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鳳珠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日益增長,從2010年到2040年,這一時期我國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平均上升0.4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總數從1.73億上升到4.09 億,老年人口比重從 12.54% 上升到 26.53%[1]。人口老年化趨勢達到頂峰,成為世界之冠,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數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達到7400多萬人[1]。目前,內科患者80%都是高齡患者,因此,住院期間如何為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專業、更全面的護理也是護理工作面臨的嚴峻問題。筆者在臨床管理中通過重視細節管理,降低了老年患者的安全隱患。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機能的退化,走路步態不穩,大腦感知和綜合自身感受信息的應激反應減緩,立體感漸弱,加之老年患者的肢體協調功能及感官器官功能減退,容易發生跌倒、誤吸[2]。
1.1.2 疾病因素 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疾病,如帕金森病、腦梗死患者可出現病理步態、共濟失調或下肢活動受限;冠心病、心律失常性暈厥、體位突然更換出現一過性低血壓而致跌倒;腦血管意外、喉返神經損傷、帕金森等疾病因素導致吞咽功能障礙,極易造成誤吸。
1.1.3 藥物因素 藥物如鎮靜催眠藥、抗焦慮抑郁藥、降壓與利尿藥、擴血管藥、維生素及鈣劑等可以影響患者的神志、精神、視覺、步態、平衡、血壓等,易引起老年患者跌倒。由于老年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而且有些藥物使反應減退或削弱認知能力,降低了老年人的安全性。
1.1.4 心理因素 由于社會角色的改變,經濟來源發生變化,家庭人員的結構變化,使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緒的變化,心理特點表現為孤獨、悲觀、絕望、憂慮、急躁易怒。一些老年人不服老,過高估計自己的體能,或自尊心太強,思想上存在不愿麻煩護士或他人的心態而勉強去做一些事情,也易使患者跌倒。有些老年人對住院及治療有反感甚至失去信心,可能導致一時的過激行為而走向輕生。
1.2 護理人員因素 表現為工作態度不嚴謹,不認真執行操作規程、護理制度和護理常規,主動服務意識不強。護理專科知識欠缺而被動執行醫囑,不能做到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用藥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預防。此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不能及時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操作中缺少溝通、告知導致患者誤解。
1.3 物質因素 坐在或躺在移動的物體上(未固定好的床、輪椅、平車)等使老年患者的危險性增加。家具的防范設施不足,如床鋪過高、過大過長的衣褲、鞋碼不合腳、鞋底過滑等易致老年患者跌倒。
1.4 環境因素 地面潮濕、積水、光線不足、地面不平、環境雜亂等,行走時稍有不慎極易導致跌倒。病室障礙物過多,病房門有門檻,加之患者對病區環境不熟悉,方向感錯誤,常發生走錯病室、睡錯病床,或者忘記病區床號等。
1.5 管理因素 管理不到位,未認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職責,對工作各個不安全的環節缺乏預見性,未及時主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正確。對護士思想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識不強;規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對職責、制度、常規的督促檢查不到位;業務技能水平低,對新護士、進修及實習護士的業務培訓及新業務、新技術開展等方面的訓練未能及時跟上。
2.1 樹立細節管理理念,加強現場管理 護士長要有新型的護理管理理念,即風險源于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每天對科內的情況了如指掌:當天上班人員資歷、能力變化,是否需要微調;中午了解患者進食情況,有無患者需要幫助解決午餐。下午了解當天新入院患者、特殊患者的需要中夜班了解收治患者的情況,危重患者的病情,護理落實情況,當天治療執行的情況,有無特殊治療。參與床邊交接班。
2.2 人性化細節管理,營造溫馨的工作氛圍 護士長要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在工作中能為臨床一線護士做好服務,及時發現并解決她們的實際困難,善于發現她們的優點與不足,充分挖掘不同層次護士的潛力。把全科每一位護士的生日記在自己的計事本上,生日當天送生日祝福,護士生病時及時慰問關心,工作取得成績時在晨會上表揚,合理排班,盡力滿足護士的要求,讓她們感受到護士長對于她們每一個細節發自內心的關注,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態,安心做好護理工作。
2.3 仔細全面評估住院患者,確立高危人群
2.3.1 新入院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護士要注意既往史、過敏史、家屬史及陪伴代訴情況,評估患者精神、心理、運動、感覺、吞咽等狀況,進行跌倒評分、Braden皮膚評分,明確高危患者。責任護士每天對所管患者進行動態評估,高危患者做好警示標記,可以在患者的床頭使用溫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防止燙傷”、“預防壓瘡”、“防止墜床”、“某某藥物過敏”等,隨時提醒患者及醫護人員。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應隨時做好防止意外發生的準備,采取預見性的防護措施,同時做好交接班,防止意外受傷的發生。
2.3.2 住院期間做好跟蹤評估 責任護士多進入病房,了解患者的主要病情、治療、檢查、心理、陽性體征、護理措施等信息,每班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檢查的陽性體征和準備做的檢查都進行詳細交班。
2.4 核心制度、流程執行的細節管理 樹立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每月定期利用各種會議進行風險防范教育,如遇到外面發生的醫療護理差錯事故及時組織學習,科室發現的隱患及時進行分析發生的原因、經過、細節,學會考慮和善于分析哪個環節易出現風險,讓科內每一位護士對護理安全高度警惕。讓護士認識到落實交接班、查對制度的重要性,培養慎獨精神,提高各制度、規程的執行力。下班前自我回顧查找不足,及時完善,將缺陷消滅在萌芽中。
2.5 用藥中的細節管理 藥物治療是內科治療的主要手段,藥品使用不恰當是直接影響用藥安全的因素。臨床上新藥更換快,藥物間配伍禁忌無從查找,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因此,為確保用藥安全,醫院根據藥物的性質使用了特殊警示牌,如:為了區別靜脈和非靜脈用藥,膀胱沖洗掛膀胱沖洗牌,患者鼻飼用鼻飼標牌。對特殊處方口服藥(黛力新、安眠藥等)有護士保管,做到發藥到口。如患者外出,就在患者床頭柜上置一提示牌,提醒患者尚未服藥,請其回病室后及時與護士聯系,避免多服和漏服。對藥物過敏者,在床頭懸掛藥物過敏的警示牌。為了讓護理人員掌握新藥相關知識,把常用藥物的說明書裝訂成冊,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作為科室業務學習的內容,定期組織學習。對氯化鉀、法安明、胰島素高危藥品單獨存放,用紅底白字顯示,每班清點。
2.6 器械和設備管理 每天交接班,保持器械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如除顫儀每天主班檢測性能并記錄,簡易呼吸囊、喉鏡每班接班檢查性能,搶救車內藥物每班清點,專人負責管理,每周檢查有效期,遇到即將到期的藥物用紅色注明有效期和先用字樣,提醒護士先使用這些藥物。搶救車內備吸引器、吸氧用物各一套,保證隨時應用。
2.7 語言交流中的細節管理 給患者留下良好印象是護理工作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語言溝通起著重要作用[3]。要求每位護士對患者不直呼床號及姓名,而采用親情式的稱謂,根據患者不同的年齡、職業給予恰當的稱呼,讓患者感到親切感。為患者著想,從患者角度出發,給患者做操作,要解釋好目的,給危重患者做口腔護理、翻身等操作時也要解釋溝通。與患者交談時注意語速、語調,解釋時要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交談中注意患者情緒變化。
2.8 加強高危人員的細節管理,提升護士整體素質 從統計分析來看,低年資護士易發生不安全護理事件[4],因此,護士長要關注他們上班的工作態度、工作表現、思想變化、學習狀態,對他們的工作質量及時關注點評。他們專業知識的學習,開展PPT業務學習講座,對工作中存在的難點、重點及新進展進行學習,以便大家在護理和病情觀察中能夠心中有數。每月針對科室內的危重疑難患者進行護理查房和護理病歷討論,每周進行晨會提問專業知識,促進學習,使科室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2.9 安全環境細節的管理 干凈舒適的環境,可使患者感到心情輕松愉快,并可讓患者對整個團隊產生信任感。要注意地面保持干燥,保潔員拖地時應設警示牌,床欄功能完好,床的搖手使用后隨時放置妥當,床的搖手邊貼溫馨提示語,熱水瓶放置要安全,輸液吊桿使用后歸位。對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設施、用具都應注意定期檢查,及時解決,維護護理環境。患者的生活用品放置于患者觸手可及的地方,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呼叫器。病室光線充足,病房、走廊安裝橫向扶手,衛生間有豎向抓桿,增設防滑墊,便于患者站起時借力。根據患者的身高體型選擇合適的衣褲。醫院病房的陽臺有門欄,并在顯眼處貼上標記,以提醒患者。
為老年患者實施細節管理非常必要,護理風險應貫穿于整個護理活動過程中。實施細節管理,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老年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實施細節管理,增強了護理人員“風險源于細節”的意識,提高了護士的自律性、自覺性和慎獨精神,自覺主動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主動查找風險因素,認真落實防范措施,并能對重點細節加以防范,減少了風險事件的發生,極大地降低了風險系數。
[1]王海峽主編.老年護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9.
[2]臧曉鷺.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風險管理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1):60 -61.
[3]邵娟英.細節管理在護理糾紛防范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3B):467 -468.
[4]馬俊英 毛 艷.杜邦安全管理理論對護理安全管理的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