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躍兵 李建民 劉 斌
(南昌大學;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江西南昌 330031)
文檢課計算機軟件教學研究
何躍兵 李建民 劉 斌
(南昌大學;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江西南昌 330031)
根據“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的特點和我們多年來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及軟件開發工作經驗,提出了一種研制開發“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設計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文獻檢索課;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
大學以圖書館為基地開設的“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已有多年,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該門課程普遍重視不夠,學習興趣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不少學生認為課程較為簡單,花過多的課堂時間學習不劃算。但實際情況是,未開設這門課程班級中確有不少所謂自學者抓不住重點,對一些檢索技巧和方法掌握得不夠全面,文獻檢索效率不高,得到的資料不全情況時有出現。對此,如何改革這類課程的教學,既能增強大學學習的靈活性,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又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檢索利用文獻與情報的技能,配合高校學分制改革,這就成了高校圖書館教學研究室面臨要解決的又一現實問題。就此,我們提出對“文檢課”的改革設想,認為這類課程的教學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專業性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進行,以充分發揮計算機高科技智能化在教學中的優勢,適應新時期高校課程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就此,針對性開發該門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CAI就被提到了我們的議事日程上。
(一)教學內容及次序
“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文獻檢索的理論知識、人工檢索工具書的使用和機檢部分(數據庫的檢索、聯機檢索和Internet及應用)三大類,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傳授文獻檢索與利用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來檢索情報資料。其中,學會使用計算機檢索,掌握初、高級檢索方法,靈活使用檢索字段、檢索詞、檢索式和相關檢索工具,是學好文檢課最基本、最關鍵的部分。理論知識講授重點則是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如何確定檢索詞,如何使用布爾邏輯算符,位置算符,截詞符制定檢索公式和判斷檢索結果。
(二)教學方式
在計算機軟件教學方式的設計上,我們采取模仿優秀教師利用課件授課的模式,并使制作出的CAI系統在教學上具有智能化的特點。軟件理論教學以可控方式,即可以在自動演示的模式中隨機提問,同時提供有事先我們錄制好的一部分大學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案例的VCD錄像,作為系統內容的補充,這部分主要是配合教材進行,分成若干小段的章節出現,也是便于教學和學習時隨機調用。教學軟件界面的設計,模擬課堂,以黑板界面為主體形式來表達,這樣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達到較好的理論學習效果。
(三)教學技術措施
本系統研發以結構化設計的思路為主導,并通過非線性鏈接設計來貫穿整個學習內容,以使教學內容的各個部分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由非線性鏈接的跳轉,就實現了隨意將學習內容伸向每個知識單元及知識點,形成一個靈活交互式的人機對話學習環境,使學生既能根據教學內容逐步由淺入深按照常規步驟,又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方便靈活,跳躍性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內容。
考慮到“文檢課”實踐教學中數據庫檢索,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對此,系統采用人機交互的兩種模式,一個是真實網絡鏈接,一個是虛擬的鏈接,這主要是考慮到上INTERNET網檢索實習一般須繳費,為節省開支,系統將單機版和網絡版合二為一,帶有建立的單機板數據庫,可自動通過超文本方式實現本地鏈接,以方便學生脫機模式下模擬檢索實習。
我們從現代大學學習理念即學生自學為主的特點出發,把該門課程邏輯思維含量不高,適合于學生自學的內容做了刪減,提取教材中的抽象環節,把軟件教學重點放在講授有關檢索軟件操作方法和技巧上,把文獻檢索的基礎理論知識始終貫穿于整個CAI軟件實踐教學內容之中,通過相關鏈接的建立,實現可隨時查閱相關內容,如果開通網絡的話。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我們把本課程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在此分解為若干個知識單元分解講述,即把該軟件系統教學內容劃分為上、中、下三大冊,彼此間互相獨立,特點是:每冊都包括:“教學篇”、“復習篇”、“考試篇”和“參考篇”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為若干個章節的知識單元。學習難度按上、中、下三冊逐步提高,讓學生可根據自己需要,教師可根據教學對象的基礎和程度及教學要求進行選擇,使之做到教學具有針對性,如:教師可按照初級、中級和高級班分別用于教學,能方便學生較快入門。
“教學篇”按常見的課件教學模式設計,主要是針對上課進行講解和實操演示,該篇內容可實現自動教學和交互式教學兩種模式的切換。其內容重點講述數字信息檢索理論及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它以文字顯示,同步語音解說,動畫演示和播放VCD電影的形式為主出現,同時設計有供學生動手模擬練習的檢索環境,為配合學生自己實習和教師作為課件使用它創造條件。
“測試篇”設計則注重仿真性,閱卷判斷、計分十分準確,能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測試,也就是說,該軟件具有實戰功能,它不僅可根據試題庫中提供的試題,還能對學生進行考試,輔助教師自動命考題,幫助老師閱卷打分。這些功能彼此間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該模塊可以通過快捷方式,在系統主界面就可直接進入。
“復習篇”提供有文獻檢索課基本知識及重要內容速記功能和快速瀏覽查閱資料的功能,同時還提供從“教學篇”中在練習環節回答錯誤傳送過來的內容,這是我們在設計上的另一大特色,有記憶力,它可有效地幫助學生記住學過而未牢固掌握的理論知識,這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
“參考篇”主要是提供專業教師精心選取的,有關文獻檢索與利用方面的優秀論文及相關資料,以及當今教育界學術權威人士經典談話、觀點論述、見解和與課程相關網站的鏈接,通過點擊可實現資料的檢索和查詢,找到原文。
(一)“學習篇”中多媒體內容展示
該項設計內容主要是采用多媒體的方式來表達教材中的精選內容部分。文字內容的表達,主要是通過讀取保存的數據文件,實現文字內容加載來完成。設計的思路是:將事先將錄入好的文本類型文件內容通過套用設計好的模板來構建成精美的畫面進行展示,以此形成多媒體課堂:黑板板書文字形式,通過程序設計的動畫生成形象的教室畫面和黑板,實現模擬仿真。與之配套的是教師語音同步講解,這步工作是通過同步播放事先準備好的相同內容錄音解說音頻文件來完成。
(二)仿真模擬檢索界面內容的建立
為使學生實習不受環境影響,方便學生隨時練習,即文獻檢索練習時能脫離網絡的鏈接,同樣可實現有真實感的脫機操作,對此,我們在設計的系統中嵌套一個單機版本的應用程序模塊,以便達到仿真實踐和考試的目的。實現這一功能,首先是要建立起單機版的數據庫。對此我們選擇建立的是*.mbd格式庫文件,即Office Access數據庫,也是為方便用戶用Access辦公軟件對考試篇中的題目進行命題,另一優點是,能使自定義命題不受限于使用本系統提供的命題平臺環境。考慮到網絡中的數據量較大,且每年每天都在不斷更新,故系統提供了自定義功能項,即教師利用該系統制做課件演示畫面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檢索課題的內容的要求,自行添加新內容到軟件系統中,如:圖片和庫文件。
(三)檢索界面檢索條件控件的制定
我們上網檢索資料時常看到的檢索條件控件,無非都是些基本控件,如:“單選鈕”,“列表框”,“組合框”,“復選框”,“文本框”之類的,對于使用不同的數據庫(上不同的網),其檢索界面和使用的控件會有所不同,其位置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我們的思路是,首先將其所有控件事先布局在加入了網頁圖片的容器(窗體)中,然后將它們的Visible屬性設置成不可見,即將其Visible=False,同時將其Top、Left屬性值設置成其最大高度值的負數,Wide、Height屬性賦最小值。用戶自定義命考題,則是安排在進入“考試篇”時,在系統彈出的設置對話框中完成(注:不設置,則取默認值)。命題教師可根據抄屏圖片將需要顯示的控件設置成可見,如:設置其屬性 Text1.Visible=True,表示 Text1輸入文本框需要使用。并對其大小和位置進行調整,然后保存即可。對于“查詢(學科)范圍”,“檢索年限范圍”,“檢索期刊范圍”等項目中的內容,則是在系統設計時已事先添加到其中的,使用者不必考慮,考慮的只是調整它在網頁上的位置,覆蓋其網頁上對應的控件。
該系統在教學方法和操作使用上的設計所做的創新,主要是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結合大學學分制推行,對“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一項新的嘗試,其目的是為學生自學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實現把較為枯燥的文獻檢索課的理論學習變得有趣,實踐部分變得形象生動。系統的特色,它不僅可用于學生交互式自學,還可用于教師多媒體課堂理論教學作為課件使用,提供有自定義功能。系統在脫機狀態下,還可模擬網絡環境,供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考試,節省經費,是一個經濟實用的虛擬電腦教學系統,虛擬網絡資料檢索實驗室。
G642
A
1003-4145[2012]專輯-0261-02
2012-05-19
何躍兵,男,南昌大學計算機專業高級工程師。李建民,男,南昌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分管全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副校長;劉斌,男,計算機專業高級工程師,江西省計算機用戶協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宋緒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