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等職業學校“育人為本”初探①

2012-04-02 22:55:11周和平
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年6期
關鍵詞:人性育人中職

周和平,周 曦

(長沙市教科院,湖南長沙410016)

中等職業學校“育人為本”初探①

周和平,周 曦

(長沙市教科院,湖南長沙410016)

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質是什么,“育人為本”的特質和內涵是什么,如何實施“育人為本”,這是廣大職教工作普遍關心和探討的問題。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育人為本要從“育心”開始,從“修身”做起,從“做人”著力。育人為本不僅要關注人的當前發展,還要關注人的長遠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人;人性;人的本質;育人為本

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新型產業工人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者的重任,中職畢業生素質的高低,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確定了“堅持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主題。目前,“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已成為廣大職教工作者的共識。本文擬就中職學校如何堅持“育人為本”作一初步探討。

一 關于“人”的解讀

在中職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首先應理解“人”、認識“人”,弄清人是什么,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質是什么,從而增強“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從“人”字的構造來看,是個象形文字,從古至今演變成現在的形狀,一撇一捺,組成了一個萬物之首神圣而偉大的漢字,如同兩腿分開站立即為“人”。

關于“人”的定義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把人定義為“沒有羽毛的兩足動物”,一位反對者和他開玩笑,從市場上買了一只拔掉羽毛的鵝,對柏拉圖說,這就是“人”,柏拉圖啞口無言,從此人就有了一個綽號叫“柏拉圖的鵝”,柏拉圖的理論雖然被反對者嘲諷,但他思考問題的方法還是正確的。人既是動物又不是動物。除了柏拉圖的定義外,還可從生物學、經濟學、文化學、行為學、語言學、心理學、宗教學、政治學、哲學等不同的角度來定義人。生物學家認為,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社會學家認為,人是能使用大腦進行思維并能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高等動物;經濟學家認為,人是有理性的經濟動物;文化學家認為,人是能夠使用語言且具有復雜的社會組織的生物;政治學家認為,人是政治的動物;哲學家認為人是由物質和精神組成的。斯芬克斯關于人是什么有一個謎語,通常稱為“斯芬克斯之謎”:“在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間用三只腳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人”。馬克思認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帶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物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到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二)人性是什么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會制度和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佛教將人的本性視為佛的圣界,人人心中都有佛,人要脫離塵世的煩擾,就要潛心向佛。道教將人的本性視為人的本來真性,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追求返樸歸真。基督教認為,人生本來是有罪的,所以一生都要向主懺悔。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所謂人性,是指正常的人類一切活動都圍繞著人性進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性的看法,有以孟子為代表的性本善的觀點,也有以荀子為代表的性本惡的觀點,還有以告子為代表的人性無善惡的觀點。孔子講性相近,承認有人性,但沒有明確說明人性是善還是惡,只是說人性先天是相近的。馬克思主義雖然承認人性的存在,但否認存在普通抽象的人性,只有從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出發,才能得出對人性的正確解釋,并由此斷言,在階段社會中,沒有超階段的人性。

(三)人的本質是什么

關于人的本質是什么,一直是哲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時至今日也無一個完整而確定的答案。按照馬克思的說法“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但“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表述過于籠統,使人不得而知。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可以概括為是自然、社會和精神的統一體。人首先是一個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生命和自然屬性。人又是一個社會存在物,具有社會生命和社會屬性。人還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具有精神生命和精神屬性。離開了精神,人即不為人,就是一堆行尸走肉,與動物沒有什么區別。精神是人的主觀世界的總和,是由興趣、意志、智力、思想、理想、信仰、人格等構成的內心世界。人的自然生命是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載體,社會生命是人的本質,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會生命的靈魂。總之,人是社會性和自然性、理性和非理性、意識和無意識的辯證統一,這個觀點到今天已經普遍為人所認同。

歸納起來說,對人的本質的理解,我們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為依據。即人是自然、社會和精神的統一;人是類存在、群體存在和個體存在的統一;人是實然存在和應然存在的統一;人是主體性和客觀制約性的統一;人是未完成性與自然塑造性的統一;人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

(四)人的類型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不同,造就了千差萬別的人。如同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而人的類型有單向度的人和多向度的人;有圣人與常人;有大人與小人之分。

1.單向度的人與多向度的人

“單向度的人”就是那種對社會沒有批判精神,一味地接受和順從,認同于現實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沒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多向度的人”就是那種身心和諧發展的人。用馬克思的話來講,就是人的才能、志趣和審美能力的多向度發展的人。

在發達的現代社會里,在人們的職業、身份、生活方式和思維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的單向度的人,通過勤于學習和挑戰自我,而逐步成為適應社會的異質化的多向度的人。

2.圣人和常人

“圣人”就是道德人格盡善盡美、至善至美的人,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圣人”。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圣人必須達到自身的品德與宇宙的法則融為一體,智慧變通而沒有固定的方式。對宇宙萬物的起源和終結已經徹底參透。與天下的一切生靈、世間萬象融洽無間,自然相處,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內心光明如日月,卻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眾生,凡夫俗子永遠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偉大,即使了解一點,也無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邊際到底在哪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是圣人。中國古典中記載的、著名的、大家比較認同的圣人主要有:伏羲、黃帝、炎帝、顓頊、帝嚳、堯、皋陶、舜、禹、伊尹、傅說、商湯、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等。到了孔子之后,中國文化就沒有公認的嚴格意義上的圣人了,但還有許多專業領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稱為“某圣”。其代表人物有:酒圣杜康、詩圣杜甫、醫圣張仲景、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茶圣陸羽、武圣關羽、草圣張旭、亞圣孟子、科圣張衡、商圣范蠡、謀圣張良、宗圣曾子、復圣顏回、算圣劉洪、史圣司馬遷、樂圣李龜年、文圣歐陽修、棋圣黃龍士、詞圣蘇軾、曲圣關漢卿、藥圣李時珍、兵圣孫武、木圣魯班、智圣東方朔、劍圣裴旻、塑圣楊惠之、字圣許慎、情圣徐志摩、鬼圣蒲松齡等。“常人”指的常守道不變的人、平常的人、固定的人。我們通常所講的平凡人、普通人、一般人都是常人。在蕓蕓眾生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常人。

3.大人與小人

“大人”與“小人”,首先是指數量規格。比如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稱為大人。其次是指人格高下,人格高的人為大人,人格低的人為小人。小人有很多,有“市井小人”與“卑鄙小人”、“惡奴型小人”與“乞丐型小人”、“流氓型小人”與“文痞型小人”等。“大人”言義,“小人”言利。

二 何為“育人為本”

“育人為本”的人本德育理念包括四層含義:一是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二是關注人的自由、幸福、尊嚴、終極價值,尊重人的個性、人格、權益,用現代人的精神培育現代人,用全面發展的視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三是體現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四是以提升學生的德性為落腳點。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育人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實施教育的主導思想,是教育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是教育的價值訴求。育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的當前發展,還要關注人的長遠發展,更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堅持“育人為本”的原則,應當在倡導民主平等、心靈溝通、人性化、個性化的同時,堅持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統一,堅持尊重個性自由與嚴肅校規校紀的統一,堅持實現個人理想與追求共同理想的統一。

育人為本,就是堅持以人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為本,把人作為社會主體和中心,在社會發展中以滿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質、實現人的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就是重視人本身的發展,將個體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統一起來,將個體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養成統一起來,使之能夠在文化多元、形勢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學會正確選擇。

育人為本,就是把教育與人的幸福、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終身發展聯系起來。教育作為培養人的偉大事業,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無論對國家對民族的振興,還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無論從學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還是從學校的發展來看,都必須堅持育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和滿足人的需求為目標。

育人為本,就是要注重人的素質的提高、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以及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育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技能水平,豐富學生社會實踐,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育人為本,就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學生成人成才規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同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能為每個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提供相適應的學習和成才機會。

育人為本鮮明地、直接地揭示了作為教育載體的學校應以培養人為根本。體現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價值和教育的目的。

關于教育的本質,我國《四書》之首的《大學》開宗明義地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一書在“盡上心”一篇中指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教育在發展健全的個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指出:“教育在使人各項能力得到自然的進步與均衡發展”。可見,教育的本質就在于育人。

關于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和對個體發展的滿足上。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的需求通過人的發展體現出來,社會的價值要通過人的價值的外化來實現。教育起著將符合歷史進步要求的社會價值內化為個體自身的價值,又把個體自身發展的要求和成果外化為社會價值,這就說明教育的價值最終要落在人的培養上。

關于教育的目的,是要回答教育是干什么的問題。中國古代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人為善”、“化民成俗”。英國哲學家洛克斯說:“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健全精神與健全身體”。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人。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 如何實施“育人為本”

(一)育人為本,從“育心”開始

“育人”就是培育人,“育人為本”就是以培養人為根本,育人應先從育心開始。一個人有怎樣美好的心靈,才會表現出怎樣美好的言行。一個人的社會形象是言行的積累,也就是說心靈決定著人的社會形象。育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齊頭并進,多管齊下。心是需要營養的,營養是講究科學的;心是需要呵護的,呵護是不能溺愛的;心是需要鍛造的,鍛造是循序漸進的。中職學生先天不足,后天不良,行為習慣差,作為教育者應不斷地為中職學生提供充分的營養,以改善學生營養不良的現象。中職學生是一個弱勢群體,缺乏自信,心靈脆弱,需要教育者呵護那些受傷或自傷的心靈。此外,教育者還應對中職學生的艱苦樸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經受挫折的能力等方面進行不斷的磨煉和鍛造,培養學生在壓力面前不彎腰、困難面前不低頭、失敗面前不退縮、永不言敗、愈挫愈勇的堅韌品格。

“育心”重在培育學生的孝心、善心、愛心、同情心、自信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進取之心。只有將學生的心育好了,才能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二)育人為本,從“修身”做起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中職學校應把“修身”作為育人的必修課,把倫理學中的“仁、義、禮、智、信”作為修身的主要內容。

1.以“仁”培育愛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精髓,中華傳統道德體系以“仁”為中心。孔子的《論語》共59章,約1.2萬字,“仁”字出現109次。《孟子》一書共71章,討論“仁”字的地方共有158處。“仁者,人也”。對中職學校來說,“仁”的含義就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維護學生的各項權益。對學生個人來說,“仁”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愛人。儒家倡導“仁者愛人”,強調從最親近的人即父母兄弟開始,逐步推廣擴大到其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資助慈善事業、扶助貧困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都是屬于“仁”,都是有愛心的表現。“仁”的另一層含義是自身加強個人修養,即“克己復禮為仁”。一旦能夠約束自身,使言行合乎于禮,天下人就會稱贊你有仁德。

2.以“義”修煉德性

“義”者宜也,是一個事物應有的樣子,是一種絕對的道德律。儒家強調義利之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所謂“董道直行”;而小人則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已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對學生個人來說,應把公平正義作為努力追求的核心價值理念。同時,“義”還包括忠、孝等內容。所謂忠,包括對國家和民族的忠心,對家庭和夫妻關系的忠誠,對上級和朋友的忠義,對本職工作的盡職盡責。所謂孝,就是對父母的孝順,“百善孝為先”。一個對父母都缺乏孝順的人,很難設想他會愛社會、愛他人。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是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3.以“禮”規范行為

“禮”,原指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并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把“禮”引申開來就是“行為規范”。它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等一切“人定”的規則。因此,我們可以把“禮”定義為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講“禮”,就是要尊重社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對公民和社會來說,“禮”首先是一種外在表象,包括禮儀、禮貌、禮節的規矩,即“禮儀之規”。人的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行為規范,社會才能和諧有序。“禮”還是一種內在精神。“禮者,示人以曲也”。已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這種內在精神對學生來說,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平等、尊重、理解和寬容。外在表象的禮容易學習,但內在精神的形成則需要長期的培養、教化。

4.以“智”啟迪思維

“智”就是智慧。智慧是頭腦的智能,是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空能生慧,學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事成。孔子把見多識廣,具有觀察、辨別、判斷事物能力和遠見卓識的人稱為智者。“智”的含義首先是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創新文化,培養創新型人才。從中職學校來看,要把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作為“智”的重要內容。“智”的含義還包括對知識的尊重。孔子提倡并推崇智,具有尊重知識的含義。所謂“尚智”,就是尊重知識、崇高科學。中職學校應注重培育學生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意識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按科學辦事,按規律辦事。

5.以“信”追求和諧

“信”的第一層含義是信仰。對中職學生來說,首要的是有信仰、有追求,要仰望星空、追求理想。“信”的第二層含義是誠信。誠信教育乃育人為本之魂。無論對一個政府還是一個社會,對一個企業還是一個普通公民,誠信都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觀念。人無信不立,社會無信不穩。因此,中職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對人對事要誠實守信,信以待人,誠以修身,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言而有信。

(三)育人為本,從“做人”著力

德育中所講的“做人”就是做一個好人、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所謂“做人”就是要學習人之為人的基本操守,學會做人之道,做一個完整的人、有健全人格的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做人是一輩子的事。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指導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人格”是“人之為人的表征”,人格也稱個性,是人的基本品質,是一個人的性格、意志、毅力、情感、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一個人如果沒有人格就不成其另一個人。中職學校應對學生開展人性和人格教育,引導學生完善人性和人格,懂得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意義;崇尚自由、尊重他人、承擔責任;有健全的理性、情感;有健全的身體和心靈;有較強的與他人、社會、自然交往的能力。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就要具有“四大品性”、“四自精神”、“四種氣質”。“四大品性”指的是責任心、進取心、堅韌性、適應性。“四自精神”指的是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四種氣質”指的是正氣、靈氣、大氣、書卷氣。二是指導學生做一個會學習的人。“學習”由“學”和“習”兩個字組成,表示兩層意思。“學”就是模仿,“習”就是溫習,“學習”就是不斷地模仿與重復,直至達到“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的目的。教育者要指導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學會”是指從不知到知,是一種被動學習,表示的是學習的結果。“會學”反映的是學習的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學會”是學習的基本目標,“會學”才是學習的高級階段。“會學”有三種學習方法:第一是學會自學。自學能力是一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人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有無自學能力;第二是學會有效的學習。如蔡元培先生的“宏、約、深、美”的治學“四字訣”,華羅庚先生的“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厚薄法”,蔡尚思先生的“開礦和采蜜”的“開采法”,艾思奈先生的“一邊學外活、一邊學哲學”的“一箭雙雕法”,揚振宇先生的“知識相互滲透”的“滲透法”,這些學習方法對于指導中職學生“會學”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第三是學會研究式學習。研究式學習提倡在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研究式的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創造型人才的必備條件,是促進學生成功成才的重要素質。三是指導學生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所謂“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仰望星空,有夢想,有志向,有了夢想和志向才有生活的方向,有了方向,人生才有意義。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毛澤東曾經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拿破侖也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立地”就是要腳踏實地,立足現實,敢于吃苦,不尚空談,求真務實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志向。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就是說,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都吃過大苦,都經受過各種磨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著名作家柳青說過,“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頂天立地”就是要眼看遠處、腳踏實處、心向細處。志存高遠,刻苦自勵,執著堅守,就一定能夠演繹精彩人生。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面向21世紀中國教育展望[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

(責任編校 游星雅)

G71

A

1674-5884(2012)06-0024-04

2012-04-08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等職業學校三自三成兩奠基德育模式研究與實踐”(xjkollcdyo29)

周和平(1955-),男,湖南祁東人,長沙市教科院職成教育研究所所長,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人性育人中職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功能與人性
工業設計(2016年10期)2016-04-16 02:44:06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珠”育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毛片不卡|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97|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小视频|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亚洲五月激情网|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亚洲精品视频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欧美一级色视频| 久久a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97|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99久久精彩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99re视频在线|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欧美理论2019理论| 天天色综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婷婷六月综合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 色色中文字幕|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丁香婷婷激情网| 91九色视频网|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午夜天堂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在线播放91|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专区|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