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青
(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河南 鄭州 450002)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財務會計人員針對某些經濟業務的不確定因素,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法律法規及實踐經驗作出合理判斷的能力。會計職業判斷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以下幾點:
1.會計職業判斷具有明確的目標性。會計目標是指會計行為的最終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準。財務會計人員只有作出合理正確的會計職業判斷才能產生適當的會計處理結果,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會計信息,才能滿足決策者作出正確決策的需要。
2.會計職業判斷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會計職業判斷的最大特點在于財務會計人員在職業判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觀判斷性,新會計準則允許財務會計人員在一定范圍內選用不同會計處理方法處理業務,由于每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學習、理解、掌握新會計準則、財經法規政策的水平有高有低,這些客觀事實的存在,使得以此作出的職業判斷難免會攙雜主觀判斷性。
3.會計職業判斷具有一定的權衡性。會計職業判斷就是在新會計準則框架中權衡出適合于本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還要注意貫徹重要性原則。會計的重要性原則貫穿了會計信息處理的始終。財務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的漏報或錯報很有可能影響其職業判斷,提供錯誤會計信息,看來會計信息的重要性是可以影響到決策者的決斷[1]。
4.會計職業判斷具有一定的受制約性。會計職業判斷首先要符合新會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其次受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會計職業道德的約束,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取決于他們對本專業知識的精通程度和知識的認知深度、廣度,還有實踐經驗。職業道德是靠人們的信念與習慣存在于人們的意識與社會輿論中,財務會計人員如果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處理會計業務時就會尊重客觀事實,作出合理恰當的職業判斷,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反之,則會提供虛假、無用的會計信息。
獨立性原則是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客觀公正職業判斷時所遵循的首要原則。財務會計人員在處理一些特殊的經濟業務時,不要盲目依從單位領導的態度和意見,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借鑒同類企業對類似會計事項的處理方法,根據自己所積累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作出正確的職業判斷。
客觀性原則也稱真實性原則,是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真實、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要想獲得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就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之前,必須盡可能獲得真實的、有效的會計信息。
合法性原則是:會計核算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確保企業執行國家財經制度,維護國家財經紀律,保證企業財產的完整。作為會計的一項基本原則,會計的合法性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會計主體存在的合法性,是會計合法性原則的基礎。②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合法性,是會計合法性原則的根本。因此,作為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必須依據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范疇,不能逾越。
謹慎性原則即穩健性原則,因對不確定經濟事項進行職業判斷受自身主觀意識影響,故財務會計人員針對某些經濟業務進行的職業判斷是有風險的,錯誤的職業判斷不僅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還會對企業經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和損失。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保持謹慎態度,依據有關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的規定,憑借自身職業能力和經驗,提供合法、可靠、有用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為決策者提供決策參考。
由于財務會計人員個體綜合職業素質的差異,使得我國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職業素質構成不協調,有些財務會計人員綜合工作能力強,職業判斷能力就高,就能給決策者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有些財務會計人員綜合工作能力差,職業判斷能力不足,就不能給決策者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更有一些財務會計人員不但自身綜合工作能力差,職業判斷能力不足,而且職業判斷出現錯誤,提供的錯誤信息影響了決策者的正確決策。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1)主觀因素。雖然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雖然持有會計從業人員上崗證但卻并不具備專業素質。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發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沒有會計專業知識的人員來從事會計崗位工作,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作為“老人”的這些人員已經成為該企業的管理層,財務管理模式上的落后,導致“外行領導內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更談不上對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有一些企業雖然“重視”財務部門,但是卻只關心數據忽視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財務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得不到及時更新,職業判斷能力就顯得力不從心;還有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導致對職業判斷能力的認識不足,影響了職業判斷能力的正確發揮等。(2)客觀因素。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導致了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再者這些市場信息本身就具備很強的不確定性,并且這種不確定性是無法避免的。故此,財務會計人員針對這些具有不確定性信息進行的職業判斷是有風險的,出現失誤也是在所難免,但可以盡量避免。還有,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會出臺一些宏觀調控政策對市場經濟運行和行業發展趨勢進行掌控。這樣一來,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就會受這些相關政策法規的影響,從而制約了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的正常發揮。
會計職業判斷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因此財務會計人員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達到要求。會計人員既要理解與掌握會計理論,又要了解客觀經濟環境與經濟管理目標,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因為財務會計職業判斷的結果取決于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實踐經驗以及職業道德,而這些需要財務會計人員經過長期的思考、知識、經驗的積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故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財務會計人員只有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才能正確運用職業判斷,并不斷提高判斷能力。舊的行業會計制度不但規定了明確的會計科目,而且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擇也作了明確的限制性規定,會計人員只需根據這些規定作簡單的判斷,就能較好地按照相應的會計方法完成工作。這就制約了財務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其職業判斷能力無法得到正常發揮。在經濟高速發展、信息不斷涌現的社會背景下,新業務新情況不斷出現,財務會計人員要更新思想觀念,改變工作作風,重視職業判斷,樹立良好的職業判斷意識。財務會計人員只有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才能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2]。
新的會計制度和準則對許多會計核算的處理,都只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和要求,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間,這樣一來,財務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的時就會受主觀意識影響,有可能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失真。因此,必須加強財務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務會計人員的政策觀念和思想道德意識,為提高財務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提供堅強的保證。只有財務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不畏權勢、不被利益左右,以高度的職業責任感真實、公允地反映會計事項,得出的會計信息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才能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可靠、有效。
由于長期以來一些企業對財務會計人員的片面認識和有些財務會計人員自身默許,他們認為財務會計人員只要會記賬,錢不錯就行,并且會計是一門熟練工作,判斷會計水平是按會計工作年限來講的,因此都在熬年頭,不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使他們既缺乏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又缺乏從事理論研究的能力。可隨著新業務的不斷涌現,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根本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所以,財務會計人員必須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還應學習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財務會計人員只有具備了這些職業素養,才能熟練并恰當運用職業判斷,才能更好地履行財務會計人員的職責。
會計職業判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財務會計人員如果只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工作實踐的積累,就會在現實工作中按書本做事,按條條框框做事,從而把工作思路局限起來,工作難免出現差錯。只有將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再用積累的實踐經驗對經濟業務進行分析、判斷,才能解決復雜多變的經濟業務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為此,實行會計崗位輪換制,在各種崗位上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總結在實際操作中工作經驗,長期的積累使財務會計人員都能成為能算會管理的全方面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職業判斷能力,為企業決策者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從而服務企業決策[3]。
[1]李曉飛.《企業會計準則》實踐探索之關于會計職業判斷問題的研究[J].財稅科技,2012,(7):271—272.
[2]倪小玲.提升會計職業判斷力的途徑思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5):44—45.
[3]周桂芳.談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