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舟
我們知道,地鐵發展為城市經濟帶來無限商機,孕育了地鐵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而地鐵經濟又反過來繁榮發展了城市經濟,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地鐵經濟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反過來又可帶動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地鐵帶來的高通達性提高了沿線土地的空間利用價值,日益影響著城市的商業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形態,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地鐵交通重塑和創新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地鐵經濟也就應運而生了。
從1856年開始,倫敦修建世界上最早的地鐵以來,地鐵為城市公共交通事業發展開辟了嶄新途徑,現在縱觀一些世界大都市,蛛網密布般的地鐵線路正在日益主導著城市公共交通的圖景,如紐約的地鐵總長1142公里,490個地鐵站散布全市,且24小時都在運行;巴黎市區的各地鐵站的距離都在幾百米之內。地鐵這種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的出現帶來了土地高強度的開發及混合利用,使得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的模式更加明顯,而這種發展模式也日益呈現出有別于“小汽車交通為導向”的新結構。因此,地鐵不僅成為現代化城市的標志和象征,而且還意味著一個新的城市經濟形態的產生、一個新的城市財富磁場的形成。
地鐵是城市經濟的大動脈,地鐵經濟意味著地鐵沿線正在成為城市的黃金經濟線,地鐵代表著特定人流、代表著高昂租金、代表著物業升值、也代表著財富聚集的新圖景。我們以地鐵站口為圓心,可以劃出500米半徑的核心圈、1000米半徑的內環圈及1000米以外至2000米的外沿圈,這種圖景正呈現出與地鐵有物理關聯性、價值關聯性、理念關聯性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并將人們的地鐵情結和城市夢想發揮到極致。所以,我們說地鐵是一個財富聚集的動車,是城市財富功能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能夠把快速涌動的人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通過地鐵經濟形成聚合效益。所以說,地鐵經濟的商圈效益,是一個立體的綜合效益,其地下、地面、地上的空間價值可以通過地鐵站的“黃金口岸”價格凸現出來。如香港約有45%的人口住在距離地鐵站僅500米范圍內,香港新界78% 的就業崗位集中在8個位于地鐵車站附近的就業中心內,還有因地鐵而衍生的太古廣場、時代廣場等商業中心,其巨大商業效益可見一斑。
地鐵經濟不僅使得地鐵沿線寸土寸金的價值得以進一步提升,而且還表現在其衍生出的多個龐大的產業群,即地鐵經濟的產業集群效應突出地表現在商業、房地產、服務業、旅游業等各種經濟業態中。如對地鐵沿線房產價格的推動,通常地鐵物業房價一般能高出10%~15% ,并且越是交通不成熟的區域,由于縮短了城郊的時間距離,地鐵投資對周邊地區的效益也很大;再如地鐵商業是一個整體概念, 為減少城市空間資源的浪費,在地鐵規劃開發上, 必須向立體空間發展, 建成多層立體式的地下、地上綜合體,涵蓋大型百貨、超市、餐飲、電影、娛樂等商業業態,與地面各種建筑群有機結合形成城市綜合體, 這種以地鐵交通系統的建設為核心形成的立體化城市連廊系統,應該成為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的新趨勢,并逐步影響著城市格局、交通功能和綜合規模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