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輝
(高郵市甘垛鎮初中分校 江蘇 高郵 225636)
初中化學教材的知識點很多,學生感到無序,知識點處于散亂、零星狀態,把握不了要點,不是“摸不著邊”,就是“頭腦發脹”;復習時,教師又通常把每章的知識點一一羅列,或者采用“劃書本”的方法,沒有新奇感,容易感到沉悶、枯燥,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反映知識之間的聯系。
構建化學知識網絡可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提高學習能力,提升科學素養。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習慣于“一步到位”的教學方式,特別是近些年來,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由于擔心影響課堂效率,教師往往越俎代庖,應用現成的化學知識網絡圖進行教學,上課時,看起來高效、嚴謹、邏輯性強,但收效甚微,學生不是云里霧里,就是過目就忘,不能真正在自己的心中構建一個完整有序的化學知識網絡體系。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習者,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 是學習者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形成自己對知識正確認識的過程,這種建構無法由他人來代替。因此,創新性教學應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來構建。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知識主動的建構者和探索者。對于初三學生來說,要想全面系統地掌握化學知識,需要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歸類,卻苦于不會進行“分析、對比、綜合、類歸、聯想”,難以形成知識體系,不善于構建知識網絡。由于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化學基礎較弱,要讓他們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就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指導,傳授給學生構建化學知識組塊與化學知識網絡的策略和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先要讓學生認識知識網絡圖,理解知識網絡化可幫助同學們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深化拓寬,更需了解化學知識網絡構建的一般過程。
1.準備階段
選定知識范圍,羅列知識點,理清錯綜復雜的縱橫關系,讓要構建的知識大體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個輪廓。學生還要學會使用圖形、符號等個性元素,如,“——”表示相互關系,“→”表示衍變關系等。
2.構建階段
構建化學知識網絡,將各章節中一些分散的“點”連成“線”,對化學知識內容進行重新加工、整理和組織,使之系統化,并進一步形成“知識網”。其實,要想構建有序的知識網絡,就需尋求知識主線,若把知識比喻成一座房子,主線就是起支撐作用的大梁,每一章節或單元的知識主線很明確,只有圍繞知識主線,通過聯想,進行歸納,依據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建構知識樹(或其他形式),將零散的知識聯系起來,才能形成知識網絡。
3.交流階段
建構以后,學生期待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交流。為了促進學生交流,繪制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以發揮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的小組成員的智慧才能;每小組之間還要進行交流傳閱,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適當展示優秀的知識網絡圖供大家學習,通過對比分析,要求學生能指出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存在哪些不足和優點,以取長補短;老師再進行適度的評價、點撥,更有利于知識網絡圖的完善,提升學生構建化學知識網絡的能力。
4.整合階段
展示交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化對知識網絡的認識,理解各單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修改完善知識網絡,還可將不同單元的知識網絡“聯網”,使小網絡變成大網絡,形成一個有機的知識整體。
化學知識“網絡化”,可以按章節繪網絡,也可按單元來設計。
構建化學知識網絡,是對化學知識的一種精細加工,需要在化學知識點之間“搭橋”——建立聯系;構建過程應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聯想,對知識重新排列組合,達到知識精煉化、條理化、網絡化。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依據邏輯關系來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并通過聯想尋找知識點之間的外在聯系,但是,限于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實際,不能過分苛求學生一定要厘清知識間的邏輯關系,按照知識間邏輯關系來構建化學知識脈絡,只需學生知道化學知識點間的“橋接”方式,即知識點聯系方式,就可以了;為了便于學生模仿,學習繪制知識網絡圖,教師可直接展示一些化學知識網絡圖,讓學生了解不同構建模式,并加以引導、點撥。筆者總結了一些將化學知識組塊構建成網絡的方式,而這些“構建模式”并沒有嚴格按照知識間邏輯關系來運作,主要是考慮學生能否理解接受。以下構建模式,僅供大家參考。
1.串聯式
在教學中,及時復習、激活原有知識,注意尋找知識間的內在關系,或通過進行聯想,或依據各知識點及物質之間的衍變關系等,將知識點串聯成線。
水污染→途徑→危害→水體富營養化→水華、赤潮→水污染治理
Cu→CuO→Cu(OH)2→CuSO4
2.并聯式
要善于歸類,將知識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重新歸類,也可依據知識間并列關系和隸屬關系將知識點分成塊,構成網。

3.交叉式
這里并不一定是指邏輯關系中的交叉關系,而是知識點間建構成網絡的一種方式,可以表示交叉關系,相互關系等。

4.發散(會聚)式
通過聯想,注重發散思維,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時,可由某類物質發散各物質的性質而形成面,由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進而形成網。

5.流程式
通過聯想、歸納、演繹、推理,將知識間錯綜復雜的聯系用近似工業流程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互相連接形成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

1.構建知識結構網絡圖,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和結構,學生可以繪制成中規中矩式(圖1),也可涂鴉式(圖2),還可藝術化,添加色彩,具有藝術效果,醒目,有趣(圖3、4)。

圖1

圖2

圖3

圖4
2.構建知識網絡,不可“貪大求全”,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體系構建的層次性和漸進性,根據不同的課程標準和不同的學習階段,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分層次、循序漸進地構建知識體系,引領學生不斷充實和完善知識網絡。
3.要引導學生明確主線,先粗線條勾勒出知識主干,逐一回憶每一主線知識所派生出的分支知識,并不斷把知識點細化、具體化,否則,主次不分,在學生腦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有條理的知識結構體系,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筆者深刻體會到,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既讓學生從新的視角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深化拓寬,細化整合,又提高了課堂效率,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結構的理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鍛煉了思維,提高科學素養,從而實現知識的活學活用。
[1] 竇洪庚.構建化學知識組塊與知識網絡的策略初探[J].化學教育,2004,(4)
[2] 薛春蘭.化學單元復習課概念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