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蘭芳
生殖道感染是一種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生殖器官的一組感染性疾病。放置宮內節育器后常見副作用有月經異常、下腹疼痛、白帶增多等,由于其部分體征與生道感染的臨床表現相似,常被誤診而導致過度治療[1]。為了解放置宮內節育器與婦女生殖道感染情況,我院選擇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放置宮內生殖器患者生殖道感染情況進行篩查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將2011年6月~2011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682例采取放置宮內節育器患者設為觀察組,對其臨床資料及生殖道感染的病征進行篩查。年齡29~48歲,平均年齡(35.6±4.2)歲;平均孕次(3.3±1.2)次;平均產次(2.1±0.9)次。同時另選679例未放置宮內節育器患者為對照組,對其臨床進行對比篩查,年齡28~48歲,平均年齡(34.6±5.1)歲;平均孕次(3.2±0.9)次;平均產次(2.0±1.2)次,其中,男方絕育359例,采用避孕套92例,口服避孕藥81例,無措施147例。兩組患者相應項對比,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排除標準 排除有癔病或精神病史者;排除聾啞、癡呆患者;排除49周歲以上患者。
1.3 方法 采用懸滴法檢查滴蟲陰道炎;濕片法檢查白色念珠菌芽孢和假菌絲;觀察患者是否有勻質、白色稀薄陰道分泌物,陰道pH值是否大于4.5,胺臭試驗是否呈陽性,線索細胞是否呈陽性,如上述四項有三項符合,則判斷為細菌性陰道病;觀察患者宮頸粘液是否為膿性分泌物,是否中、重度宮頸糜爛,是否有宮頸息肉,是否宮頸肥大,是否有宮頸腺囊腫,如有上述1種或以上,則為宮頸炎;觀察患者是否為盆腔炎,判斷依據為子宮觸診有無明顯壓痛,附件有無增厚、壓痛或包塊。以上有任意1種或以上,可判斷患者為生殖道感染[2]。
1.4 判定標準 生殖道感染癥狀包括:下腹痛,腰背酸痛,分泌物異味、增多,體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顏色異常,陰道、宮頸分泌物性狀異常。利用以上病癥復查方法區分生殖道感染與正常人群。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Info6.04建立數據庫管理,核對無誤后采用SAS9.1.3軟件包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327例患者感染1種以上生殖道感染,感染率為47.9%;在生殖道感染分類中,滴蟲陰道炎檢出51例,宮頸炎檢出187例,念珠菌陰道炎檢出113例,細菌性陰道病檢出98例,盆腔炎檢出42例。對照組患者中289例患者感染1種以上生殖道感染,感染率為42.6%,其中,滴蟲陰道炎檢出57例,宮頸炎檢出175例,念珠菌陰道炎檢出98例,細菌性陰道病檢出76例,盆腔炎檢出59例。兩組患者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中,宮頸炎與盆腔炎檢出率較高,但兩組患者宮頸炎、盆腔炎檢出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受經濟、衛生條件等限制,目前發展中國家生殖道感染發病率仍較高,由于生殖道感染是一種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臨床癥狀與放置宮內節育器后常見的不良反應類似,常造成放置宮內節育器患者恐慌,導致誤診而過度治療。
放置宮內節育器可使子宮內膜受壓迫,內膜發生炎性浸潤,使內膜環境改變,從而影響受精卵著床,達到避孕的作用。放置宮內節育器而造成的炎性浸潤屬于無菌性炎癥,與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性炎癥屬兩種不同的概念,從理論上來講,宮內節育器所造成的炎癥問題不會感染[3]。本組通過對不放置宮內節育器的對照組患者及放置宮內節育器的觀察組患者的生殖道感染檢出率情況進行篩查發現,觀察組患者檢出率略高于對照組;從分類統計中發現,宮頸炎、盆腔炎兩組患者檢出率較高,雖然對比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檢出率略高于對照組。由此認為,放置宮內節育器本身不會導致感染,但可能會影響感染的恢復過程及治療效果。一旦患者發生子宮內膜感染,可能會使其病程遷延,甚至導致擴散至盆腔。宮頸炎在本組中發病率較高,其原因可能與某些尾絲刺激宮頸,對慢性宮頸炎的修復造成了影響有關。本組研究也提示,宮頸炎仍是生殖道感染的防治重點。
生殖道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經期、分娩、性生活等,均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入侵,引起患者生殖道感染。而放置宮內節育器可能對感染的恢復產生影響,使治療難度加大,延長病程。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放置宮內節育器時要認真檢查,行手術時要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防止將病原菌帶入宮內。對于有慢性宮頸炎患者,應避免放置帶尾絲的宮內節育器,以免對其慢性宮頸炎癥狀的修復造成影響。患者放置宮內節育器后,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炎,應予以取出節育器,盡早采用積極的治療,防止病情遷延。如患者月經異常且要求更換節育器,應不宜隨取隨放,可觀察2~3次月經,待病變內膜恢復,臨床癥狀消失,再放置[4]。另外,加強宣傳教育,對于陰道炎、宮頸炎等常見癥狀應給予積極、正面的宣講,加強對性生活衛生知識的講解,防止感染發生,確保患者的生殖健康。
總之,放置宮內節育器不會引發感染性炎癥,但可能對感染的恢復產生影響,增加治療難度。因此,放置宮內節育器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加強宣傳教育及正面引導,提高患者對放置宮內節育器后產生的炎癥與生殖道感染癥狀的認識,加強自我保護,保障生殖健康。
[1]巴磊,李瑛,楊明明,等.使用宮內節育器婦女生殖道感染的病征篩查效果評價[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7):405-409.
[2]何紹瑤,胡中強,羅笳,等.放置宮內節育器婦女生殖道感染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2):114-115.
[3]于淑婧,李國宏,杜乃哲,等.河北省武強縣婦女宮內節育器放置后生殖道發生感染的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7):58.
[4]莫秀英.淺析宮內節育器與生殖道感染及盆腔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