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生的書寫水平令人擔憂,社會上有“每況愈下”之說。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我們的學生書寫水平在下降呢?
1 過早執筆導致姿勢不正確
現在的家長和幼兒園由于想讓孩子早點學會寫字,而在孩子手部肌肉未發育的情況下讓孩子去握筆,這與兒童生理發展規律是相悖的。生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肌肉的發育是不平衡的,比較大的肌肉先發育,細小的肌肉發育要晚些。許多幼兒園老師和家長要求孩子把字寫端正,也不許寫得太大,可憐的孩子為了得到表揚,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筆握緊再握緊——就像木工攥緊斧鑿一般,久之,就出現千奇百怪的執筆姿勢。如果拇指包住筆管,就相當于一個指關節喪失了功能:如果執筆過低,筆畫就不舒展,字跡很小,滿紙局促。沒有規矩怎能成方圓?孩子一經接觸到書寫,我們就要抽出時間在書寫習慣養成上下工夫,錯誤的姿勢一旦形成,入學后很難改變。
2 書寫差緣于課業負擔過重
我們經常會發現,許多學生做作業總喜歡最后做語文,為什么?因為語文作業字寫得太多,有的是重復機械地抄寫,學生索然無味。隨著年段的升高,課程的增多,學生課業負擔加大。學科老師之間缺少協調,各人布置自己的作業,不顧其他學科,這樣學生的作業量就會很大。另外,家長們對待孩子的學習有著明顯的功利性,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額外再給孩子增加許多作業。這樣一來,孩子們把書寫的要求拋于腦后,作業成了“急就章”。
3 書寫工具的選擇不夠正確
低年級許多學生為了圖省事不削鉛筆,而使用很細的自動鉛筆,實際上自動鉛筆在書寫過程中很難表現出筆畫的提按與輕重,不利于學生的使用。中高年級大部分學生使用圓珠筆、中性筆。圓珠筆、中性筆由于構造的差異,也不適合他們書寫。鋼筆筆尖與紙面產生滑動摩擦,有澀勁,能有效地控制書寫的速度,表現出筆畫的運筆方法和過程;而圓珠筆、中性筆筆尖與紙面產生滾動摩擦,摩擦力小,澀感弱,而且筆尖銳利,壓強增大,筆尖切入紙面太深,行筆使轉,受到限制,學生難以駕馭。越是難以駕馭,筆攥得越緊,手指始終處在極度緊張狀態,字就寫得窘迫,不舒展,甚至擠到一起,既影響寫字水平的提高,又傷害眼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寫字工具是寫字教學的前提。
4 作業本的格子設計欠科學
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做作業寫一行空一行,這是為什么?因為本子的格子太窄,只有這樣寫,作業才顯得清晰整潔。一般的練習本都欠科學。低年級的田字格倒還不錯,很大,邊長達到了12毫米,學生寫起來也很舒適。三年級開始使用練習本,所有本子的格子都突然變得那么小,僅有7~9毫米寬。這樣的格子,正適合課本上的字的大小。那是印刷體,而我們學生的手寫體,怎能寫出那么小的字?他們柔嫩的小手,指骨尚未發育完善,還不宜寫那么小的漢字。況且,行與行之間沒有間隔,這樣學生寫起來,行距與字距就沒有區別,看上去就很不整潔,很不清晰。作文本也一樣,其方格每邊只有8毫米,試卷上的作文格和答題留空則更小。學生在如此狹窄的書寫空間作業,無疑是戴著枷鎖舞蹈。正因為練習本格子太窄,學生無法使用普通鋼筆,無奈之下只好選擇筆尖極細的圓珠筆,以致惡性循環。
5 學校沒有專門的寫字課
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每星期都有一節專門的寫字課,而且是毛筆字。現在,小學里已基本沒有寫字課,不管硬筆還是毛筆,似乎被迫隱退到了幕后。一星期幾節語文課,只夠完成課文教學,有時有活動沖擊,課程還顯得很緊張。于是寫字訓練只能成為語文教學的附屬品,似乎變相為抄寫,寫字訓練只有安排回家訓練,但實際上呢?午間學生回家須完成各科的部分作業,有的孩子還要午休,哪有時間來進行寫字訓練?就算有時間訓練,這種沒有指導的盲目練習,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一部分語文老師會利用課堂的剩余時間給學生講寫字的方法,而這一點點時間,實在顯得太少。如果學校里單獨開設一節書法課,由專門的書法教師執教,讓學生徜徉在瑰麗的書法世界,相信學生們會喜歡這塊文化之寶。
6 教師寫字的基本功不扎實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學生的作業本封面上都蓋上了印章,包括姓名、班級、學校等。個中原因,無非教師的寫字基本功不扎實,寫不好字,才想出這樣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也正好迎合了領導的意圖——規范化、統一化。現在許多學校實行無紙化辦公,教師不需要動筆,只需要電腦就能將課備好。甚至粉筆用得也少了,都用課件了。本來寫字的基本功就不夠扎實,這樣一來,更加快了教師書寫能力的退化。許多年輕教師自己執筆方法就不正確,自己尚且不太懂書法,也沒有什么運筆技巧,寫出來的字跟火柴棒似的。這樣的老師如何去教學生?于是語文書后面的各大名家的碑帖,只能是觀之賞心悅目,學之望塵莫及的藝術品。寫字教學也淪為校外輔導班的事情,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實在感到尷尬、辛酸。
找到問題所在,我們就可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1 遵循科學規律,不可揠苗助長
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都急切地希望孩子能學會讀書與寫字,如果幼兒園只教識字不教寫字,往往家長會不太滿意。他們這種急迫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要向家長作好宣傳工作,不要刻意要求孩子拿筆寫字,可以培養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多演,多做手工,多涂鴉,等孩子手指有了一定力量以后再教他們拿筆寫字也不遲。學校和家庭都要遵循科學規律,不要揠苗助長。
2 加強組織管理,力求素質教育
學校要加強組織管理,給寫字教學留一席之地,不要搞了“書香校園”,失去“墨香校園”。要扎扎實實地上好寫字課,寫字教學同閱讀教學、作文教學要同等對待。要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寫字競賽活動,形成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寫字的熱情。要充分利用硬筆習字冊和毛筆習字冊。平時要擠出時間讓學生練字,哪怕每天10分鐘都是可以的。語文學科作業的種類比較多,要教育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各科老師之間要加強協調,要齊抓共管,作業布置要適量、科學,不能只顧自己所教學科,而不顧其他學科。
3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素質
學校要加大師資培訓的力度,定期聘請書法人士給老師作寫字教學輔導,將優秀教師送出去學習培訓,讓他們將寶貴經驗帶回來,傳授給學生。要經常搞教師“三字”競賽,廢除簿本封面印章制度,教師要自己親自填寫封面,給學生以榜樣示范作用,或者讓學生自己寫,讓他們感受到要練字得先把自己的名字寫好。教師的備課筆記、聽課筆記等該手寫的就要認認真真地去寫,不能用電腦替代。特別是課堂上的板書,一定要工工整整地用粉筆寫,以此來熏陶學生。
4 規范書寫工具,改革簿本設計
指導學生選擇規范的書寫工具,低年級學生要選擇軟硬適中的AB型鉛筆,盡量不用自動鉛筆。中高年級學生要使用鋼筆,不要用圓珠筆、簽字筆等。要改革簿本的格子設計,根據學生書寫的字來確定格子的大小、寬窄。低年級使用的格子寬度在12~15毫米之間,中高年級也不能低于10毫米,每一行之間還要留有間隔,使得學生書寫時,自然出現行距大于字距。這樣學生書寫會更舒適,老師批閱也很清爽,同時還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
總之,寫字教育只有落到實處,才能把學生“領進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我們應該糾正功利認識和膚淺觀念,真正將寫字教育納入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