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元
沈陽師范大學(沈陽 110034)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國高等學校的校園規模也日益擴大,部分大規模的校園在結構上逐步形成了具有教學、科研、住宿、餐飲、商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園區。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是在日常管理上進行節能減排,已經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必須在規劃、設計階段對節能減進行充分考慮,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與技術措施,才能從根本上達到節能減排的要求,才能為后期的日常管理提供硬件支持。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若干措施要點。
高等學校的教學、辦公、住宿區域規模較大,如處于北方地區,則具有大量的供熱采暖需求。合理的選擇供熱熱源是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降低供熱成本的基礎性工作。
在有條件的地區,可優先考慮采用深層地熱水、太陽能等熱源,此類熱源的一次性的投入較高,但后期運行使用成本較低,且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其次,可考慮使用市政供熱,校園不再單獨設立鍋爐房等產熱設施,此類供熱方式加強了供熱的集中度,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是相對較優的選擇。但是限于市政配套的完善程度不同,部分區域無法使用市政集中供暖,在此類情況下,可考慮自建鍋爐房供熱的方式。
由于學校各建筑區域的使用頻率差異較大,也應根據情況對此類區域進行熱源選擇的區別對待。如偶爾使用的會議室,采用空調供暖比集中供暖具有更高的節能效果與靈活性。對此類區域進行有區別的熱源選擇,具有較好的節能減排效果。
高等學校的校園具有多元化的功能要求,不僅要保證教學及科學研究活動的開展,還要為師生提供大量的生活服務。不同的功能區域的用電情況具有很大的差異。高等學校的很多區域為不連續用電區域,如教室區域在夜間十二點以后基本不存在電力消耗,行政辦公大部分區域也基本不用電。學校可根據這種情況,對規劃中的校園建設進行用電分區。例如對于教學樓可以分為管理用電區域和教室用電,在規劃、設計階段將電路設計成相對獨立的供電線路,在非教室使用時間,完全切斷教室區域的供電,保留管理區域與公共區域的供電,這樣就避免了由于疏忽造成的長明燈等浪費現象,也簡化了日常管理工作。
高等學校的基本建設工作包含大量的公共建筑,例如圖書館、餐廳等大體量建筑物。有統計表明,我國的公共建筑單位建筑面積的能耗為居住面積的十倍左右。這種巨大的能耗差異,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建筑部分的圍護結構保溫性能較差,大量的幕墻和大面積的采光窗導致了巨大的能源浪費。
對外墻采用外保暖技術措施,是減少墻體能量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要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內部溫度環境變化應該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而建筑物外部的溫度變化卻非常劇烈。據監測,我國北方城市建筑物的外飾面的年最大溫差可達86 ℃,日最大溫差達到60 ℃以上。在如此劇烈波動的外環境溫度下,既要消耗較少的能源,同時又達到建筑物內部溫度舒適,變化平緩的要求,就必須在設計階段將外墻保溫工作充分考慮,降低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供暖和制冷能源消耗,到達較好的節能減排效果。
建筑物保溫、隔熱、隔聲最薄弱的環節通常是窗戶與幕墻,常見的窗戶與幕墻存在圍護結構共有的溫差傳熱問題。其具有的透過縫隙的空氣滲透傳熱和太陽輻射傳熱的特征導致雖然窗戶面積一般只占外圍護面積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是能量散失達到了全部能量散失的一半以上。高校的教室、圖書館等區域比普通建筑物要求的采光面積更大,因此,應當在高校大力推廣使用節能墻體材料和節能的新型窗體材料。現在常用的新型材料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低輻射玻璃等。
高等學校的大型階梯教室、餐廳、禮堂一般需要比較大的層高。而大層高、大空間往往會導致供熱負荷和照明負荷急劇增加,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大力倡導和推廣低碳和節能減排的當今,校園的建筑應在滿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礎上,盡量減少過大的層高,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采暖和照明的能源需求。
任何工程以及任何建筑,如果在建設階段沒有在規劃與設計方面考慮到高標準的節能減排要求,就難以實現良好的使用效果。高等學校由于其建設和使用上的特殊性,更應該未雨綢繆,在設計階段即制定高標準,同時通過后期的節能措施和嚴格管理,實現節能減排的最佳效果,如果只停留在“按時熄燈”、“杜絕跑冒滴漏”的淺層面上,對一些建筑物本身的設計與建設缺陷造成的能源浪費是無法根本杜絕的。因此,高等學校的基建工作在規劃與設計階段就必須充分考慮節能減排的技術及管理措施,從而保證高校在后期使用、運行階段達到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為節能減排提供必須的硬件支持。
[1]薜志峰.公共建筑節能.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章銀祥.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工況監測與研究.建筑科學,2010(6).
[3]王政.我國建筑節能玻璃的發展.墻體革新與建筑節能,2008(12).
[4]章斌.基于ITIL的 IT服務管理基礎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