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思路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作者以超現實的想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奇幻世界,這一輪明月既表達了詩人對俗世的留戀(他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他渴望朝廷的垂青重用),也表達了他超凡脫俗的愿望。這種出世入世的矛盾糾結在字里行間,文學語言的隱喻性即詩的語言陌生化較為明顯,成為該文本教學的核心價值。“主題式教學設計”就是從感悟詩歌語言的隱喻性入手,去解讀詩人的思想情感和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
二、教學步驟
(一)詩歌導入
月亮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學作品中,以“月亮”為題材的詩詞歌賦不可勝數,“月亮”是中國文人騷客心目中的紅顏知己。你知道哪些描寫月亮的詩文?作者借月亮抒發了什么情感?
(二)美讀賞析,體會情感之美
皎潔的明月已不再是純粹的自然物,她已成為文人墨客思想情感的載體。文中詩人舉頭望月要傾訴一種怎樣的情感?
1 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文中詞句說說你的理解。請以“我從___詞(句)中品讀到___,因此這是一輪傾訴___(之情)的明月”這樣的句式來表述。
明確:
我從“大醉……兼懷子由”詞句中品讀到手足分離的痛苦,詩人借酒來麻痹思念的神經,因此這是一輪傾訴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的明月。
我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詞句中品讀到“轉”和
“低”表面指月亮的移動,實是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里失眠的人。詩人思念親人輾轉反側,夜不成寐的痛苦,因此這是一輪傾訴對手足之情的懷念的明月。
我從“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的“難”字品讀到人生的艱難,很多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就像別離是難以改變的。詩人認識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規律,他由一己之離愁想到天下所有經歷離別之苦的人,因此他不再悲觀消極,而是寬慰那些陷入離愁的人,雖然跟所思之人不能相聚,但起碼可以共賞明月,心靈是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走到一起的,所以這既是一輪傾訴對手足之情的懷念的明月,也是一輪推己及人,傾訴對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明月。
2 作者借這一輪明月要表達的感情很顯然不止這些,正如詞前小序所說:“兼懷子由”,一個“兼”字表明這輪明月承載的感情是復雜而豐富的,要走進詩人那時那地的心靈世界,我們必須了解詩人那時那地的經歷。
明確: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此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
蘇軾與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被迫請調杭州,后來又調到徐州(今江蘇省銅山縣)、湖州(今浙江省吳興縣)。
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3 這樣一位曾經躊躇滿志的失意之人面對月亮又會傾訴些什么?請用前面相同的句式來表述。
明確:
我從“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一句,品讀到詩人雖然身在江湖,但仍關心著朝堂上的情況。這是一輪傾訴對朝堂的留戀與向往的明月。
我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中的“欲”字與“恐”字,品讀到詩人重回朝廷的渴望,但又有對朝廷黨派之爭的恐懼,害怕朝廷沒有他的容身之地。這是一輪傾訴進退困惑的明月。
我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的“何似”一詞,品讀到詩人身在山野的自由快活。在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之后,詩人終于明白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道理,回到朝廷的愿望終于讓位于對人間生活的熱愛,詩人篤定地告訴自己留在地方做官是最好的。“凡圣無異居,清濁共此世。”一個人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所作為。這是一輪傾訴樂觀豁達襟懷的明月。
我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品讀到失意之人不才不遇的痛苦。這是一輪傾訴孤獨失意的明月。
(三)領悟隱喻義,體會語言之美
1 詩人與月亮的對話我們已經心領神會,月亮不再是自然生命體,詩人已把自然人化了。文中的月亮具有怎樣的隱喻義?
明確:月亮陰晴圓缺比喻人間的離合,月亮又隱喻了思鄉思聚之情,月亮又隱喻孤獨失意的人生處境,皎潔的月亮又會讓人聯想到詩人豁達樂觀的性格。
2 文中除了月亮具有隱喻義之外,還有哪些詞句具有隱喻義?
明確:“天上宮闕”“瓊樓玉宇”比喻朝廷;“人人間”比喻詩人為官的地方;“寒”比喻朝廷中的鉤心斗角、明爭暗斗的生活,也指朝廷中的誹謗、中傷。
3 在你所接觸的有關月亮的詩文中,月亮還具有哪些隱喻義?
明確:李白《靜夜思》中的明月隱喻思鄉思聚之情;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中的明月隱喻戀情;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明月隱喻懷古之情;李白《月下獨酌》中的明月隱喻孤獨失意。關于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隱喻延伸還有很多方面,但總的來說無非思鄉、高潔、永恒、懷古、惜別、團圓、戀情等。
4 中國文學講究委婉含蓄,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關于“景和物”的隱喻,你能聯系所學的古詩詞說一說嗎?
明確: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隱喻歲月流逝、物是人非;文天祥《過零丁洋》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惶恐灘、零丁洋隱喻危難的處境;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中的車馬隱喻一種浮華喧囂的生活……
(四)總結
在文學的天地里,日月星辰、花鳥蟲魚、山水草木,不再是純粹的自然生命體,而是中國文人的精神家園,要想直抵詩人的心靈世界,我們就要用智慧去揭開詩歌隱喻這層朦朧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