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妮, 陳華規, 劉 蕓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湖北 荊州 434000)
體位照片在椎管內麻醉穿刺過程中的應用
王燕妮, 陳華規, 劉 蕓 (長江大學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 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評價體位照片應用于椎管內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對實驗組的病例結合圖片講解麻醉體位,從穿刺準備時間、穿刺前后患者心率增快率、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術后頭痛的發生率4個方面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總結體位照片在椎管內麻醉中的作用。結果:實驗組病例麻醉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手術室護士在掌握椎管內麻醉體位知識的前提下,結合體位照片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體位護理干預,可以提高麻醉效果,達到對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目的。
體位照片;椎管內麻醉;穿刺;體位護理
椎管內麻醉是手術患者常規使用的一種麻醉方式,它的原理是將藥物注入椎管內不同腔隙,被藥物波及的脊神經根受到阻滯或暫時麻醉使脊神經根所支配的相應區域產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網膜下腔阻滯(又稱腰麻)和硬脊膜外腔阻滯(又稱硬膜外麻醉)。另外,硬膜外阻滯還可用于術后鎮痛,是目前胸、腹部手術術后和分娩鎮痛的主要鎮痛方法[1]。我院手術室于2010年至今在手術間內懸掛椎管內麻醉體位照片,在麻醉穿刺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200例椎管內麻醉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齡在16~68歲,平均42歲。包括膽腸外科、泌尿外科、婦科、骨科的手術,平均手術時間2h。
1.2方法
椎管內麻醉穿刺時,患者需采取側臥、垂頭、抱膝的體位。這種特殊的體位在沒有進行訓練的情況下,患者在穿刺準備時很難主動擺放。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穿刺方法;實驗組患者穿刺前,首先在電腦上下載一張標準的椎管內麻醉體位圖片,做成24寸彩色照片,鑲上邊框,掛在靠近手術床側面的墻上,以方便患者觀看。對實驗組的病例,巡回護士在進入手術間再次核對患者、手術名稱、麻醉方式后,確認是椎管內麻醉的患者就指導觀看體位照片,同時告訴患者頭盡量向胸部屈軀,兩手抱膝,大腿貼近腹壁,腰背部向后,使脊突間隙張開,這樣有利于麻醉師的操作。同時也是減輕麻醉痛苦和減少麻醉時間的最好方法,并且在不影響肢體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面向照片的側臥位,以方便患者的模仿和糾正。
2.1穿刺準備時間
指從仰臥位調整到正確的穿刺體位的時間,實驗組明顯少于對照組,相差值為2.5min。
2.2患者入室時與穿刺后心率增快率
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相差值為16%。
2.3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相差值為5.7%。
2.4術后頭痛發生率
實驗組低于對照組,相差值0.8%。
通過對實驗組病例在麻醉前給予體位照片的觀看及講解,有效的消除了患者對于麻醉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提高了患者主動配合麻醉的能力;縮短了患者的麻醉準備時間;降低了術后頭痛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由于結合了圖譜,避免了單純理論溝通說明的抽象性、單調性,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對文化水平較低、語言不通、聽力差、小孩以及年老的患者更具有實用性。手術室護士要做到正確的體位護理,必須掌握有關椎管內麻醉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麻醉體位的知識,才能正確的指導患者配合麻醉,達到為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目的。
[1]盛卓人.實用臨床麻醉學[M]. 沈陽: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315.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7.009
R614.41
A
1673-1409(2012)07-R020-01
2012-04-09
王燕妮(1982-),女,湖北荊州人,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
[編輯]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