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從南到北,“爺”這個稱呼都存在。若要問“爺”指的是男性還是女性,你是覺得莫名其妙還是猶豫不決呢?
-
一派認為“爺”這個稱謂肯定是指男性:古有花木蘭從軍,“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里的“爺”指父親,是男性;今有祥子拉車,“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里的“爺”是祥子自指。在北方,“爺”是婦孺皆知的男性稱呼,有“大爺”“爺倆”“爺們”指男性,有“大娘”“娘倆”“娘們”指女性,兩方涇渭分明;南方方言中多稱呼父親為“爺”,而稱祖父為“爹”,與北方相比頂多是輩分的差異,沒有性別差異。
另一派則覺得社會生活翻天覆地,語言現象層出不窮,一切皆有可能,“爺”是男是女真保不準。他們還有例為證:
(1)高壓職場“爺”正閃亮,公關女、金融女最“爺”。(《勞動艮》2011年11月13日A2版)
(2)據說女性美貌與強悍并存的就叫女爺。別看小婉長得柔媚,其實她就是個女爺,外號婉爺。(《東莞時報》2011年12月23日B08版)
(3)領導力漸受關注女性“爺時代”來臨?(《每日經濟新聞》2011年4月12日07版)
前一派方恍然大悟,原來“爺”也可以是女的!
咱們話說回來,“爺”為啥會變了性別呢?
從詞的感情色彩來看,“爺”本指男性,是中性色彩詞,但與女性對言時,其豪爽、瀟灑、霸氣的男子漢特征便凸顯出來,具有了一定的褒義色彩。但這樣的性格特征并不只是男性才能擁有,女性也可以豪爽、瀟灑、霸氣,因此女性也可以有“爺們氣質”,因此,“爺”就具備了“變性”的基礎,到今天開始指女性也就不足為怪了。
你不禁接著要問:是什么“導火索”讓“爺”實現了“變性”呢?
這要從“范爺”說起。“范爺”指演員范冰冰,媒體及網絡上記載了不少她的“爺們事跡”。她不但在近幾屆戛納電影節上著裝驚艷、霸氣,而且“她不只是對著鏡頭美目盼兮的演員,更有自己的演藝公司,還開辦了演藝學校,近百人從她那里領薪水,年底給優秀員工的分紅是一克拉鉆石。”在嫁不嫁豪門的問題上,她的“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被當成名言傳播。(《勞動報》2011年11月13日)名人效應和傳媒推廣為“爺”的變性推波助瀾,“女性爺”時代到來了。
還是有人會問:“爺”變性后,到底是什么含義呢?
第一,女性“爺”可以指年輕、貌美、能干的女強人,這是對她們的欽佩和景仰。如:
(4)在幾年前,將成功女性稱為女強人,就好像宣布她沒有女人味,含著幾分貶義;但現在,一些在各自領域的成功女性卻被冠以更加男性化的“哥”,甚至“爺”的稱號,比如周迅、范冰冰,非但沒有絲毫貶義,反而是褒揚女性關貌與強悍并存的“最高級”夸贊。(《勞動報》2011年11月13日A2版)
(5)叫你爺是給你面子,夸你靠本事吃飯。“爺叔哥”全是尊重,但“姨”,是說你老,“大媽”,就更老了。(《北京晨報》2012年1月4日A29版)
第二,女性“爺”可以指不得不獨當一面的女人,稱說中帶有對她們的同情和認可。如:
(6)走出院落的娜拉,不能是不更事的小鳥兒,她必須是“爺”:上樓打得工,下樓搶得TAXI;生意場上與男同事男客戶殺得死去活來;在愛情里,她更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愿賭服輸。(《北京晨報》2012年1月4日A29版)
從以上用例的背景資料中,我們得知“爺”可以指豪爽、瀟灑、霸氣的女性,她們年輕、貌美、強悍,兼具“沉穩、細心、有膽識、大度、誠信、能擔當”(百度百科“女性爺時代”詞條)的修養能力。我們可以看到,稱女性為“爺”,盡管在不同情境下強調了不同的內涵,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義素,即“強大”。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具備這類特征的女性都樂意被稱為“爺”的,而且“‘女性爺時代’成網絡熱詞,多數人不能叫出口”。(《華商晨報》2011年11月13日)這凸顯出“女爺”在褒貶色彩方面尚未完全定型,它在褒義色彩和中性色彩中搖擺不定,最終結果取決于受眾對“女爺”的認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