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家李樂薇的代表作《我的空中樓閣》,以其清新高雅的風格,受到人們的喜愛。幾個版本的語文實驗教材都選編了這篇散文。準確把握其文化意蘊,解讀其語文教育價值,從而思考恰當?shù)慕虒W策略,對于這篇散文的教學,應當是有意義的。
一、高明通達的立意
《我的空中樓閣》的立意何在?這是解讀這篇文章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有論者將其立意局限于“親近自然”,有教師則演繹為“景物美”“情感美”等。這些都是沒有讀懂文章。因為,這樣的解讀似乎無法解釋何以只在山上而不到水邊,更無法解釋文章的題目:“我的空中樓閣”。
“空中樓閣”,《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比喻幻想或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等?!憋@然,按照一般的理解,“空中樓閣”是一個貶義詞。那么,作者為什么要用一個貶義詞做這樣一篇優(yōu)美散文的題目呢?
其實,“空中樓閣”的古義并非如此。翻開《中國成語大詞典》,“空中樓閣”的解釋是“比喻高明通達”。在這里,“空中樓閣”不僅不是貶義詞,反而恰恰是個褒義詞。《二程全書·遺書七》稱贊宋代大儒邵堯夫:“邵堯夫猶空中樓閣。”《三邵于無名公傳》詩曰:“醉里乾坤元廣大,空中樓閣更高明?!?/p>
“空中樓閣”的語義揭示了這篇散文的立意,即“高明通達、超凡脫俗的境界”。以“空中樓閣”作為題目的關鍵詞,作為全文的文眼,這本身就是超凡脫俗的表現(xiàn):在一般人看來是貶義詞,作者卻用褒義。然而,這并沒有違反語言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因為“空中樓閣”的本義就在于“脫離實際”,作者正是從這一本義出發(fā),表達了“遠離世俗”的意義。而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過于關注現(xiàn)實,注重實惠,急功近利,這是現(xiàn)代特別是當代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弊端。“空中樓閣”這一褒義詞成了貶義詞,生動地體現(xiàn)了這種價值觀念滲透社會文化的深度。作者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將“空中樓閣”這一成語挖掘出來,一反世俗的貶義,表明了作者超凡脫俗的價值取向,足見這篇散文立意之深刻。
教育應當關注現(xiàn)實。但教育又應當具有超越現(xiàn)實的維度。因為教育的本質在于提高人的尊嚴和幸福指數(shù),而人的尊嚴和幸福指數(shù)既需要物質的保障,更需要精神的涵養(yǎng)。由此,我們可以說,《我的空中樓閣》的立意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語文教育價值。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志趣清雅的好文章。例如《記承天寺夜游》表現(xiàn)了一種寧靜淡泊的境界:“庭中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钡欠N境界畢竟是偶然得遇,遠不如《我的空中樓閣》這般主動追求。又如《醉翁亭記》表現(xiàn)了寄情山水的襟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钡嗝獠涣诉h離政治中心的無奈和借酒澆愁的“頹然”,遠不如《我的空中樓閣》這般樂觀、昂揚和意氣風發(fā)。蘇翁、歐翁的文章是特定生活情境中的情感體驗,而李樂薇的“空中樓閣”則是超越世俗的宣言。
二、托物言志的構思
有了深刻的立意,這只是一篇好文章的起點。如何謀篇布局,這是成文的關鍵。李樂薇運用了我們民族文化具有深厚傳統(tǒng)的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將自己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寄寓在自己的山脊“小屋”。
從寫作學的角度說,托物言志的方法的運用,其難點在于物象,即所托之物的物象必須確實滲透、蘊含著欲言之志,從而使讀者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其欲言之志。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白楊樹的形象是“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闭窃谶@樣的形象中,作者寄予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我國北方質樸的農民”“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那種堅強不屈,力爭上游的精神”,正是在這一形象的基礎上,文章的議論和抒情才顯得那樣的自然:白楊樹雖不是婀娜的好女子,但卻是挺拔的偉丈夫。又如周敦頤的《愛蓮說》,蓮的物象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倍湓⒁庵灰痪洹吧?,花之君子者也?!?/p>
《我的空中樓閣》這篇散文的物象同樣是十分成功的。
這一物象是“小屋”。山上的帳篷或涼亭之類,或許也可以說成空中樓閣,但卻免不了臨時的意味。而小屋則可以是永恒的居所,昭示著我與某種境界之間的永恒關系。
這小屋是立于山脊的。山是高的,而山脊則是大地上最高的所在。小屋立于山脊之上,才獲得了“高明通達”的境界。山峰盡管也很高,但本質上只是一個點,缺乏開闊性和穩(wěn)定性。
小屋與環(huán)境的關系和諧?!靶∥萘岘嚨亓⒂谏郊挂粋€柔和的角度上。”柔和:小屋與山的關系不生硬,不突兀。玲瓏:“凌空而起,姿態(tài)翩然”。小屋與環(huán)境關系和諧,恰到好處,“十分自然”。小屋點綴了山,山給了/J、屋一個背景。
小屋領空無限。小屋坐落山脊,盡管領土有限,卻“領空無限”。可“俯仰天地”“游目騁懷”。山外青山,綠野阡陌,盡收眼底。
小屋的生活是美好的。鮮花姹紫嫣紅,空氣清新芬芳,光線明暗相宜,伴以烏語盈耳,出入自如,一天一個美夢。
這樣一個完美的物象,很好地寄予了作者的精神境界:超凡脫俗,高明通達,自然和諧,“詩意地棲居”。
三、清新典雅的文筆
朱自清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根本在于領悟篇章的“情思與文筆”。深刻的立意,托物言志的構思,其實都屬于情思的層面。一篇佳作的完成,歸根結底要靠優(yōu)美的文筆來實現(xiàn)?!段业目罩袠情w》文筆清新明快,高妙典雅,很值得學生欣賞借鑒。
作者高妙的文筆,首先表現(xiàn)在匠心獨運,別開生面的題目:“空中樓閣”,貶詞褒用,返璞歸真。讀者先是在風光無限的小屋與“空中樓閣”當下一般貶義的矛盾中困惑,繼而一旦了解了“空中樓閣”本來的褒義,便豁然開朗,對作者的寓意心領神會。
《我的空中樓閣》優(yōu)美的文筆也表現(xiàn)在有序而靈動的結構。文章的結構是有序的,從小屋的坐落到小屋的環(huán)境、出入的山路。其環(huán)境是從整體到局部,從有形到無形。文章結構的有序還在于開頭和結尾的點題,開頭說:“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結尾說:“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這樣的點題使文章首尾呼應,獲得了整體之美。文章的結構有序而不拘謹,靈動而自如。這種靈動表現(xiàn)在它幾乎不用“坐落”“環(huán)境”“整體”“局部”這些體現(xiàn)內容結構的術語,而是直接該說什么就說什么,自然而不事雕琢,使人覺得遠眺近看左顧右盼全是美景,全是美好。結構的靈動,即使在標志結構完整的點題之中也表現(xiàn)得很精彩:開頭說“小屋”,結尾才點明“空中樓閣”照應題目。開頭的“小屋”,既表明這“空中樓閣”是適于居住的所在,又叫起來親切,而且?guī)砹苏恼滦形姆Q說的方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結尾點題之后,文章又生出三行文字。這從理論上說似乎是違反規(guī)律的,然而我們讀起來卻感覺并非蛇足而是恰到好處。結尾點題后戛然而止,這是正格;點題后再說兩句,說得恰到好處,這是高格。文章最后兩個句子本身就能看出文筆的靈動?!半m不養(yǎng)鳥,每天早晨有烏語盈耳。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前半句“雖不養(yǎng)鳥”與“無需掛畫”本來對偶齊整,后半句卻故意散開,句式從容,自然而更加上口。
《我的空中樓閣》文筆的優(yōu)美還表現(xiàn)在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文章有記敘描寫,也有議論抒情。文中的議論,如“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薄盎ㄊ敲利惖?,樹的美麗也不遜于花?;ê帽热说拿纨?,樹好比人的姿態(tài)。樹的美在于姿勢的輕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光線以明亮為好”等。這些議論在敘寫美景的同時表達了作者的審美情趣,表達了美好境界的合理性,使文章更有思想的深度。
作者文筆的優(yōu)美在文中幾乎隨處可見,俯拾皆是。如開頭不說“恰似眉梢一點痣”,而說“恰似眉梢的痣一點”,定語后置,語調輕盈活潑。又如中間,“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云或霞?!辈徽f云和霞像牡丹或芍藥,偏說“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云或霞。”真是別出心裁,趣味盎然。我們甚至可以說,整篇文章字里行間,處處精妙,處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