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玲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一種由I型皰疹病毒所導致、致盲率較高的嚴重感染性眼病,其發病率居角膜病的首位,且疾病易反復發展而嚴重危害患者視力[1]。近年來,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臨床上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的藥物療效普遍不佳[2]。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單純皰疹性角膜炎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眼科門診及住院收入的單純性皰疹性角膜炎患者共66例,其中男27例,女39例;年齡25~69歲,平均(43.6±8.5)歲;病程2~32d,平均(18.3±4.6)d;其中淺基質型35例,深基質型3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患者各33例。觀察組男13例,女20例。年齡25~67歲,平均(42.9±8.1)歲;病程2~30d,平均(17.8±4.3)d;對照組男14例,女19例。年齡26~69歲,平均(43.9±8.8)歲;病程3~32d,平均(18.6±4.9)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各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包括口服維生素A、D、C、B2,眼部給予0.25%氯霉素眼藥水,3次/d,聚肌胞肌內注射2mg/次,1次/d,無環鳥苷眼藥水1次/2h,患者如若合并有虹睫炎時給予地塞火松5mg加以葡萄糖靜脈注射,1次/d,患者視病情程度改用強的松30mg,1次/d。中醫治療方面以白術、板藍根、決明子、青箱子、柴胡、菊花、金銀花、黨參、黃芪、黃芩、枸杞子等為主構成方劑,每日1劑,煎服,連續服用2~4周。對照組患者單純給予上述西醫治療,并不采用中醫治療。
1.3 療效評估[3]患者療效分為治愈、好轉及無效,其中治愈為角膜炎癥消失,熒光素染色呈陰性。好轉為癥狀減輕,潰瘍面積變淺、縮小,熒光素染色少許。無效為癥狀或者體征加重或者無改變。患者術后隨訪,對比兩組毒副反應情況及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一般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痊愈18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9%,對照組痊愈14例,好轉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6.7%,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并發癥及復發情況 兩組患者給予10~18個月的隨訪,平均14個月。觀察組及對照組均未發生嚴重的局部毒副反應。其中觀察組治療后復發2例,復發率為6.1%,對照組復發7例,復發率21.2%,兩組患者復發率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單純皰疹性角膜炎是眼科最常見的、最多發的感染性角膜病,是臨床上常見的致盲性疾病。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的復發率及致盲率居角膜病首位。近年來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發病率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本病發病機制目前仍不甚清楚,臨床上認為其多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系原發感染后的復發,原發感染常發生于幼兒,表現為唇部皰疹、皮膚皰疹,或急性濾泡性結膜炎[4]。原發感染后病毒潛伏在三叉神經節內,一旦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發熱、疲勞、月經、局部用皮質類固醇及創傷刺激之后,病毒活化,引起多種形式的角膜炎,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病程長,并易反復發作。其作為生長在神經內的病毒,可播散到皮膚,引起帶狀皰疹[5]。
本病表現為疼痛、眼紅、眼瞼水腫。若角膜受累,角膜會出現水腫,遭到破壞和形成瘢痕。角膜后的組織也可發生炎癥,這種情況稱為葡萄膜炎。眼壓可能升高,引起繼發性青光眼。因此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復發率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具有顯著療效,且治療后復發率相對較低。
[1]李鳳鳴.中華眼科學(中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0.
[2]鐘良玉,來堅,王曉萌,等.單純皰疹性角膜炎發病機理的現代研究[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03,13 (2):116.
[3]李鳳鳴.中華眼科學(中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0.
[4]王輝.干擾素與無環鳥苷滴眼液聯合治療單皰病毒性角膜炎[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7,4(14):37.
[5]周志平,喬亞利.干擾素聯合無環鳥苷滴眼液治療單純性皰疹性角膜炎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