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部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A Bite0f China),介紹中國各地美食,引發(fā)了新一輪的“美食爭霸”。根據(jù)互動百科網(wǎng)站統(tǒng)計,在五月份的網(wǎng)絡熱詞中,“舌尖上的中國”一詞“熱度”居于首位。與此同時,紀錄片的熱播也催生了一個新的流行語“舌尖上的××”。
(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長冒汗(edqq com/a/20120604/000234)
(2)網(wǎng)友實拍“舌尖上的北京夜市”bj xlIhuet.c n111/bjpdpk/2012—06/06/contellt一25352200)
從表義角度看,“舌尖上的××”結構主要表達了三類意義:
第一,感受、品嘗義。“××”位置可以是表示處所、時間的詞語,也可以是與“吃”相關聯(lián)的詞語等。舌頭是味覺感知器官,將處所、時間放置“舌尖”之上,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品味當?shù)亍敃r美食的感受。
(3)舌尖上的海口(hjpeple c.mcn/travel/n/2012/0604/c228988—17109444)
(4)舌尖上的北宋《新水滸》美食集錦(news duowan c.m/1206/202905925200)
(5)“舌尖上的信用卡”刷卡吃喝挺劃算(《新文化報》2012年6月6日)
(6)舌尖上的建筑
例(3)“舌尖上的海口”特指海口的諸多美食,例(4)“舌尖上的北宋”意思是從《新水滸傳》中看北宋時代的美食,例(5)中“舌尖上的信用卡”則指用信用卡享受美食可以獲得種種優(yōu)惠,例(6)“舌尖上的建筑”說的是外形酷似食物的建筑物。
第二,評論、熱議義。“××”位置一般是關注度高的事件詞語。舌頭除了感受味覺之外,另一大功能就是說話,因此“舌尖上的××”在此基礎上引申出了“評價”意義。
(7)“舌尖上”的樓市:細看購房者的五味心情(《濟南日報》2012年6月6日)
(8)舌尖上的《雨果》com/20120601/n344578867)
(9)舌尖上的網(wǎng)絡水軍,體驗難嚼的滋味(qyqialgconl/7440/2012/05/31/4802)
例(7)“舌尖上的樓市”是對“樓市”現(xiàn)狀的評論,例(8)“舌尖上的《雨果》”是說影迷們熱議即將上映的3D奇幻電影《雨果》,例(9)“舌尖上的網(wǎng)絡水軍”指處于“風口浪尖”的“網(wǎng)絡水軍”事件。
第三,能言、善說義。“××”位置往往是表人名詞,表達某人能言善辯、口齒伶俐。
(10)宋丹丹:臺詞犀利獲封 “舌尖上的母親”(btg/bcid/yyl/11ten c/2012-05,30/conte nr一4845695)
從結構生成的角度來看,“舌尖”本來只是人體器官,用它來代指品嘗、熱議、善說等意義,實際是運用了轉喻的方法。“舌尖上的××”結構將兩個概念“舌尖”和“××”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截搭,使其在概念意義之外產(chǎn)生了新的附加意義,收到了全新的表達效果。
從傳播應用角度看,“舌尖上的××”結構稱名性強,主要用來做文童標題,活潑俏皮,富于新意,可以提高文章的關注度,吸引讀者的眼球。比較“舌尖上的海口”與“感受海口美食”兩個標題,后者平淡無奇、并無新意,而前者卻把“海口”與“舌尖”聯(lián)系起來,使讀者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也突出了海口美食遍地的特點。
電視媒體是當今流行語產(chǎn)生的一大基地,如產(chǎn)生于新聞報道的“我反正是信了……”,產(chǎn)生于娛樂節(jié)目的“歡型”,產(chǎn)生于電視劇的“甄嬛體”等等。這些節(jié)目的收視群體較為年輕,易于接受新鮮的語言形式,伴隨著電視節(jié)目的播出,流行語開始在年輕的收視群體間廣泛傳播,紀錄片的播出對于流行語“舌尖上的××”的傳播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