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愛青 田麗娟
經濟學家一般把2009年金融危機之后,經濟完全恢復之前稱之為“后金融危機時代”。這段時期的全球經濟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的時期,處在一種相對緩和與動蕩相存的特殊時期。因此,后金融危機時代是一個“總體和緩,局部憂患不斷”的特殊時期。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唐山市民營企業也面臨著諸如市場需求危機、原材料成本上升,資金缺口嚴重、融資困難等諸多的問題,對企業的恢復和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到2010年底,唐山市民營企業有2萬多家,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200多家,增幅在1%以上。民營企業總產值占唐山市經濟總產值的比重已經從2006年的50%多增加到了60%多,利潤額也占到了當年唐山市全部企業利潤額的41%,這些數據都要較同類全國企業水平要高。其中的唐山華冶僅僅上半年的銷售額增幅就達到了31%。
由于唐山市獨特的工業發展歷史,重工業在整個產業格局中的超然地位,唐山市民營經濟大多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性和能源消耗性企業。根據2011年河北省百強民營企業排名的統計顯示,唐山市民營企業有18家進入,而礦產和制造企業就有16家之多,另外有4家進入前十,而這四家企業有三家是礦產類,另一家是汽貿類。可見,唐山市民營企業集中領域主要在礦產能源和制造業類,這些企業都是現金需求量比較大的企業,融資問題成了這些企業的共性難題。
根據唐山市經濟發展公報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民營經濟完成的外貿額同比降幅達到8.9%,這是十幾年來首次出現負的增長。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達到50%多。
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在我國是一個共性的問題。但唐山市在共性問題的同時還存在著其獨特的個性因素。唐山在我國一直是經濟發展重鎮,由于唐山的資源優勢,唐山的能源類重工業一直占據著國民經濟的支配地位。在這樣的氛圍中,民營企業把其根基置于重工業之中,而像礦產類、能源類、制造類行業對企業的資金投入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民營企業又面臨融資困難這樣一個難題。無形中必然加劇唐山市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根據調查反應,唐山市民營企業反應資金緊張的企業高達40%左右。部分自有資金比例偏低的企業得不到資金的支援,從而陷入了經營的困境之中。唐山市有2萬多家民營企業,然而資金需求的滿足率只有20%。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后銀行等金融機構都不約而同的收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這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是一個硬傷。
這次金融危機凸顯出的重要問題是民營企業信息的收集、分析、運用能力存在嚴重的滯后性。有些企業甚至沒有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就目前來看,傳統商務領域的競爭不斷的加劇,企業急切的需要開拓新的市場和開辟新的營銷渠道。但這些領域都需要企業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這無疑會加劇民營企業原本就惡劣的資金問題。因此,企業需要尋找新的信息和銷售渠道出路,通過這些渠道反饋回來的信息,來制定企業的決策,指引企業健康發展。
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白手起家,靠著敢拼敢干的魄力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企業。然而,他們因自身的知識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對人才的理解和需求普遍存在著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大多數企業沒有完善的企業管理機構和與其相匹配的管理人才。
金融危機給全球的金融市場和商品銷售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波動,這對于依靠外需來增加企業銷售額的唐山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同時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國內需求呈現下降趨勢。這些都要求企業轉變觀念,開辟出更多的銷售渠道,以減少企業因一個渠道消費下降而影響整個企業業績的風險。
唐山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主要是從企業多年積累的內部自有資金和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所得以及來自民間的地下金融市場。這些對民營企業都有很多的限制,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要求。因此企業需要積極的開拓新的資金來源,創新融資方式。民營企業可以選擇比如多級互助融資模式,主要通過政府,協會,企業等多層面的互助合作,以此來打破企業利用自有資金相互提供擔保來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的模式。另一種創新是建立行業聯盟市場,用以支撐聯盟成員投資,專門成立機構,幫助成員對行業的投資,這是一種非正式的資本融資形式,因此需要專門的機構進行操作,以保證過程的合法性。
隨著互聯網以及云網絡的運用和普及,企業利用信息網絡來獲取信息的成本就會大大的降低。互聯網具有信息量全,可進入性強,效率高,易于獲得的優點。這些都為唐山民營企業加強信息能力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企業可以憑借著對互聯網中本行業產品的需求、價格、供應以及用于口碑等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得出有價值的信息支持企業做出正確的市場決策。另一方面,網絡營銷相對于傳統商務具有著速度快,方便,成本低的諸多優點,這對于緩解企業在傳統商務領域的激烈競爭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當然了,做到這些首先需要的是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的改變和增強。
銷售的實現是企業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環節。銷售渠道的選擇和持有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貿企業在對外銷售的同時,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對內銷售。目標市場在國內的企業,也應該積極的拓展國外市場。做到內外需求相結合,避免一方面萎縮而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的風險出現。另一方面,加大市場的分析,需找潛在需求客戶,開放潛在需求。再者,要在堅持傳統商務領域競爭的同時,大力發展網絡營銷渠道。可以開展代銷,直銷和租用銷售渠道的做法。總之,要想方設法增加銷售途徑以保持企業銷售增長。
[1]侯祥鵬,“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外企業,2010-02.
[2]黃培,后危機時代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發展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