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銘
肛門直腸神經癥是指由于肛門直腸神經紊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組綜合癥候群,常由社會和心理等綜合因素所致,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檢查患者時,常不易發現相應的陽性體征,且患者無行為及意識紊亂、自感不適并要求治療,病程一般較長[1]。為觀察穴位注射在肛門直腸神經癥中的的方法及療效,特進行本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確診治療的肛門直腸神經癥患者87例。所有患者主要癥狀均表現為持續或反復肛門墜脹,且陽性體征不明顯,肛腸專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均為陰性。主訴癥狀常可因情緒改變而改變,暗示或意志轉移治療可緩解癥狀。均排除藥物及注射治療禁忌證,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齡29~74歲,平均(48.6±13.5)歲,按就診的先后順序分成兩組,其中試驗組45例行穴位注射治療,對照組42例行常規對癥治療。
1.2 方法 試驗組行穴位注射治療:取腰俞穴及長強穴,局部消毒后,使用6.5號針,待進針得氣后,兩個穴位緩慢注入維生素B 12ml,每日1次。取長強穴,局部消毒后,使用6.5號針,待進針得氣后緩慢注入當歸注射液2ml,每日1次。交替使用上述兩法,隔日或每日進行1次注射,1療程約7次。療程結束后采用中藥逍遙散加減煎湯,3~5劑口服。對照組行常規對癥治療:即依據患者癥狀的輕重選用藥物,輕癥患者一般口服安定片,重癥者口服百憂解。
1.3 評價標準 治療后隨訪20~30d,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后定期回院進行復查,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癥征積分表(SSTCM)積分變化[2]。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的分析及處理均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兩組間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所有患者的SSTCM積分均優于治療前,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肛門直腸神經癥是以肛門直腸癥狀為主訴的神經癥,除具有一般神經癥的特征外,主要還表現在肛門直腸部不適感,與社會及心理因素關系密切,但臨床檢查常無陽性表現[3]。楊向東等人[4]研究認為,肛門直腸神經癥的分類尚不明確,由于其易受精神因素的影響,因而時常發生漏診、誤診、誤治。臨床上常規全身或局部對癥治療效果較差。本研究中治療后所有患者的SSTCM積分均優于治療前(P<0.05),且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這不僅說明常規對癥治療療效欠佳,而且更證明穴位注射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我們認為,作為人體奇經八脈中督脈的兩穴,腰俞穴和長強穴布有肛門神經及尾神經,對此兩穴行針刺可調節肛門的神經功能。且通過行維生素B1、當歸穴位注射,通過維生素B1調整肛門神經功能,刺激興奮植物神經而恢復肛門的正常生理功能,當歸性味歸經、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補血,潤腸通便之效,常用于眩暈心悸、腸燥便秘等治療[5],藥物加上穴位刺激的交替應用,使療效最大化。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STCM積分變化(χ±S)
綜上所述,運用穴位注射治療肛門直腸神經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在肛門直腸神經癥患者中推薦使用。
[1]Takeuchi H,Uchida H,Suzuki,et al.Changes in metabolic parameters following a switch to aripiprazole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One-year follow-up study[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0,64(1):104-106.
[2]邸愛婷,梅笑玲.秦艽片和黛力新聯合治療肛門直腸神經癥15例[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9,29(6):39.
[3]尹金芬.穴位注射治療女性盆腔炎癥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 2010,16(3):81.
[4]楊向東,趙向東,岳朝馳.玄參湯加減治療以肛門墜脹為主癥的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癥58例[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14(6):413.
[5]顏景穎,張平.肛門直腸神經官能癥的治療現狀[J].結直腸肛門科,2010,16(6):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