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具體的,不能只在一個平面上抽象的思考,要不歷經千辛萬苦的努力后,我們還是原地踏步;能抽象的便應徹底地抽象,不能抽象便讓它進入不斷形式化的過程之中。因此,對于作文教學,我不愿在原來的層面上用同一種方式說一些大體相同的話,而只想用最簡單的、最直觀的、最能操作的方式說:“用藝術的思維方式來構思作文”。
一、占有的材料要多
學生搜集材料的過程,同時又是作文藝術細胞成長的過程。馬克思在創作《資本論》時,光鉆研的書籍就達1500多種。可見,占有豐富的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和充分保證。如何引導學生占有豐富的材料呢?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積累材料,養成良好的積累和搜集材料的習慣。
1 加強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儲工作,建立一個材料庫。把平時生活中的發現記錄下來,把一時的靈感隨筆記下來,把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保留起來,把優美的語句、巧妙的表現手法、寫作方法存儲起來,把學習中的藝術感悟整理下來。
2 提供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作文時以語文表達為基礎的,可以看作是文字話的語言表達,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中,要多給學生機會進行語言表達練習。
二、選擇的材料要嚴
作文材料的選擇一定要遵循一個“嚴”字,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中心,表達作文的意圖。
1 要圍繞主題進行選材。既要選擇,就得有一個標準,要根據文章的需要,在自己的“庫房”中取舍材料。材料的藝術色彩要突出,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藝術素養和藝術才能。俄國文學大師契科夫說過“要在石頭上刻出臉來,無非是把這塊石頭上不是臉的地方踢掉罷了”。
2 選擇的材料要新穎。文章要產生生動的藝術效果,要吸引人、打動人,要有耳目一新的美感,這就要求材料一定要新穎。試想,在以“感人的事”為主題的作文中,不是寫媽媽冒雨送傘,就是寫爸爸黑夜背“我”步行去看病。這種絲毫沒有創意別人用過千百次的素材,讀起來味同嚼蠟。又怎能引人入勝呢?
3 材料的選擇要積極健康。不健康的東西,往往給人的印象較深,但它反映的卻是“丑”的東西,不能為了一個“新”字而選擇糟粕,產生負面的影響。
一位同學在以“難忘的事”為主題的作文中,寫了自己幫助一位逃犯逃命的過程,材料的“新穎”確實讓人震驚,“難忘”也表現得十分深刻,便如此良莠不分的材料,猶如一顆“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果子,食之讓人中毒,讀之將人引入歧途,又怎能引導人們積極向上呢?
三、中心的確立要“新”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意圖和目的,是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是作者內心的吶喊,藝術修養的表達。出乎意料的、富有個性和創意的中心,才能讓人無限地回味,才能讓人積極向上,所以,中心的確立除了正確、鮮明、集中外,還要體現一個“新”字。
有同學談到讀《三國演義》的感受時,認為其中的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妙計百出,但他幫劉備恢復漢室,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的行為是“逆天而行”,不順應歷史的潮流。如果沒有他的“搗亂”,“三國鼎立”的局面早被統一,百姓少受多少年的戰亂之苦啊!倘若他順應歷史,推陳出新,用自己的智慧輔佐曹操建立一個新國家,那才是萬民之福啊!
中心的新穎就是要丟掉人人能看到的東西,深層發掘,發散思維,反向思維,與眾不同,獨樹一幟。
四、表現手法要奇
一個中心要以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才能包裝出一個語言的藝術品,就像一個精美絕倫的提包一樣,好款式總是讓人喜歡的,容易親近。產生愛意。
在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作文中,曾有一同學以“恐怖的夜晚”為題。用童話的形式來表現中心。開始,先描寫夜的恐怖,一個陰森森的環境。然后寫污水溝中饅頭和米飯大呼“救命”,當兩個落難者相遇時,都各自述說了自己生長、加工的過程。最后被“剝了皮,挖了心”的饅頭和“下了油鍋”的米飯被淹沒了,夜卻更可怕了。這樣的作文,表現手法獨特,一個平常的主題,卻賦予了新的生命,作文的效果讓人叫絕。
表現手法是多樣的,不能套公式一樣針對某一篇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引導學生多讀、多寫、多體會,引導學生思維發散,有靈感、有創新,在創新中教學,在創新中探索。
作文時語言的藝術品,因此,語言藝術的內涵既要讓學生獨立的體驗和表達,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中又要有很具體、很實際的訓練方法,使每個個體既要有所領悟,又有具體的操作途徑和體驗過程。
作者單位陜西省城固縣龍頭鎮新華小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