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領軍人才作用,根本之策是創新領軍人才使用的體制機制,為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領軍人才是人才資源中尤為寶貴的稀缺資源,一個杰出的領軍人才,往往能夠突破一項重大技術,帶動一個學科,催生一個產業。從中央企業的實踐來看,加強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應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內容:
暢通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確保領軍人才的自我價值得到充分體現。關鍵要把握兩大要件:一是設計好人才職業發展崗位序列。特別是對于專業技術和專門技能人才,一定要設計他們專有的崗位序列,防止被管理人員擠占。崗位設計應充分體現企業發展的目標導向和戰略需求,并且符合領軍人才的特點和成長規律。為便于人才在不同通道中合理流動,崗位設計還應考慮縱向上的層次和橫向上的聯系。二是建立人才職業發展的動力機制。動力來自于人內心深處的自覺、自愿和自發,源于人的動機和需求。要想使領軍人才專注于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專心于本職崗位,核心是要給予他們相應的政治與社會地位、事業平臺和經濟待遇。政治與社會地位是一個人價值的重要體現,對領軍人才這樣的高端人才而言,政治與社會地位的激勵不僅是最為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業平臺是領軍人才職業發展的基本保證,是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要通過明確領軍人才的事業內涵、事業權限和事業資源,保證他們在工作中“有事、有職、有權”,確保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有效發揮。
創新人才使用體制機制,構筑有利于領軍人才充分釋放潛能的政策環境。人才發展,以用為本?!按蟛男∮谩薄ⅰ耙茷樗谩薄ⅰ耙挥谩?,將優秀的創業型領軍人才“花瓶化”、“邊緣化”,會大大挫傷了人才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領軍人才作用,根本之策是創新領軍人才使用的體制機制,為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是樹立正確的領軍人才使用觀。要從“管人才”向“服務人才”轉變,尊重領軍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讓領軍人才的個性得到解放,熱情得到保護,潛能充分釋放。二是理順領軍人才管理體制機制。領軍人才的事業在一線,工作在基層。中央企業應加強對領軍人才所從事行業的頂層規劃,加強對領軍人才的集團化管理,并引導基層單位正確使用領軍人才。三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應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資本市場,鼓勵創業型領軍人才利用創業板平臺進行創業;應盤活企業專利,鼓勵創業型領軍人才利用個人或企業專利進行創業。四是改善領軍人才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領軍人才與一般人才最大的差別在于其期望盡快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對于領軍人才盡快出成果來說至關重要。
建立人才榮譽表彰體系,為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注入強大精神動力。榮譽表彰是精神激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要防止榮譽表彰過多、過亂、過松。因此,應著力加強領軍人才榮譽表彰體系化建設。一是加強榮譽稱號管理。根據實際需要設立榮譽稱號,限制榮譽授予主體數量,嚴格每個榮譽稱號的授予范圍,提升榮譽表彰的社會認可度。二是建立第三方評價制度。本著客觀公正的原則,將榮譽授予真正的貢獻者,避免出現“學術寡頭”、“行政主導”等現象,切實提升榮譽獲得者的榮譽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三是建立監督與責任追究機制。充分利用學術機構、社會公益團體和輿論監督的力量,對榮譽表彰結果進行監督。凡出現不屬實和弄虛作假行為的,應及時撤銷其榮譽稱號,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有領軍潛質的優秀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領軍人才是企業的核心人才資源,數量少,流動率低,全部依靠外部引進不現實也難以做到。企業領軍人才實踐性較強,培養領軍人才必須立足企業自身,突出實踐特色。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充分發揮現有領軍人才的傳幫帶作用;加強崗位實踐鍛煉;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加強領軍人才后備的培訓和交流溝通。針對管理、技術、技能三支人才隊伍發展“短板”科學配置領軍人才培養培訓資源,培養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實現各類人才協調發展。
建立人才全面保障體系,解決領軍人才后顧之憂。應從三個方面著手解決。一是建立領軍人才安全保障機制。保障個人財富安全,及時有效地保護人才的合法權益。對承擔國家級重點工程以及涉及重要機密和企業核心技術的人才提供有關保護措施。二是建立領軍人才生活保障機制。要從國家層面建立相應的保障性政策,讓優秀的領軍人才在落戶、住房、配偶就業、子女上學、醫療保健、養老保險等方面享受相應的待遇,實現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平等化。三是建立領軍人才專業服務機制。領軍人才個人業務范圍廣,涉及金融、法律、稅務、專利、管理咨詢、產權交易等諸多方面,有條件的企業應積極建立專業服務供應網絡或綜合服務中心,為領軍人才提供便利服務,讓他們把更多的心思集中到創新創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