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是已經走出國門或是正在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的中國企業,要進一步推動全球企業公民實踐,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建立企業公民責任的企業文化。
建立信息分享和公開討論的企業文化。
建立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
對于企業來說,發展成為全球企業公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來自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
給中國企業的建議
第一,設定一個結合企業戰略和公民責任的目標。
成功的商業戰略和公民責任并不是相互對立的。事實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應該是通常意義上的平衡或妥協,即不應該為了前者的短期目的而犧牲后者長期的收益(反之亦然)。更重要的是,公司應該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將其商業戰略和公民責任結合起來,使這二者互相支持,并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這種方法的落實要求公司在選擇其所承擔的公民責任時精心選擇:公民責任的承擔要建立在公司現有能力、經驗和技能的基礎之上。正如眾多案例研究所揭示的那樣,明智的選擇不僅能夠幫助公司在短期內實現業務增長和履行公民責任的雙贏,還能夠為企業的長期發展積累更強的動力和更廣泛的資源。
第二,由公司高層牽頭,投入充足資源組建專門的團隊,將企業公民的要求融入到日常運營之中。
中國企業需要建立高層負責制,將企業公民責任整合到公司的日常運營中去。這一過程的落實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和匹配的政策資源。為此,公司應當培養起一批對企業社會責任有深入理解的專職人員,通過他們把企業公民的理念貫徹到公司運營的各個層面,甚至延伸到公司所參與的行業價值鏈之中。
在這個方面,一些中國企業已經與例如社科院等研究機構展開合作,而另一些公司正在進行其內部能力建設。
比如,寶鋼建立企業公民研究機構,并研創責任評價體系。
寶鋼在集團內部設立了一個企業公民研究所。這個新部門的成立是該公司2008年重點實施企業公民活動的一部分。另外,寶鋼還創建了寶鋼經濟管理研究院,研究如何將企業公民的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以使企業公民活動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圖表10)。
2010年,寶鋼對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進行了研究。它將研究院的專家、寶鋼各個部門以及公司外部專家代表匯集一堂,組成了一個項目團隊。他們一起設計了一個記分體系,該體系涵蓋了公司的七個核心職能,并在每個職能的不同層次上確定了多個企業社會責任指數。這種方法為在各個層面和流程上來評估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提供了標準化的科學依據。
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其他一些在這個領域領先的公司,例如中移動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華能),也開發了內部監控系統以評估公司在企業公民領域的表現。
第三,全面報告企業公民相關信息,與公眾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許多國際化的中國企業已經為自己建立了企業公民報告的信息庫,并開始在國內發布相應的報告。除此之外,中國公司也應該去考慮用更創新的形式把這些信息傳遞給海外市場的民眾。例如,項目調研的公司中有過半數的報告提供了英文版本。但是,區域性的企業公民報告仍然數量有限。目前在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中,只有中石油、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中鋼)、五礦出版了面向當地社會的區域性企業公民報告。這些實踐受到了當地居民的廣泛歡迎。同時,區域性報告的發布也標志著中國企業在信息透明化方面的更高追求。
比如,中遠集團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統為公司戰略導航,并積極推動行業間信息交流與經驗共享。中遠集團用了近十年時間在公司內部部署了一套信息系統。該系統包含反映公司運營各個方面的74個主要指標和726個次級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記錄和跟蹤,中遠集團管理層可以方便快速地掌握公司整體及各個局部的運行狀況。同時,該系統包含了公司最近七年數據,通過參照歷史數據,可以準確評估公司當前的運行情況。通過這套信息系統的應用,中遠集團實現了公司范圍內的數據整合及優化配置,促進了公司內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并在此基礎上集思廣益,開發出多項通用的企業解決方案。中遠也因此成為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典范。
利用系統采集的信息,中遠集團撰寫了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并將其中的200多項指標向公眾發布。而且在每年的國際海運(中國)峰會上,中遠都會將信息與全球專家和業內人士共享,并共同討論行業發展趨勢。此外,在其他許多全球平臺例如聯合國全球契約、世界經濟論壇上,中遠集團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中遠集團的努力使得集團的理念在全球得到傳播,而且通過傾聽與公司發展息息相關的其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中遠也進一步完善了集團自身的發展戰略。
第四,通過積極參與區域和全球的多方對話平臺,與備個利益相關方進行更有效的交流互動。
更廣泛的溝通對于企業成為全球企業公民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中國公司應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公開討論之中。交流的內容也不僅應包涵公民責任領域的成果,也應該包括實踐公民責任的思路——即使這些想法還尚不成熟。在成長為全球企業公民的道路上,通過實踐成果與經驗的分享,中國公司才能在成為全球企業公民的過程中不斷加快前進的步伐。
其實,僅僅擁有一兩個成功的案例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需要了解他們為什么能夠在這些實踐上獲得成功,并且知道如何把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拓展到不同的市場中去。此外,通過在公共對話平臺上分享他們的經驗,成功的公司能夠幫助其他公司獲得成功并延伸出更多創新性的實踐,這一過程不僅將幫助整個行業實現長期繁榮,還可以贏得更多企業,甚至競爭對手的尊重。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正在參與到全球性的論壇中去,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分享自己的理念和實踐。五礦、中遠集團已經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受邀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領軍團隊(LEAD:LEAD是由50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表現出全球領導力的跨國企業組成的)。
第五,加強組織靈活性,指導企業在變化的環境面前不斷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適應力對中國企業的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面對跨越不同語言、文化和社會政治環境的快速變化的全球市場。為了適應這些市場上的競爭,每一個國際化的中國企業都需要通過創新的方案使公司的運營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和需求。在這一進程中,公司需要擴大其本土化的規模,為當地的經理人提供公司戰略指導和領導力培訓。這些努力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落實本土化戰略,也最終會塑造中國公司的獨特發展路徑。需要政府部門提供的支持
為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實現全球企業公民的轉型,政府與企業界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希望中國政府可以提供如下幫助:
第一,促進全社會對全球企業公民理念的深入理解。
政府應幫助社會充分認識企業與社會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而不應單純地強調或要求企業參與慈善活動或解決其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社會問題。為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其企業公民文化氛圍并創造更好的成果,政府應當支持研究機構并提供其他激勵措施以鼓勵更廣泛的社會參與。
第二,提供企業公民領域的研究和培訓。
政府可以與研究機構、NGO及其他組織合作,推動針對國內和海外市場的公民責任研究,特別應重視那些有著不同商業規范和習慣的地區。例如,不同于中國政府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極重要的角色,一些國家要求私營企業在某些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另外,一些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有能力為相關公司提供重要的援助。然而,國內非政府組織的影響力還非常有限,中國企業與非政府組織溝通的經驗還有待加強。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也可以為它在各國的代表提供培訓,使他們能夠指導中國公司在海外市場更好地結合當地實際,切實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并更好地獲得當地社會的認同。
第三,繼續加強對中國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
國資委、上交所和深交所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導意見為國內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設開了一個好頭,并獲得了積極的成效。該指導意見應當被廣泛推廣到更多的中國企業中,并進一步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細則。同時,政府也可以考慮采用國際上通用的信息披露標準(如GRI)來指導國際化的中國企業進行信息溝通,以促進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同樣地,在信息可信度層面,政府也可以鼓勵獨立第三方機構(如審計事務所、學術和科研機構、非政府組織、媒體)對企業的公民責任報告進行核實或評估,并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以推動企業公民實踐的發展。
第四。促進多方對話。鼓勵中國企業向國內外領先企業學習。
政府需要進一步倡導公司之間的交流并向國內外同行學習,以幫助中國企業找到能夠同時實現企業、社會和環境共贏的途徑。
另外,政府應當鼓勵媒體和公眾為公司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這將促進更廣泛的對話并真正實現多贏的格局。
第五,培育中國公司在海外運營中自主創新的環境,讓更多創新性解決方案得以實施。
最后,當中國公司在進行全球企業公民實踐時,中國政府可以鼓勵更多的自主創新。全球企業公民對大多數中國的企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他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一些挑戰并在早期的嘗試中交學費。在為企業設置一定的規則以避免其重蹈覆轍的同時,還可以考慮在公司進行創新企業公民實踐時為其創造更加良好的自主創新環境,以促進企業公民實踐在國民經濟領域更快地發展。這一舉措將使得中國公司有更多的空間去創造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并應對當地的挑戰,最終促進企業國際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