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軍
從近幾年海關數據顯示來看,常德市外貿出口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2011年,全市出口總額達1.78億美元,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實現貿易順差1858萬美元,創歷史新高。2012年一季度,外商投資企業出口519萬美元,增長60.2%,占出口總額的56.9%,成為拉動常德市出口的排頭兵。2012年1-3月,常德市實現外貿出口總值4528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0.37%,但比全省水平低18.33個百分點;出口總值在全省14個地、州、市中排名居第10位。
常德市主要出口貿易伙伴是美國、日本、歐盟,近幾年,全市雖然加大了對外市場開拓力度,先后開拓了中東、俄東、南美、非洲等市場,但對美國、日本、歐美等單一市場的依賴性依然較大。且這些市場大部分屬次貸危機“震中”地域,每年對這三大經濟實體的出口是常德市出口貿易發展的關鍵。
近幾年來,常德市外貿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與其他市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規模偏小,常德市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且多為初級產品,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乏國際競爭力,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缺乏創新和品牌。
以桃源縣為例,外貿出口結構不優,可出口的產品品種單一,出口量主要集中在杰新紡織、辣妹子等幾個傳統企業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少,市場風險較大,全年135萬美元的加工貿易任務至今沒有實現零突破。澧縣雖然具有進出口權的企業有18家,但開展業務的只有6家,全年的出口量也不多,2010年全年僅有100萬美元。就出口產品而言,僅限于輸液器、皮草服裝、覆蓋膜、壓電陶瓷濾波器及陷波器、水產食品等為數不多的幾種。
常德市加工貿易發展滯后,加工貿易企業偏少,當前(2011年底數據),全市現有加工貿易企業20多家,但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僅僅只有8家。縣市區中,漢壽、桃源、石門等縣開展了加工貿易業務,其他縣市區仍未實現零的突破。今年唯一新開展加工貿易的企業金湘豬鬃除2月份有業績外,1月和3月均未體現業績;去年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石門世運針織今年因企業面臨轉讓一直未開展加工貿易業務。2012年1月份,加工貿易出口額排名前三位的市州為株洲市、長沙市和衡陽市,三市加工貿易出口總量即占全省的75.9%。此外,永州、邵陽、益陽、長沙、郴州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495%、86%、77%和47%,均高于常德市。
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2011年9月份以來,常德市對外貿易與全國、全省一樣,呈現出低迷的狀態,進出口連續4個月雙雙下降,2011年1月份下降幅度最高,出口達44.5%,隨后幾個月出口降幅減緩,下降幅度在10%左右徘徊,成為全省出口下降幅度較低的市州之一。從"快跑"到"慢走",出口企業正面臨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諸多不利因素,形勢十分嚴峻。今年1-3月,全市只有四個區縣市完成了年度出口平均任務,分別是漢壽縣、津市市、桃源縣、武陵區,西洞庭出口仍然為零。
從常德市出口統計數據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與“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增長速度低于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商品中,2011年常德市機電產品出口1185萬美元,增長4.1%。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654萬美元,增長2.2%,機械及設備出口201萬美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30萬美元,增長1.7%。同期,常德市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98.5萬美元,增長2.8%,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263萬美元,增長16.8%,鞋類出口115.9萬美元,家具出口77.6萬美元,增長13.4%。塑料制品出口43.7萬美元,增長11.2%。
常德市遭受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貿易伙伴影響全市工業品出口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認證要求、技術標準要求、產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環保要求、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包裝及材料的要求等6個方面;影響農產品出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類型集中在食品中農獸藥殘留要求、細菌等衛生指標要求、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加工廠和倉庫注冊要求以及食品標簽要求等5個方面。
美元持續疲軟和人民幣升值擠壓出口利潤空間。國際大環境下,美元貶值的趨勢將使常德市企業對美出口的利潤將進一步減少。2010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幅度超過1.8%,導致企業出口成本上升,盈利能力減弱,出口競爭力下降,很多企業不敢接長單、大單。部分有色金屬出口企業測算反映,今年的匯率上升將讓企業的出口利潤將下降25%以上。隨著外貿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調低部分產品退稅率的呼聲漸起。目前,資源性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退稅率下調的可能性較大,全市這類企業面臨的壓力將更大。據全市服裝企業反映,如果服裝出口退稅從現在的16%下調至11%,大部分服裝企業將變為“負利潤”。
按照常德市“十二五”規劃,今后幾年常德將積極打造煙草、裝備制造、食品(含農副產品)、有色金屬4大外貿產業,不斷擴大外向型經濟總量,積極引導本土企業自營出口,最大限度地為外貿進出口業務提供便利。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提高常德市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關鍵是將高新技術與該市的資源優勢相結合。一方面,對原有產品企業進行技術投入,提高企業的密集度,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促進傳統出口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強科技公關,增加科研投入,除利用高新技術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外,還同時研究相應的配套技術,改進出口產品的加工工藝和包裝,搞好管理,以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所以,堅持科技開發以市場為向導,不斷調整產品出口結構,加快對傳統產品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是常德市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途徑。
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信貸、保險、外匯等支持政策,落實境外投資配套措施,拓寬投資項目的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境外上市。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與交流,建立、推進良好的雙邊、多邊投資關系,保護常德市境外中小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
常德要借鑒上海等地區經驗,不斷優化全市服務貿易發展環境,培育一批服務出口品牌企業和品牌項目。鼓勵具有較強競爭優勢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對外承包工程、建筑、運輸、分銷、中醫藥、中餐等服務貿易企業赴境外投資。
拓展多元化出口貿易市場,實施多元化戰略,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為常德市出口產品提供新的機遇。在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香港、歐美、東盟、日韓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大力拓展中東、俄東、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加大組織對外貿易促進活動,廣交客戶,發掘新客戶資源,努力尋求商機,拓展常德市出口產品渠道,進一步降低常德市出口市場的集中度,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以市委市政府“實施千億工程 建設工業常德”為契機,大力實施“引進來”戰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加大工業項目技改力度,提升常德市工業制品檔次,不斷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和措施,健全以企業服務為重點的促進體系。積極引導企業發展經銷制、代理制、中介服務、網上貿易和電子商務等現代貿易方式,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繼續執行和完善現有的鼓勵外貿出口的各項優惠政策,及時解決出口企業退稅、融資、通關等困難。以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重點承接縣區、加工貿易龍頭企業等為主要載體,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努力推動多部門聯動的口岸通關、服務和協作機制。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全常德市加工貿易出口跨越式發展。
[1]章振東.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M].成都市: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王濤生,劉宏青.湖南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08.
[3]喻盤庚.關于湖南外貿出口發展戰略的探討[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