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東,隆玉婷,盛建萍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萬州404120)
《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簡析①
——兼論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開發
江曉東,隆玉婷,盛建萍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萬州404120)
人文教育在醫學生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日顯突出,所以,在開發英語人文教育資源時,應充分汲取西方醫學院校有關人文教育的經驗,制定出符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教學大綱。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開發,內容應有代表性,形式可以多樣化。在使用此類資源時,應做到三個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文化素質的教育相結合;第一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醫學生;英語;人文教育
身為醫藥類高專英語教育一線教師,筆者認為現今的英語教學有如下特點:從教學形式上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依然流于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的形式,學生學習缺乏激情,課堂互動和參與度不高。就教學目標而言,教師英語教學的目標無外乎是教授學生語言點和語法點,缺乏對課文人文知識等背景知識的深度挖掘,教師和學生的目標大體而言也就是為了過英語考試。就教材而言,以我校為例,教材內容雖然豐富,但與學生專業聯系不太緊密,沒有真正體現醫學生的職業特色和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多年來,在從事醫學生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經常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改進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協調和統一?即如何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體現英語的工具性;又能緊密結合醫護學生的就業崗位要求,突出英語教學的職業特色;同時又能利用英語拓寬學生視野,凸現英語教學的人文功能。
發達國家也早已認識到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法國從1992年開始頒布了一系列人文學科課程設置指導文件,并根據醫學模式的轉變,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強化人文教育,并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逐步滲透到專業課程學習中。英國在一份名為《明天的醫生》的報告中也提出了平衡醫學教育和實踐的課程達到醫學人文與醫學自然科學相滲透相包容的程度。美國早在1966年,就已注意到醫學教育嚴重忽視人文教育的傾向。1982年,美國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在《醫學教育的未來方向》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張亞斌等,2010)。1984年,繆勒博士領導的GPEP小組,提交了《為二十一世紀培養醫生》(The physician for 21st century)的報告,要求高等醫學院?!按_定未來醫生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關心這些在社會中處于獨特地位的未來醫生的人格、價值觀和態度。”(馬存根,2003)到目前為止,美國醫學院的人文教育無論是在其預科階段還是專業學習醫學階段已成體系?,F代醫學是以西醫學為基礎,最近三四百年建立在解剖學、生物學及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一門以“解剖人、肉體人”為概念的、新興的現代醫學科學理論體系。
西方的西醫學一直在全世界扮演領頭羊的角色,中國現今的醫學體系則大體照搬國外系統。但是中國從西方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設備的同時,卻忽視了對蘊含于西方醫學的人文精神的吸收,缺乏對西方醫學生人文培養體系的借鑒。在我國,根據中華醫學管理學會針對醫患矛盾和醫療糾紛情況的一項問卷調查,人為因素引發的醫療糾紛高達98.4%,其中由于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引發糾紛的有49.5%。對醫務人員人文精神培養的缺乏是導致這些醫患糾紛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可見,中國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亟待加強。
英語語言是一種在國際上通用的語言,這門語言除了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還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英語語言教學應當發掘其深厚的人文意義。已有研究表明,探索利用英語蘊涵著豐富的人文思想礦藏實施人文教育不僅有其重要意義,而且切實可行。對于我國的醫學生來說,英語語言首先是幫助他們了解最新前沿醫學的利器;同時,作為一門人文類學科,即英文中常說的“liberal art”,它的學習應當是給學生以知識的積累,以西方文化的沉淀,讓醫學生充分感受到西方的人文精神,特別是西方醫學教育的人文精神并最終能將其內化為醫德?!夺t學生人文英語選讀》就是本著這種想法,力圖通過在英語教學中選定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培養醫護學生的獨立人格、自主意識和批判精神。在目前醫學生人文素質存在知識結構失衡、表達能力偏低、認識模式單一、文明修養欠缺等問題的背景下,這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就是這種教學理念的實踐和嘗試。正如該書題目所示“人文英語”,編者的最終目的也許在于力圖實現上述英語教學中三個方面的統一,滿足對醫學生“全人”(the whole man)教育的要求。《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一書僅百余頁,總計不到十萬字,為便于隨身攜帶的三十二開本。上篇選取了醫學相關的希波克拉底誓詞(the Hippocrates Oath)和南丁格爾誓詞(The Florence Nightingale Pledge)、醫患倫理、醫患溝通、醫學名家、醫學院校、醫院故事等內容。北美所有的醫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要宣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希波克拉底誓詞;北美護士在授帽儀式時,使用最多的誓言是南丁格爾誓詞。中國的醫學生和護士在入校的時候也都會宣誓,但宣誓內容則是我國特有的誓詞。盡管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是這些誓言中都體現了醫學生及護士獻身醫學事業的勇氣,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決心。學生通過對這些誓詞的閱讀,在明白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也受到了一種人文精神的熏陶,衍生出一種自豪感、莊重感乃至對生命的敬畏感。另外,該書第五篇文章是對哈佛醫學院的介紹,包括對其培養任務及具體部門的一些介紹。哈佛大學首開人文教育的先河,可以說其課程設置,培養計劃在人文教育方面都非常成熟。學生通過對該篇的閱讀可以明白中美兩國培養醫學生模式的不同,明白自己的差距和優勢,更能幫助其更加明確學醫的目標。
下篇從文學、時事、家庭教育、人生哲學、愛情、童話故事等方面的古今中外名人名篇選材。其中有經典的孔子語錄,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之類的名句名篇;有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席慕容的小詩乃至國外通俗小詩。在教材的編寫中,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還不能完全領會英文原著,所以編者對其中的一些材料進行了相應的刪減、簡化或改編;同時對下篇作品均提供了翻譯,以助于學習者進行雙語閱讀和自主學習。希望學生能通過這種雙語閱讀,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能更好的體會中西文化的差異,比如中英詩歌押韻的差異,不同語言在感情表達上的不同韻味,從而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這些材料呈現不同觀點和視野,希望讀者能運用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有鑒別地吸收。材料后的練習為三個“E”:Enlarge vocabulary旨在培養查閱英語詞典解決生詞障礙的習慣;第二個練習Explore the background目的是提高學習者利用網絡或工具書獲取背景信息能力;最后希望通過第三個練習Express you remarks促成學生形成和表達獨立觀點和批判思維等。
在對400名使用過該書的醫藥類高職高專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試卷394份。44.42%的被調查者承認在閱讀該書之前沒有閱讀過英文課外書,但是71.8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是“有必要”的。這說明醫藥類高職高專學生缺乏英語課外自主學習經驗但具有通過英語擴寬知識面的強烈動機和愿望。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覺得了解人文知識的英語學習方式依次為“看英文電影”,“讀英文課外書籍”,“英文報刊閱讀”,“瀏覽英文網頁”;覺得第二課堂中最具人文意義和價值的英語活動依次為“英語短劇表演”,“英語唱歌”,“英語演講”。占被調查人數75.63%的學生希望英語課堂教學能體現和注重“醫護職業特色”,“人文知識底蘊”,“英語語言能力”。
當被問到“你覺得《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中最具人文教育價值的部分是什么”時,55.33%的人回答是“名人名著雙語選讀”,還有不少人回答“醫學生和護士誓詞”和“醫院故事”。通過閱讀,使用者覺得《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一書的優點是“選材具有一定醫護特色”;“篇幅短小精悍,具有可讀性”;“書中象《背影》和《一件小事》這樣的中文名篇早就讀過,閱讀它們的英文版本還是第一次,非常新穎”;“題材比較廣泛,不僅有象《論語》、《孝經》這樣的經典選讀,還有一篇是近期在網上流傳和熱議的詩歌《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一首流傳了幾十年的《But You Didn’t》,盡管只有幾句話,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那個感人至深的故事《Hospital Windows》,讓我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關愛”。
同時我們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對該書有不少改進意見和建議。“該書上篇沒有對照的中文翻譯,對于象我們這些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閱讀起來有一些吃力”;“閱讀材料后面的三個練習題目顯得有些粗略,希望有更清晰明白的指令”;“如果要通過英語教學來拓寬我們的視野和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僅僅通過這一本小冊子是不夠的”;“在材料形式上可以考慮文字和紙質以外的音頻和視頻,更形象生動和利于理解接受”;“我個人比較喜歡人文地理方面的材料,但這本書中沒有”。還有學生超越了對該書的評論,提出了關于英語課堂中實施人文教育的寶貴意見。例如,有學生認為,“應該鼓動每個英語老師來做這件事情”;“英語教師應該首先自己要有比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象這樣僅僅是自己閱讀還是不行的,如果課堂上有一些更多的討論和交流,對獨立思考、批判精神和表達能力的提高會有更多幫助”;“英語課程中通過人文教育后我們應該有一些什么變化或收獲?也許很多人對此問題感到茫然,希望有更明確和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引領我們去達成”。
由此可見,開發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是解決篇頭提出的“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現三個方面的協調統一”這個問題,實現人文教育的當務之急,筆者認為在編寫此類教材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應充分汲取西方國家有關人文教育大綱制定的經驗,制定出符合本校學生的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教學大綱,所有的資源開發應基于該大綱。該大綱必須充分體現出“人文”的特點,制定的內容要考慮到現實教學中能有利于多“人”的參與,還要考慮到容納豐富的“人文”內容。該大綱應明確英語課程人文教育教學的目的:讓師生充分認識該大綱不僅僅是對英語能力的要求,也是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要求,從而刺激教師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求知動力并最終轉化為實際行動。該大綱應該結構合理,有針對性并切實可行。如對具體的課程和具體的課時安排,對醫學生需要的科學精神、職業素養、人文知識等內容的安排。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大綱,英語教師和學習者都會茫然不知所措,人文教育就只能是泛泛而談或流于形式。
其次,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的內容應有代表性,題材可以多樣化。醫學生英語課程應當既要強調英語課程的通識性,又要強調該課程的專業性。內容取舍首先應當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學力,在不損害原文風格和信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適當的增減、改寫使其更具可讀性。同時,對教材人文教育資源的選擇可以涵蓋歷史、文學、哲學、倫理等常見人文學科領域,如歷史,選材可以考慮選用醫學發展的歷史或與之相關的故事。人類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和醫學疾病息息相關,如數次在西方中世紀時期大規模爆發黑死病,曾經爆發在西班牙的流感,這些疾病改變了歐洲的歷史也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醫學生通過對這些材料的閱讀不僅能對這些傳染性疾病有一定了解,同時也能了解中世紀歐洲的一些人情風貌和社會習俗,間接地也了解西方及世界的歷史;又如文學,文學和醫學有天然的連接,古代就有如“醫者,意也”,“秀才學醫,籠中捉雞”之類的說法,而且在文學創作中也有不少對醫學中常見的“生和死”的思考,如美國有名的詩人艾米麗·迪金森,她常以生死作為其詩歌的題材進行創作,這些生與死的感悟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感悟生活;又如倫理,西方的醫學院大都已開設醫學倫理課,有利于醫學生的醫德和人道主義的培養。綜上而言,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的選取可以采取詩歌、散文、小說等各種形式來進行這種“通識和專識”能力的培養。
再次,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可以通過多種媒體和材質開發。在開發這些資源時,除了像《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一樣精選可讀性強、具有經典性的文本材料外,還可以注重收集和整理學生喜聞樂見的音頻和視頻材料,學生在問卷調查中曾提到“看英文電影”是最有利于了解外國的人文知識的方式,國外的不少電視劇電影就是與醫學相關的內容,那么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視頻材料可以考慮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它們作為對紙質書刊閱讀的一種補充,能從讀、聽、看等多個方面提高該人文材料的趣味性,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在使用這些資源時,應該做到三個結合。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與文化素質的教育相結合,第一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從文化、歷史等各方面對該內容進行解析,同時教師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采取課堂討論、小組討論、學生參與教學等方式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通過采取各種先進的信息收集方式解決問題,從而使醫學生人文素養逐步地提高。
“如何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體現英語的工具性;又能緊密結合醫護學生的就業崗位要求,突出英語教學的職業特色;同時又能利用英語拓寬學生視野,凸現英語教學的人文功能,”要實現這三個方面的協調統一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作。《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在英語教學中選定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無疑是對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有益探索。同時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也給予了這本書積極的肯定。最后筆者在《醫學生人文英語選讀》的成功編寫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給以后的醫學生英語課程人文教育資源的收集編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和借鑒。
[1]劉繼華.高校外語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弱化與強化[J].中國外語,2008(5).
[2]周衛群.談人文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取向[J].南方論刊,2006(2).
[3]曾淡君.高職英語教學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2006(5).
[4]何 芳.人文精神與大學英語教學[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5(3).
[5]馬存根.北美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醫學教學的現狀與啟示[J].國外醫學教育,2003(24).
[6]蒯 強.法國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及特色[J].復旦教育論壇,2004(2).
[7]張亞斌,石 凱,黃義玲.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的意義及對策探討[J].社科縱橫,2010(2).
G423.04
A
1674-5884(2012)01-0106-03
2011-10-20
江曉東(1972-),男,重慶忠縣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責任編校 楊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