最大的是紡織業,這主要由紡織業屬高能耗、高投入、勞動密集型產業及新疆發展現狀所致;其次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而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后向關聯最小。在第三產業中運輸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后向關聯較大,均高于平均水平。前向效應最大的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建筑業的前向效應最小。從中間產品的供給角度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非金屬礦及其他礦采選業對新疆國民經濟的影響最大,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最強。建筑業、房地產業等部門的產品主要作為消費資料使用,因而其前向效應小。
總體來說新疆能源工業部門的前向效應與后向效應的平均水平高于一般產業部門,因此對經濟的拉動與支撐作用高于一般產業部門。但是新疆生態環境比較脆弱,過度發展能源工業勢必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必須保持各產業的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其他工業及第三產業。新疆第三產業整體上對經濟的拉動與支撐作用小,總體規模小,應積極制定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1]Clements,Benidet,J.On the Decomposi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Interindustry Linkages[J].Economics Letters,1990(33).
[2]Cai JungNing.Linkage Measures:a Revisit and a Suggested Alternative[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4(16).
[3]Sanchez Choliz,J.Production Chains and Indicators[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3(15).
[4]潘文清,李子奈.區域經濟的空間關聯:一個投入產出分析的框架[D].清華大學,2007.
[5]彭志龍,劉起運,佟仁城.中國投入產出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