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秀琴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邱旖琦 德國烏帕塔爾大學
廣東是我國外貿第一大省,歐美日發達國家是其長期的主要貿易伙伴。但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近三年來廣東與歐美日三大傳統市場國家貿易總額僅增長388.98億美元,增長形勢嚴峻。后危機時代,歐美發達國家面臨債務危機,日本深受地震災害影響,歐美日經濟全面復蘇有待時日,廣東與傳統市場國家的外貿增長壓力仍較大。
但近三年來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俄羅斯、非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總額增長了738.28億元,恢復性增長態勢良好。今年國家外貿新政也出臺了“新興市場”戰略,提出了力爭到2015年,中國與歐美日等傳統市場以外的市場貿易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的外貿發展目標。因此,在新形勢下,重新認識和定位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探討廣東如何擴大對新興市場貿易,這對保持廣東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實現國家“新興市場”戰略目標等有重要意義。
自我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貿易增長迅速,貿易總額不斷擴大。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俄羅斯、非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均高于廣東外貿總體增速,分別達18.69% 、30.73% 、28.30% 、25.78% 、34.74%和23.27%。
2011年廣東與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總額達2144.99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1811.79億美元。其中,東盟十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是目前廣東較重要的新興國家市場,2011年廣東與這6個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總額分別達931.51億美元、105.28億美元、165.88億美元、86.21億美元、80.16億美元和68.54億美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4.68倍、11.15 倍、19.33 倍、12.09倍、7.87倍和5倍。
從出口結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廣東機電產品、紡織、服裝、鞋子、家電、玩具等加工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以廣東對東盟的出口為例,主要商品為計算機零部件、輕紡和家電等加工產品。2011年廣東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223.3億美元,占同期廣東對東盟出口總值的58.9%,增長了16.1%。
從進口結構來看,初級原料、煤、成品油、鐵礦、銅材、鋼材等重要資源品是廣東對新興市場國家的主要進口產品。例如,2011年廣東自俄羅斯進口的成品油、煤、鐵礦砂及其精礦分別為95.8萬噸、352.4萬噸、18.4萬噸,分別增長94.8%、2.5%及2.3倍。
雖然歐美日傳統市場長期占據了廣東外貿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是近年來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正促使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其主要表現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與歐美日傳統市場貿易相比,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增長更為迅速。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東盟、非洲、印度、俄羅斯、拉丁美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年均增速高達22.99%,而與歐美日三大傳統市場國家的貿易年均增速僅為13.93%,低于廣東外貿總體年均增速3.14個百分點。
二是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不斷上升,而傳統市場的貿易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不斷下降。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總額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由2002年的15.07%上升為2011年的23.48%,而與歐美日的貿易總額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則由2002年的39.08%下降為2011年的30.60%。
三是廣東良好的新興市場貿易發展態勢強化了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的趨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廣東與歐美日的貿易年均增速僅為1.85%,低于3.28%的廣東外貿總體增速,但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中東、非洲、俄羅斯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年均增速達到了4.8%,是傳統市場增速的2.6倍,是廣東外貿總體增速的1.5倍。
可見,目前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具有穩健增長性。而且,新興市場國家正步入經濟快速發展期,據預測,到2040年,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將超過發達國家,到本世紀末,新興市場的進口額可能會超過發達市場。因此,廣東在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空間將不斷擴大,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趨勢將不斷得到強化。
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發展較早,不僅占據了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市場,其企業在品牌及市場認知度等方面優勢明顯。而廣東目前出口商品多為貼牌商品,高附加值商品不多,產品競爭力不足。人民幣持續走強也使廣東原本有一定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了影響,降低了廣東參與新興市場貿易競爭的比較優勢。而且,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嚴重的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國際貿易擴張政策,這使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面臨發達國家更激烈的競爭。
以日本對東盟的貿易擴張情況為例。據越通社報道,目前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將其生產基地轉向東盟各國,并加大從東盟國家的出口。2010年4-9月日本駐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東盟四國的海外企業對日本以外市場的出口同比增長50%,達261億美元。另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統計,截止目前,日本在越南直接投資累計注冊資金已達208億美元,在所有對越投資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三。廣東開拓東盟市場面臨日本日益激烈的競爭。
改革開放初,廣東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出口產品以紡織、服裝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同期,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出口產品以汽車、電子、化工等重化工業品為主,其出口結構與廣東出口結構存在互補關系。
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廣東工業化進程加速,廣東產業結構逐漸向重化工業方向轉變,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產品比重越來越大,而印尼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產業升級緩慢,出口結構轉換困難重重,這導致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結構相似度不斷增加,因而出現了貿易競爭。隨著廣東出口進一步增長和商品結構層次的提升,廣東出口擴張的沖擊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并與新興市場國家形成更激烈的競爭關系。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遭遇了出口規模減小、外匯儲備下降、資金流入減少等困難,經濟增長因而普遍放緩,需求相應減少,廣東擴大新興市場的空間也相應縮小。比如,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其經濟陷入了10年來的首次衰退,2008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6%,增速同比下降了2.5個百分點[6],2009年則同比下降了8%,2010年、2011年雖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但也僅分別增長了4%和4.3%。廣東對俄投資類產品,特別是機電產品、鋼鐵制品及建材等產品的出口隨之明顯下降。
后危機時代,雖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有所復蘇,但世界各國普遍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資產泡沫風險上升、流動性過剩等問題都對新興市場國家產生更大的影響。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的債務危機、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危機等問題使其經濟復興前景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新興市場需求出現全面持續大幅回升的動力仍不足。因此,廣東擴大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仍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未完全恢復的市場需求仍是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主要約束因素。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普遍出臺了有利于本國且具有排他性的經濟刺激計劃。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投資及就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一樣產生了強烈的貿易保護傾向。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采取的禁止進口、技術壁壘、提高關稅、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直接限制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空間和領域,其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不斷增加的貿易壁壘直接導致了廣東新興市場貿易萎縮。以玩具出口為例。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埃及、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對玩具進口出臺的一系列安全法規和標準直接增加了廣東玩具的出口阻力,降低了廣東玩具的出口規模。
二是更突出的貿易摩擦增加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障礙,減少了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比如,2010年印度對中國鋼鐵、藥品和化工產品等產品出口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和泰國對中國陶瓷出口發起的反傾銷等都給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降低了廣東出口水平。
一個國家或地區間的出口競爭本質上是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因此,面對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廣東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創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競爭優勢。
一要鞏固和增強傳統產業和產品在新興市場的競爭力,保持和擴大廣東家電、鞋子、服裝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規模,強化廣東在新興市場已形成的比較優勢。
二要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加工貿易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增創加工貿易的競爭新優勢。
三要發展壯大新興市場競爭主體,引導出口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及商業模式創新,鼓勵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開發能力,加快形成自主品牌優勢,以新產品、新品牌培育新客戶、占領新市場;同時,引導企業及時了解掌握新興市場國家各種貿易政策、法律法規、文化習俗,克服產品準入和新市場切入難題,提高出口龍頭企業在新興市場的競爭力。
減輕出口商品相似度,尋找差別化的貿易發展空間和領域是解決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競爭問題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廣東可采取以下三個措施。
其一,優化新興市場的出口結構,擴大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避開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因出口產品同質化而產生的貿易競爭。
其二,提升貿易產業層次,加快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重點擴大信息、工程承包、技術轉讓及金融保險等服務貿易規模,同時,積極拓展服務出口新領域,著重推動文化、教育、中醫藥等新興服務貿易,減少與新興市場國家因貿易產業同構而產生的貿易競爭。
其三,推進針對新興市場的高質量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擴大“在岸外包”,大力增加“離岸外包”,打造計算機和信息等產業服務外包的規模優勢和高端優勢,在提高服務外包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促進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服務外包差別化發展。
為了防范和化解新興市場需求萎縮風險,擴大新興市場的拓展空間,廣東需深入分析新興市場進出口產品供需結構,創新市場開拓形式,鞏固“存量市場”,擴大“增量市場”。
一要考慮資源的互補性及政策便利性,把面向整個新興市場的開發與重點地區的市場輻射帶動相結合,以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大、與我國政治友好的新興國家作為市場開發重點,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分梯度、分層次綜合開發新興市場,以化解單一新興市場需求短期萎縮可能帶來的風險。
二要按新興國家進出口市場供需特點優化貿易結構,增加資源品、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元器件等產品的進口,擴大機電、通信設備、家電等新興市場需求普遍較大的產品出口規模,同時,根據不同的新興市場需求潛力,深度挖掘新興市場特別是俄羅斯、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高中端市場需求,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及高中端消費品的出口規模,避免結構性市場萎縮風險。
三要充分利用當前多國產業面臨重組、進入門檻較低的有利形勢,通過宣傳深圳華為、中興、珠海格力等企業以進入新興市場國家直接投資來開拓新興市場的成功例子,鼓勵家電、通信、機械等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投資辦廠、控股、參股等方式開展對外投資,并把對外投資與貿易、資源開發、建設境外營銷網絡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投資帶動型貿易,不斷增加貿易產品、方式和渠道,拓寬貿易的邊界和領域,通過“市場”增量來化解可能出現的市場萎縮風險。
面對后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新形勢,廣東需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轉變新興市場貿易增長方式為基本思路,按互利互惠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新興市場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增多的問題。
一是引導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優化出口產品后續服務,創造可以彌補他國供給缺口的產品和服務,促進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產品結構形成梯度互補,規避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
二是主動通過向工業化進程較慢的新興市場國家轉移低端制造業、轉讓技術、培訓人員、增加當地就業等方式助推這些國家的產業發展,在貿易互利中減少貿易摩擦。
三是建設完善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的協商機制和經貿合作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和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交流,努力打造與新興市場國家長期、穩定、全方位的經貿合作關系,創造實現低摩擦友好貿易的良好政治環境,促進廣東新興市場貿易可持續發展。
復雜的新興市場競爭環境決定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需進一步從以下幾方面建設完善相應的政策和服務保障體系。
第一,合理規劃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合作內容,監督落實各項合作協議,科學制訂對外投資合作產業指導政策,建設完善出口企業特別是出口龍頭企業在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境外投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優化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政策大環境。
第二,建設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時發布政策法規、行業資訊、市場動態、貿易機會等新興市場貿易信息,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減少企業信息搜尋成本,降低企業國際經營風險。
第三,建立健全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服務管理支撐體系,建設完善新興市場貿易服務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系統,優先為出口龍頭企業提供退稅、通關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優化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管理服務環境。
[1]范文丹,張寶閃.2011年廣東與東盟進出口貿易值超900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http://www.customs.gov.cn/tabid/399/ctl/InfoDetail/InfoID/349062/mid/60432/Default.aspx?ContainerSrc=[G]Containers%2f_default%2fNo+Container
[2]馮曉敏,張燕.廣東對俄羅斯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中國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網,http://gua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31/tab560/module1846/info353116.htm
[3]陳子凌.新興市場又“火”了.上海金融報,2010年4月13日
[4]駐越南使館經商處.日本企業正以東盟為跳板加大對亞洲市場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102/20110207405945.html
[5]駐越南使館經商處.日本對越南直接投資累計208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102/20110207414883.html
[6]黃繼匯.石油價格俄貿易順差晴雨表.中國證券報,2009年05月21日
[7]趙志鵬.俄羅斯經濟去年增長4%.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1/31/c_121045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