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迎春
(安徽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也門學生漢語聲調偏誤實驗研究
許迎春
(安徽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漢語聲調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難點之一,不同母語背景的人的聲調難點也不盡相同。對阿拉伯語學生的漢語聲調感知和發音的偏誤規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們的語音難點并有針對性地提高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效率。
聲調偏誤;聲調感知;發音
語言研究者歷來把聲調研究作為漢語語音研究的重要課題。特別是20世紀以來,學者們通過各種實驗儀器來研究聲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宋益丹,2006)。對留學生漢語聲調偏誤的描寫和分析,可分為共性描寫和個性描寫兩大塊。
個性描寫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學生和美國學生身上。關于阿拉伯留學生漢語聲調偏誤研究非常少,本文結合實驗語音學知識,利用cooledit和praat軟件并進行簡單的統計分析,主要從語言感知和發音聲學兩方面統計以也門學生為代表的阿拉伯語學生漢語單音節詞及雙音節詞的聲調偏誤,分析其偏誤規律和導致偏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措施,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對外漢語教學,提高漢語語音教學效率。
1.調查對象:在安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習的11名也門籍留學生。年齡:19~36歲之間。英語水平:能較為流利地進行日常交流。漢語水平:3名學生學了三個月(250學時),8名學生學習了九個月(750學時)。
2.調查字表:參照蔡整瑩、曹文設計的調查字表并進行改編:將48個雙音節詞語按照不同排列順序分成兩組,再將所有雙音節詞拆開,分成兩組48個單音節字詞,分別進行聽辨和發音調查。這個字表涵蓋了漢語音節系統中所有的聲、韻、調以及二字聲調組合,并保證每個聲韻調至少各有一次復現。為保證話語材料的單純性、排除語調的影響,本次調查只考察單字和二字聲調組合,不涉及語流中的聲調變化,也不考察輕聲和兒化。
3.調查方法:聽辨:依照測試表錄制普通話水平為一級乙等的漢語老師的發音,受試者聽錄音后(單音節詞一遍,雙音節詞兩遍)記音。根據答卷統計受試者的聽辨正誤情況,分析其聽辨規律;發音:錄制受試者朗讀發音字表的語音,形成語音材料,利用Praat軟件提取典型語音文件的基頻、利用語音系統處理軟件中的聲調辨識程序形成語圖,通過與漢語教師發音語圖的對比分析,找出受試者聲調偏誤的原因。
1.單音節詞聽辨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也門學生的漢語聲調偏誤率依次為:陽平37.8%,陰平22.8%,上聲19.8%,去聲6.8%。我們判斷:初級水平的阿拉伯語學生漢語單音節詞聲調的難度順序為去聲lt;上聲lt;陰平lt;陽平。陽平是學生聽辨的難點,這與學生反映的漢語聲調難點一致。
從偏誤類型來看,陽平聽成上聲的占了所有陽平偏誤的56.7%,上聲聽成陽平的也高達66.7%,陰平有50%聽成陽平,去聲主要誤聽成陰平。可見也門學生陽平、上聲最容易相互混淆,陽平與陰平的區分也是難點。
2. 雙音節詞聽辨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1)單音節中的聲調聽辨平均偏誤率為22.3%,雙音節中則高達49.95%。雙音節詞語聽辨偏誤率明顯高于單音節詞。雙音節中的偏誤類型也更復雜多變:陰平與其他三個聲調都有混淆,上聲被聽成去聲和陽平的比例都很大。
(2)無論單音節還是雙音節,陽平的偏誤率都最高,且最易與上聲混淆;去聲的偏誤率最低,且多與陰平混淆。
為找出雙音節中聲調的聽辨走勢及規律,我們將每一種聲調組合的聽辨走勢及偏誤率整理歸納,得出也門學生雙音節詞聽辨偏誤率從高到低是:
1+1(62.4)gt;4+1(52.4)gt;2+3(50.0)gt;3+2(47.6)gt;2+4(39.3)gt;1+2(36.7)gt;2+1(36.4)gt;3+3(35.7)gt;3+4(33.3)gt;2+2(30.8)gt;3+1、4+3、4+4(28.6)gt;1+3(22.2)gt;4+2(16.7)gt;1+4(15.0)
陰平偏誤分析:陰平在前時,除了“1+1”組合中,陰平的偏誤形式主要是上聲外,其他組合中主要誤聽為去聲。陰平在后時,主要誤聽為陽平。
陽平偏誤分析:陽平在前時聽成去聲的多一些,位于后音節時聽成上聲的多一些,且受前后不同音節的影響偏誤類型的變化很大。
上聲、去聲偏誤分析:前音節上聲主要與去聲相混,后音節上聲的主要偏誤則是陰平和陽平。去聲的偏誤少,主要集中在陰平和陽平。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得出:無論單音節還是雙音節中,難點都在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雙音節中,前音節易聽成降調,后音節則更易聽成升調;調型判斷受前后音節影響很大,很不穩定。
語音識別能力與發音能力緊密相連,輸入先于輸出,聽辨先于發音,學習者必須先學習聽辨不同的語音才能發出不同的音,聽覺的敏感度影響發音的正確程度;同時,良好的發音又可以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性。
我們用praat軟件分析了學生發音的基頻圖,發現陰平調的發音十分不穩定,發成各種調型的都有。首先是起調不準,或高或低。其次發音過程不能保持平直,控制不好調尾:往下降就成了降調(第四聲),往上升就變成聲調(第二聲),有時還有曲折,類似曲折調(第三聲)。發不出正確的音,聽辨當然也會受影響。當學生總是把陰平發成陽平,而陽平有時起調高,又“揚”不起來類似陰平調時,聽到陰平容易判斷為陽平,反之亦然。
也門學生陽平上聲的混淆與其他國家留學生的偏誤具有一定的共性。學生陽平的發音往往并不是 “35”,而是“325”或“425”,易與曲折調得上聲相混。教學中我們對上聲的調值描述是“214”, “從2度到1度的線很短,而從1度到4度的線非常長,這跟實際上發音的時長剛好相反。這樣,學生由于注意后半部的上升階段,就很容易發成只有上升階段的升調”(林燾1996)。
雙音節發音中,也門學生的前音節聲調常往下降,后音節則往上升:如前音節的陽平發成平調,上聲的降調部分過分夸張,后音節不容易降下去。這種前降后升的發音習慣會影響到聽辨,聽音時不自覺地臆想為“降調+升調”模式,造成了前文所分析的“前音節易聽成降調、后音節易聽成升調”的結果。
雙音節的偏誤率高與單、雙音節的聲調形態不同有關,單音節中各聲調的發音都比較飽滿,高低升降,區別特征明顯,分辨和掌握的難度要小一些。進入雙音節以后,在各種不同的聲調組合模式中,受前后聲調及其他發音規律的影響,單音形態中原有的調值和調型很難保持,聲調辨析的難度加大了,學生聽辨的誤差也多得多。
阿拉伯語屬閃含語系閃語族,是沒有聲調的語言,且初級階段學生的漢語輸入和輸出都很有限,漢語聲調也因此成為了包括也門同學在內的阿拉伯學生的學習難點。針對也門學生的聲調偏誤特點我們認為除了要對語音教學常抓不懈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恰當地使用手勢指導發音。認知心理學認為:“語音知覺不是連續性的,它是一種非連續性的、具有離散特點的范疇性知覺,換句話說,語音知覺可以將語音刺激識別為相對小量的范疇,在這個范疇內難以作出更精細的識別”(彭聃齡1991)。因此在聽辨聲調時,人們更主要是依據調類,而不去過分地強調調值的不同。從聲調教學的角度看,側重于區分調類而不是追究調值可能更實用些,只用簡單的手勢表示一下各調型的大致走向,而不是拘泥于五度制,更有助于學生加深記憶。大部分的阿拉伯學生喜歡音樂,喜歡阿拉伯民族舞蹈,手勢劃動能更好地在也門同學的腦海中留下的印記并反映到神經系統,幫助其克服母語的干擾等音素造成的特定性的錯誤。
2.培養學生良好的發音定勢。發音是語音學習的起點,并且是影響語言學習和語言交際每一個環節的重要因素,在開始階段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非常重要。針對也門學生陰平、陽平偏誤多的情況,操練時應特別注意陰平、陽平調與其他調型的搭配練習,加強每種組合模式與相應的偏誤傾向明顯的聲調組合模式的對比練習,通過突出其區別特征加深印象,從而糾正和防止錯誤替代。因為漢語四個聲調里,“陰平起定弦作用,陰平的調定準了,其他聲調的高低變化才有依據”(任遠1984)。課堂上的反復口頭練習,可以鞏固對聲調的聽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發音定勢。
附錄:語音調查表
聽辨的單音節48個:
陰平:花、多、陰、中、心、歡、香、說、風、消、春、車
陽平:如、節、不、從、長、難、節、流、白、人、磨、其、圖、常
上聲:訪、旅、語、冷、午、手、奶、想、簡、齒、趕
去聲:次、一、業、健、匯、上、正、大、色、自、步
發音的單音節48個:
陰平:花、一、多、陰、中、心、歡、香、說、風、消、春、車
陽平:如、節、不、從、長、難、節、流、白、人、磨、其、圖、常
上聲:訪、旅、語、冷、午、手、奶、想、簡、齒、趕
去聲:次、一、業、健、匯、上、正、大、色、自、步
雙音節48個:
旅行 漢語 冷水 畢業 午餐 想家 牛奶 從來 分手 陰云
健全 外匯 長城 很難 中文 香煙 狂歡 心情 真正 上班
節約 交流 說話 黑白 大鼓 人類 海風 磨破 特色 其余
自私 口齒 簡直 青春 消失 趕快 地圖 車站 時常 跑步
結果 不如 一天 不用 十一 多少 一次 訪問
[1]蔡整瑩,曹文.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2]柴俊星.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有效途徑的選擇[J].語言文字應用,2005(3).
[3]彭聃齡.語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84.
[4]施光亨.對阿拉伯學生進行漢語語音教學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80(2).
[5]孫德金.對外漢語語音及語音教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ClassNo.:H195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蔡雪嵐)
TheExperimentalStudyonToneErrorsforYemenStudentsinTheirChineseStudy
Xu Yingchun
Chinese tone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or foreigners learning Chinese, and different people with different mother-tongue background person have th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tone learning . The study of Arabic students’ Chinese tonal perception and pronunciation errors law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peech difficulties and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onal errors;tone perception;pronunciation
許迎春,碩士,講師,安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1672-6758(2012)06-0126-2
H19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