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關芬 朱翠英 陳 莉
近年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日益普遍,保障了腫瘤患者靜脈用藥的安全,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中心靜脈導管的使用。在臨床中經常聽到患者訴說固定導管的敷貼部位瘙癢難忍,也發現部分患者接觸敷貼的部位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出現水泡、滲液、表皮脫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011年4月~2012年3月我科選擇中心靜脈置管患者612例,置管部位為左右側頸內靜脈、左右側上肢肘部靜脈、左右側股靜脈。患者均為病理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擬行化放療及支持治療。其中出現敷貼過敏患者56例,采取施樂輝公司IV 3000型透明敷貼固定導管,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中心靜脈置管患者發生敷貼過敏共56例,男22例,女34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52.3歲。其中肺癌25例,結直腸癌13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3例。接觸性皮炎發生在中心靜脈置管后3~113 d,平均26d。其中頸內靜脈置管部位過敏33例,肘部PICC 置管部位過敏15例,股靜脈置管部位過敏8例。
1.2 材料與方法 本組行頸內靜脈及股靜脈置管均使用德國貝朗公司16 G單腔中心靜脈導管,行PICC置管均使用美國BD公司5 Fr導管。穿刺處皮膚消毒均使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安爾碘,置管成功后固定導管均使用英國施樂輝公司普通透明貼膜—安舒妥。對56例過敏患者經確定敷貼過敏后,給予更換敷貼為施樂輝公司IV 3000型透明敷貼,必要時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涂抹;無效者更換為無菌紗布固定導管或拔除導管。
1.3 診斷標準及臨床表現 診斷標準:皮損主要發生于固定導管的敷貼接觸部位,有一定形態,境界清楚。通常情況下,經積極處理緩解后,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1]。臨床表現:輕度僅有輕微的皮膚瘙癢及紅斑(面積約為5 cm×5 cm以內);中度表現為皮膚瘙癢感明顯,透明敷料下穿刺點周圍皮膚出現散在紅斑、丘疹、潮濕(面積約為5 cm×5 cm以上),部分散在粟粒狀皮疹;重度表現為瘙癢難忍,出現水泡、糜爛、滲出(面積在10 cm×10 cm以上),抓癢后可使發紅的面積增大,夜間不能入睡或睡眠差,影響其生活甚至治療效果[2]。
1.4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瘙癢停止,置管處皮損全部消退或留有色素沉著,無再次新發皮疹;顯效:瘙癢顯著減輕,滲出停止,丘疹、紅斑消退60%以上;有效:瘙癢減輕,滲出停止,丘疹、紅斑消退20%~60%;無效:治療后皮損消退小于20%。總有效率=痊愈加顯效[2]。
本組56例接觸性皮炎患者,發現時輕度36例,中度18例,重度2例。IV 3000型透明敷貼后,1周內痊愈38例,2周內痊愈12例,總有效率為89.29%。另外6例患者無效,更換紗布敷料后4例在2周內痊愈;2例無效,且有發展為蜂窩組織炎的傾向,予拔除導管,暴露局部皮膚,2周內痊愈,局部留有色素沉著。
3.1 接觸性皮炎的原因分析 接觸性皮炎可分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和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兩者常常難以鑒別。其中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占絕大部分,本組病例中接觸性皮炎既包括過敏性接觸性皮炎,也包括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岳志瑛等[2]研究顯示,PICC置管后局部皮膚發生接觸性皮炎的原因有性別、過敏體質、內環境的改變、季節、材料、消毒劑等。其中敷貼的通透性與接觸性皮炎密切相關,普通透明貼膜的通透性不強,患者皮膚正常蒸發的水分以及汗液不能透過敷貼排除,引起敷貼下皮膚潮濕、刺激,患者主訴瘙癢難忍;而且敷貼上的粘膠刺激皮膚,導致接觸性皮炎的發生;其次是季節的影響,本組病例中2例重度患者在發生接觸性皮炎之前已經使用安舒妥貼膜14~113 d,接觸性皮炎均為4~9月之間發生,天氣轉熱后突然出現接觸性皮炎,并且發展迅速,在2~3 d內發展為重度皮損。每年夏天患者出汗多,透明貼膜覆蓋的部位汗液不能蒸發,汗液與貼膜上的粘膠雙重刺激皮膚,導致接觸性皮炎的發生。本組病例中還觀察到接觸性皮炎的發生與置管的部位有關,頸部發生率高于肘部與股靜脈部位,在夏天特別明顯,分析可能由于夏天頸部出汗比肘部及股靜脈部位多,對皮膚刺激增加有關。
3.2 接觸性皮炎的處理 中心靜脈置管目前在各大醫院開展廣泛,但對于導管固定材料的選擇沒有一個統一的明文規定,各種透明貼膜均可使用。根據王敬等[3]研究,出于成本—效果分析考慮,本組患者置管后均使用安舒妥貼膜,發現貼膜接觸部位出現接觸性皮炎,并且患者全身其他部位無過敏現象,確定為貼膜過敏后立即更換為IV 3000型透明敷貼,1周內痊愈38例,2周內痊愈12例,總有效率為89.29%。原因可能與IV 3000型透明敷貼所使用的是REACTIC專利薄膜,其擁有獨特的分子結構,與普通貼膜相比有高潮氣通透率的特性;IV 3000型透明敷貼使用的是低過敏粘膠有關。因此,對于普通貼膜安舒妥過敏的患者更換為IV 3000型透明貼膜后,癥狀能逐漸好轉甚至痊愈。對于本組6例患者在使用IV 3000型透明敷貼1周無效后,改為4層無菌紗布固定導管,并在換藥時局部皮膚涂以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待干后固定導管,而且在導管外露部分與皮膚之間墊以雙層紗布,避免導管與皮膚直接接觸。更換紗布敷料后4例在2周內痊愈,2例無效,且有發展為蜂窩組織炎的傾向,予拔除導管,暴露局部皮膚,2周內痊愈,局部留有色素沉著。由此可見,IV 3000型透明敷貼雖然具有高潮氣通透率的特性,但是透氣性仍然比紗布敷料差,而且貼膜上的粘膠對皮膚仍然具有一定刺激性。靳麗等[4]研究證實,在溫度20℃,37℃及濕度30%,60%的條件下,無菌紗布的透氣性及透濕性最佳,其次是IV 3000型透明敷貼;在高溫(37℃)、高濕(90%)的條件下IV 3000型透明敷貼的透氣性及透濕性為最佳。貼膜反應性潮氣通透率的比值越大其性能也就越好,在臨床上應用的價值就會越高。本組病例臨床觀察結果與靳麗的研究結果一致。當然,紗布敷料對導管的固定牢固性比IV 3000型透明敷貼差,需要對患者特別交代,注意保護,防止導管脫出。本組病例中還觀察到接觸性皮炎發現越早,處理越及時效果就越好。2例拔管的重度皮損患者均是帶管回家休息,未及時告知護理人員異常情況,待返院換藥時才發現已是重度皮損,開始處理局部,結果無效,皮損繼續加重,不得不拔管。這與徐義鳳[5]研究結果一致。
由于大部分患者對安舒妥貼膜無過敏現象,并且安舒妥貼膜對導管固定牢固性較好、價格便宜,因此,在置管后尤其是在冬春季節氣溫較低時可以首選安舒妥貼膜,一旦出現接觸性皮炎后及時更換為IV 3000型透明敷貼,必要時配合局部抗過敏處理。對于有過敏史的患者或高敏體質的患者,建議在中心靜脈置管后立即使用IV 3000型透明敷貼,避免發生接觸性皮炎。在中心靜脈置管后護理人員應加強觀察,尤其重視患者局部瘙癢的主訴,及時發現接觸性皮炎,及時處理,減輕患者痛苦,保證中心靜脈導管的正常使用。
[1]張學軍主編.皮膚性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8-89.
[2]岳志瑛,李俊英,余春華.腫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致過敏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4):1267-1269.
[3]王 敬,高玉芳,陳偉芬,等.PICC置管后不同敷貼固定對接觸性皮炎的影響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3):88-90.
[4]靳 麗,肖海娟,夏麗真,等.關于高潮氣通透率的實驗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9):760 -761.
[5]徐義鳳.如意金黃散治療PICC置管后透明貼膜過敏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24):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