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琳
(廣州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450)
論高校圖書館在終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蘇少琳
(廣州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450)
終身教育是許多國家積極提倡的教育思潮,高校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機構,在為終身教育服務的過程中,圖書館必定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探討圖書館在終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圖書館應采取的措施。
終身教育;高等院校;圖書館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對個人治學及人生成長經歷的一種總結,其基本內涵與今天的終身教育思想有相當的一致性[1]。終身教育體制包括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大學教育(包括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以及各類機構舉辦的各式培訓等。其中,大學是終身教育機構的基礎機構。在1993年的《德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中,要求“加強高等教育在專門人才的進修和再培訓中的功能及作用”主張“應當把大學看作終身教育的基礎機構”,號召“依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適應科技信息化的發展,將大學改革和調整成為社會在職人員可以繼續學習和深造的場所”。由此可見,大學在終身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目前,很多國家均把終身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宗旨。全世界的高校都在積極地倡導終身教育[2]。那么高校圖書館在終身教育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本文對此進一步探討。
目前,工作對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迫于這種壓力,人們急切地希望掌握獲得信息的本領,希望學習新的技能,獲得新的知識的機會,以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的人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時期都需要快速地獲取信息。隨著科學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及工作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許多人將會在他們一生中不斷地改變工作類型。因此,為了應付不斷變化的工作,他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需要掌握一些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大學校園里學生也能感受到這種壓力。他們意識到在校期間應該掌握一些專業技能,盡可能擴大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學習。知識是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動力,想獲得成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獲取知識。
目前,高等教育不斷變革,但各高校管理者一直重視終身教育。在高校開展終身教育時,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三大機構之一,應該擔負相應的職責、履行相應的義務,那么圖書館在終身教育服務的過程中會起到什么樣的積極作用呢?
學習的過程就是占有大量的資料,加以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的過程。對于學習者而言,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可謂應有盡有。從時間上看,有古代的也有近現代的;從載體看,有印刷體、電子體和聲像體;從文獻類型上看,有圖書和期刊。其次,圖書館的文獻都進行過編目加工,并按圖書分類法進行編排,便于學習者檢索。最后,各種服務類型的開展,如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在館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從館外提供文獻保障。在網絡條件下,圖書館的文獻范圍得到了擴展,既包括本館的現實館藏又包括虛擬館藏,這一點使圖書館可以在更大范圍內保障學習者的文獻需求。
2000年國家教育部規定中小學必須開設信息技術課,目的在于“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得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盡管這樣,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經歷小學和初中階段后,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仍然比較差。而真正重視信息素質階段是進入大學后,除了各院系開設的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課程外,高校圖書館通過各種形式來提高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開設文獻檢索課,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印刷體文獻和電子文獻的檢索的同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各種方法有目的地對學生開展導讀活動。除此之外,定期開展學生交流座談會,及時聽取學生反饋的信息意見。其后開展學生信息需求調研、跟蹤,摸清學生需求,如通過電子郵件、BBS、手機短信等作為反映其意見或提出問題的渠道,最大程度滿足學生需求。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說過:“我總是在心里暗暗想象,天堂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作家把圖書館比作天堂,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但圖書館的確是一個讀書治學的好地方。圖書館環境優雅,窗外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窗內明窗凈幾,格外靜謐,當你讀書累了,抬起頭,望見生機勃勃的綠葉,頓覺精神百倍,欣然再次投入學習;你也可以站起來,走一走,欣賞圖書館里的藝術作品展覽;若你不想走,也可以到圖書館設計的文化休閑區,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或網海沖浪,或書海泛舟,或掩卷沉思,或臨窗遠眺[3]。這樣的環境更容易使人專注于學習,館內往往是座無虛席,許多人在一起共同學習,更能激發學習的熱情。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是許多人選擇“泡”圖書館的原因。
現代遠程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的首選途徑。憑借人才和資源優勢,圖書館可以與各院系,或者直接與任課老師聯手,在網上開設多媒體遠程教學,將多媒體的授課內容信息直接公布在圖書館主頁上,供用戶下載;對于不能直接到學校聽課的學生而言,這種形式滿足了他們接受教育的需求。目前,國內很多大學圖書館均開設遠程教育的課程。
1.圖書館以讀者為中心進行資源設計。資源設計包括物理設施設計和服務項目設計。特別是服務過程中,圖書館員應多方面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更改服務內容。資源設計也盡量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而以往的圖書館,讀者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如閱覽室的座位不夠,許多讀者被拒之門外;閱覽室開放時間短;文獻傳遞時間長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使讀者不便于學習。針對出現的問題,圖書館需要不斷地對資源進行重新設計,本著為讀者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宗旨。
2.以讀者為中心,建設網上圖書館。網上圖書館具有三大特點:其一,主頁依據學生的要求而設計,頁面把讀者之間的交流放在第一位;其二,網頁分類清晰而準確,表達通俗易懂;其三,通過網上圖書館,不僅可以檢索到本館的電子資源,特別是一些電子文獻,還可以登陸到聯網的其他圖書館,利用他館的電子資源,同時開發本校特色的數據庫,根據本校科研發展方向建立特色數據庫有助于提供快捷豐富的信息服務,采取信息共享的方式擴大數據庫區的范圍。好的主頁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讀者也能從中快速地檢索到需要的文獻信息。
3.提高讀者的檢索水平和信息技能,開展互動式的信息技能培訓計劃。圖書館制定多層次互動式的信息技能培訓計劃,有專門針對研究生的,有針對新生的,還有一些讀者短期因特網培訓計劃。設計這些計劃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習和進行科學研究,讓他們具備一些學習和科研的技能,如如何進行事物概念的定義,進行信息檢索,信息利用及信息的評價等。
4.開展不同特色的專題服務。圖書館應根據讀者的類型、專業特征、文化層次、興趣愛好等對館藏信息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優化,對不同讀者需求開展不同特色的專題服務。針對學校的重點學科,圖書館應積極采取與教學、科研人員的溝通方式,根據教學與科研的實際需要,自主參與服務,有重點地及時向有關讀者提供所需文獻信息。
當然,高校圖書館在終身教育服務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而且措施應該是全方位的。應該說,圖書館為終身教育服務,是一種貫穿在具體工作中的服務理念。要讓圖書館在終身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必須將這一服務理念納入到圖書館的管理體系中,要求圖書館開展的各項工作盡量體現這理念。更應該讓每一個圖書館員意識到這一點,還要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在終身教育中的職責,從而提高他們為終身教育服務的水平。
[1]劉 佳.終身教育思想探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0):65.
[2]陳 波.人類教育終生化與陶行知的終身教育思想[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2000(4):31 -35.
G258.6
A
1674-5884(2012)05-0028-02
2012-03-15
蘇少琳(1969-),女,廣東惠來人,館員,主要從事圖書情報研究。
(責任編校 龍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