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芝兒
(肇慶學院,廣東 526060)
為了深入了解目前肇慶市中小企業稅收政策的扶持和執行情況,為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筆者采取抽樣問卷調查、檔案資料調查以及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廣東省肇慶市部分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進行了調研。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600份,回收問卷1450份,其中有效問卷1405份,有效回收率為87.8%;調查的檔案資料主要是肇慶市地稅局、統計局、中小企業局等部門的有關檔案資料;訪談的對象主要是肇慶市及各縣(市、區)地稅局相關工作人員和部分中小企業負責人。
1.對中小企業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相關條件的一律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2.對中小企業從事農、林、牧、漁項目的所得,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3.至2015年底,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3萬元(含3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4.對中小企業的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5.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小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中小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在據實扣除基礎上加計扣除。
6.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7.新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調低了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
8.對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公益性捐贈,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繳納所得稅稅前扣除。
9.將金融企業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延長至2013年底。
1.提高營業稅起征點。從2012年11月1日起,大幅提高小微企業的營業稅起征點。按期納稅的月營業額起征點提高至20000元;按次納稅的每次(日)營業額起征點提高至500元。
2.對中小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3.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或企業集團中的核心企業等單位按支付給金融機構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屬單位收取用于歸還金融機構的利息不征收營業稅。
4.將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金融保險收入減按3%征收營業稅的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
5.對納入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的中小企業擔保、再擔保機構按照其機構所在地地市級(含)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取得的擔保和再擔保業務收入(不包括信用評級、咨詢培訓等收入),自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免稅手續之日起,三年內免征營業稅。
1.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按5%-35%的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2.自2011年9月1日起,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標準統一確定為42000元/年(3500元/月)。
3.對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公益性捐贈,個人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繳納所得稅稅前扣除。
1.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允許繳納增值稅企業購進或自制固定資產發生的進項稅額,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和運費結算單據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降低設備投資稅收負擔,支持企業更新技術裝備。
2.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從2009年1月1日起,國家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分別從工業6%和商業4%統一降低為3%。小規模納稅人申請一般納稅人的資格,從過去工業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0萬元降低至50萬元,商業企業年銷售額從原180萬元降低至80萬元。
3.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從2011年11月1日起,大幅提高小微企業的增值稅起征點,銷售貨物和銷售應稅勞務的增值稅起征點為月銷售額20000元。
1.正常納稅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申請減征或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2.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免征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印花稅。
3.按期繳納稅款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申請延期繳納稅款,緩繳期間免予加收滯納金。
4.擴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規模,更多運用間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業。
5.進一步清理取消和減免部分涉企收費。從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型企業免征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
1.增值稅方面。我國稅法中將增值稅納稅人按照銷售額標準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實際上使不滿足一般納稅人認定標準的中小企業在營業額相同的條件下,由于其不能進行進項稅額抵扣而承擔了更多的稅負。目前,我國工、商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雖統一調整至3%,但仍比經營同類商品的一般納稅人稅負高,這突出表現在一些經營原材料、工業配件的商業零售和批發的小規模納稅人方面。這樣導致了不公平競爭,增加了企業經營困難,使得稅源不斷萎縮。
2.所得稅方面。對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其認定標準嚴格,使得優惠措施覆蓋面狹小。在抽樣調研的中小企業中,只有20%的企業目前享受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13%的企業享受免稅或減征的稅收優惠。小型微利企業的認定標準為工業企業為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企業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而肇慶市尤其是所屬山區縣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屬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業人數通常都在100人以上,僅從業人員一項指標就不符合享受優惠政策條件。
中小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前提是企業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稅收實行查賬征收。但是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沒有能力或者不愿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從而無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好處。在抽樣調研的企業中,75%的企業的企業所得稅以查賬征收方式征收,25%的企業的企業所得稅以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業不采取查賬征收的主要原因有:31%的企業覺得聘請財務人員人工成本太高,16%的企業覺得本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太小,16%的企業覺得查賬征收稅負高于核定征收,29%的企業成本資料、費用憑證難以獲全,還有5%的企業是因為企業收入憑證難以獲全。
另外,核定征收的絕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對核定征收企業不管有無盈利都必須繳納企業所得稅,這就人為地增加了中小企業的稅負。在調研中,有63%的企業認為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比較高,還有24%的企業認為企業所得稅稅負水平很高。
再者,現行稅法還規定,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投資方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投資損失,這項規定不利于中小企業對外投資,也不利于吸引企業對中小企業投資。
3.營業稅方面。與其它地方一樣,肇慶市中小企業發展也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盡管有相應稅收優惠政策,調研發現仍有22%的企業認為,營業稅稅負水平很高,還有55%的企業認為營業稅稅負水平較高。如果僅僅依靠中小企業自身的稅后凈利,中小企業的發展進度必然緩慢。而目前鼓勵中小企業融資的現行稅收政策扶持力度不夠,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調研發現,80%以上的肇慶市中小企業因無法落實擔?;蛞虿荒苈鋵嵉盅憾弧熬苜J”。同時中小企業技術落后,導致中小企業沒有競爭力也逐漸成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面對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惜貸”問題以及中小企業技術落后的問題,現行營業稅未能采取更積極的政策措施來緩解。
目前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無法適應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要求。同時,稅收優惠政策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不利于中小企業經營者掌握、實際操作和執行,政策實施效率低。
調研發現,69%的企業覺得近三年企業稅收成本有所上升。企業稅收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35%的企業因為經營規模擴大,28%的企業由于法律法規日趨復雜,11%的企業歸因于辦稅流程趨于復雜,還有20%的企業認為不得不同時應對多個稅務機關的管理,導致企業稅收成本上升。
調研發現,只有42%的中小企業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比較了解,51%的企業表示不太了解,還有7%的企業表示不了解,只有21%的中小企業聘請稅務代理、稅收籌劃師或稅收法律顧問。對稅收優惠政策的不了解,以及建賬、財務核算、納稅申報等方面的不規范,都增加了中小企業的稅收成本。
另外,作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中小企業常被作為彌補財政收支平衡和轉嫁負擔的對象。在調研中,有58%的企業認為盡管有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的整體稅費負擔仍然較重。2011年肇慶市地稅部門組織的費(金)收入將接近稅收收入的一半。由于本市大部分屬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大,地方稅收收入任務每年要求大幅增長,這也無形中壓縮了部分地方稅種稅收優惠的范圍及減免額。
國家在制定和調整中小企業稅收政策時,其扶持對象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有選擇的、有條件的。稅收政策不僅要保護中小企業,還要引導中小企業發展。稅收政策要有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有利于中小企業實現資本積累,解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稅收扶持政策要便于稅收征收管理,降低稅收成本。
建議中央政府適度下放地方各稅的稅收減免權,對那些稅源固定、稅收收入較少的地方稅種,均可授權地方政府自行掌握,以利于各地有針對性地中小企業給予必要的減免稅稅收扶持。
1.企業所得稅。降低中小企業稅收優惠稅率。對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型中小企業,利潤低于一定額度的,可考慮只實行7.5%或15%的優惠稅率,有利于中小企業籌集資金。要適當擴大新辦企業定期減免稅的適用范圍,延長其減稅的期限。對中小企業的虧損,延長虧損彌補期,建議后轉至10年,還可以前轉3年。提高中小企業業務招待費、業務宣傳費、廣告費等費用扣除標準。盡快制定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從事科研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稅收減免、費用扣除、投資抵免、延期納稅、加速折舊等多重方式,鼓勵中小企業從事研發活動,鼓勵企業再投資。
2.增值稅。消除增值稅制度對中小企業的限制。對于中小生產性企業,為保持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凡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會計核算健全,能按要求準確核算計繳增值稅額的,都應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稅法規定允許其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對于中小商業企業,可以適當降低年銷售額標準,對未達到銷售額標準,但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以視為一般納稅人。
進一步調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煽紤]將目前小規模納稅人3%的征收率統一調低至2%,取消對小規模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業發票的限制,對小規模納稅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允許其按17%或13%的稅率開具專用發票并進行稅額抵扣,以增強小型企業的競爭力。
3.營業稅。為減輕中小企業稅負,建議將中小型服務企業營業稅稅率由5%降為3%。
繼續加大對金融企業涉中小企業貸款以及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稅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對向中小企業貸款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為其提供擔保的機構,就其業務收入,給予減征營業稅的稅收優惠,并且要進一步延長政策優惠期限。加快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發展,從稅收政策上增強對本地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組織等業內資源的優化整合。對于民間相互的投資、融資業務,在其不違反國家金融法規政策的前提下,予以減免稅收政策。
調整營業稅征稅范圍。逐步把與扣除項目有關的交通運輸業、建筑業、服務業、房地產業以及轉讓無形資產等營業稅稅目改征增值稅。營業稅轉為增值稅是結構性減稅行為,可使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抵扣,降低投資成本特別是新創辦成本,以鼓勵中小企業創辦和再投資,加快技術進步,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使用。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如果增值稅的份額進行重新劃分,無疑是推動地方重建活力財政的第一步。考慮到2012年起國家允許廣東地方政府自行發債,地方財政自主權將大大提高,將進一步增強地方對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扶持力量。
1.優化治稅環境。一是依法治稅,創造平等競爭環境。對中小企業,一方面要深入調查,改進對中小企業的征收方法,積極擴大查賬征收范圍,盡量縮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對賬務健全的中小企業堅持查賬征收,同時對核定征收的“應稅所得率”和“納稅定額”,一定要調查核定準確,以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整頓和規范稅收秩序,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二是規范稅收執法,加強執法監督。依法治稅要與落實稅收政策扶持企業發展相結合。要認真梳理各項扶持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執法監督,完善納稅人評議制度,加強對保護納稅人權益的保護。
2.完善納稅信用機制。一是完善納稅信用等級制度。目前納稅信用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筆者認為只需對那些納稅誠信度好的企業進行等級評定和頒發對應的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制"。信用等級的設置只設A級、B兩個等級即可,根據年納稅額和納稅誠信度,由縣、市、省級稅務機關分別評定。二是發揮納稅信用激勵作用。稅務部門要切實落實《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中的激勵措施,真正發揮納稅信用等級對納稅人管理的激勵作用。
3.完善納稅服務體系。一是完善納稅服務內容。稅務部門要針對不同的納稅人,運用靈活手段,為納稅人提供導稅服務、咨詢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辦稅綠色通道、預警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人性化服務。對獲得A、B信用等級的依法誠信納稅的企業,應相應減少檢查次數,對其開辟綠色服務通道等予以照顧。二是強化對會計執業人員和辦稅員的職業培訓。要建立與財政等會計主管部門、中小企業局等部門的定期聯系和聯合培訓制度,通過崗前培訓、開展針對性的講座、組織分類培訓與輔導等形式,幫助會計執業人員和辦稅員提高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