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胃潰瘍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導致該類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機體處于應激狀態、物理和化學因素產生刺激、病原菌感染等。胃潰瘍癥狀在發生年齡段皆可發病,45~55歲是該病的高發期[1]。本次研究中選取60例胃潰瘍患者病例,對應用奧美拉唑對其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胃潰瘍患者病例60例,將其分別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9~63歲,平均44.8歲;患病時間1至14年,平均3.1年;治療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1~64歲,平均45.1歲;患病時間1至12年,平均3.7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對照組:口服嗎丁啉,每次10mg,每天三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奧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一次[2]。對兩組患者胃潰瘍癥狀治療效果、癥狀控制時間和住院時間、復發率情況進行比較。
3.治療效果評價方法:顯效:用藥一段時間后癥狀已經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已經完全愈合,僅存在程度輕微的炎癥;有效:用藥一段時間后癥狀明顯減輕,胃鏡檢查結果顯示仍然有炎癥存在,潰瘍的縮小范圍已經超過50%;無效:用藥一段時間后臨床癥狀表現沒有任何改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潰瘍范圍縮小范圍沒有達到50%或沒有愈合[3]。
4.數據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1.胃潰瘍癥狀改善效果: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胃潰瘍癥狀改善效果為: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8例,有效率73.3%;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胃潰瘍癥狀改善效果為:顯效12例,有效16例,無效2例,有效率93.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潰瘍癥狀改善效果比較[n/(%)]
2.癥狀控制時間和住院時間:對照組患者癥狀控制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分別為(6.2±1.3)d和(8.6±1.4)d;治療組患者癥狀控制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分別為(3.7 ±1.5)d 和(6.4 ±1.6)d。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控制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
3.復發情況:對照組和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癥狀復發的人數分別為7例和1例,復發率分別為23.3%和3.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奧美拉唑是一種脂溶性的弱堿性藥物,在酸性環境中易發生濃集現象,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后藥物能夠特異地分布于患者胃黏膜壁細胞的分泌小管中,并在這種高酸環境下逐步轉化為亞磺酰胺的生物活性形式,然后通過二硫鍵與壁細胞分泌膜中所含有的H+-K+-ATP酶的巰基發生一種不可逆性的結合反應,生成一種亞磺酰胺與質子泵的復合物,從而對該酶的生物活性產生抑制,對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進行有效阻斷,因此奧美拉唑對由于各種原因所導致出現的消化性潰瘍癥狀具有比較強而持久的抑制作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該藥物在服用后見效速度快,藥效的維持時間相對較長,對胃潰瘍癥狀進行控制的時間和治療所需的時間非常短,能夠使胃潰瘍癥狀的臨床治愈率提高;使機體微循環得到改善,使胃黏膜的血流量增加,使胃黏膜的電位升高,對胃黏膜的生理結構的完整性具有積極的保護作用,對黏膜再生和修復及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活性具有促進作用。當患者胃內的食物非常充盈時,可以使吸收明顯減少、進而導致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所以該藥物的最加服用方式應該為清晨在空腹狀態下服用[4]。
1 羅運文,胡紅梅.奧美拉唑治療159例胃潰瘍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7):2175 -2176.
2 林妍.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480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24):93.
3 康興霞.阿莫西林與奧美拉唑腸溶片聯用治療胃潰瘍53例?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2):96.
4 陳平,陳錦雄,劉林星.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132 例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4):77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