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不愿花時間學習語文,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象。原因很多,有一點我認為是被忽視了的,那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學生感覺學習語文沒有收獲,花時間不見效果。多學幾篇課文與少學幾篇課文,一篇課文多讀幾遍與少讀幾遍,他們覺得沒什么區別。而其他學科,學生則不敢缺課,缺一段時間的課若要補上會很吃力,唯獨語文,就是一兩個月不上課也不擔心跟不上。下功夫也不見成績提高,少花點時間成績也不見得就下降。特別到了高中,目標就是高考分數,哪些學科能立竿見影提高成績,時間就花在哪些學科上。這么實際和功利的學習,讓很多語文老師搖頭嘆氣。但搖頭嘆氣之后,我們必須有應對之策,增強學生語文學習成就感。
一、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成就目標
學生學習語文沒有成就感,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成就目標定位有關。學校和老師僅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導致學生僅以分數來評價自己的學習成就。而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不能僅用分數來衡量,也不能僅看眼前的知識增加與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說:“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發展奠定基礎。”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學實踐,本人認為中學生語文學習成就應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評價:
1.語文積累的豐富。語文積累包括字詞句篇、語文知識、文學和文化常識、學習方法、生活和情感的積累等。
2.語文能力的發展。語文能力主要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能力提高是個綜合效應,離不開以下幾種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這幾種能力與語文能力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3.人文素養的提升。通過語文學習吸收優秀文化,提高文學和文化素養,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和情感體驗,完善人格,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生境界。
4.考試成績的提高。考試成績包括平時測練、模塊考試、中考、高考成績。
學生如何評價學習成就,學校和老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語文老師應讓學生明白:“語文對人的影響是深廣的,有時是隱性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短時期不容易看出來。”提高語文成績也不能指望立竿見影,要持之以恒,日久自然見功。語文積累豐富了,語文能力發展了,人文素養提升了,提高語文成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多層面、多途徑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成就感
1.變語文學習目標的空泛無序為具體有序。
中學生學習語文往往不知學什么,這與語文教學目標的混沌模糊、虛泛無序有很大關系。語文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讓語文學習目標明確而清晰的問題。在積累方面,我們可以分門別類地從范圍和數量上列出具體要求,明確規定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要完成的學習任務,然后將這些任務合理有序地分配到每個學年。如識字,課標要求:到六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到九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也就是說初中三年識字數量要增加500個,其中會寫的也要增加500個。將這個數分解到三個年級,目標就具體了。高中三年還要增加多少,課標沒有要求,老師可以在教學中根據需要定下一個數來。成語也可如此,初中和高中分別要掌握多少,定下一個具體目標,然后逐年完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們要熟悉古代和現代哪些作家以及他們哪些作品,要背熟多少文章、語段、句子,也可定下數量來。這樣的話,學生~年一年地堅持,語文積累就豐富了。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方面,我們也可以依據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教材體系,設計出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層級推進目標序列。依照這個序列施教,可以避免或減少盲目和隨意,讓學生學一課有一得,得得相連;學一天進一步,步步扎實。
2.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進步和提高。
葉圣陶先生早就講過,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靠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威的。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更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來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分析課文,學習欣賞文學作品,可是學到高三,他們還很難獨立分析文章,不能獨立欣賞文學作品。我想主要原因不在學生,而在老師,在于我們的教學方法。看看我們的語文課堂,到目前,基本還是老師唱主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主學習。沒有獨立閱讀,沒有自我品味、感悟、體驗的過程,沒有情感投入,沒有審美的愉悅、發現的快樂,沒有深入思考后的徹悟。思維被閑置起來,終究是不會發現問題,不會分析問題。即使記下老師的分析結論,也不過是一堆無用的概念化的文字,既不能轉化為知識,也不能生成能力。學生感覺不到進步,產生不了成就感。如果我們的教學能以學生為主體,實現真實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學生學習語文時有拍案叫絕、擊節贊嘆的感動,有“妙處難與君說”的“悠然心會”,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沉醉,那么,陶冶性情、滋潤心靈、提升審美情趣的目標就能實現好。在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思維發展了、情感豐富了、習慣養成了、能力提高了。
3.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語文學習成就。
正確評價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對于自我認識能力還不是很強的中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往往因受到贊揚和肯定而熱情高漲,信心十足;也會因貶抑和否定而心灰意冷。因此,老師要盡量多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學習成就,收獲更多的贊揚和肯定。教學時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