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任教以來,一直擔任了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觸頗深。一個班有著良好的班風。學生在此生活學習,健康成長,樂在其中;教師上課興趣盎然,樂在其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得心應手,樂在其中。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親”為主,以“勤”為輔
“親”就是班主任對學生態度和藹可親。一個好的班主任,她不會動輒發怒,而會耐心地給予教育和引導;當學生有異常表現活行為時,她能觀察入微,及時地與學生談心并幫助解決問布要過來,然后去擦,一直到擦干凈為止,一個小小的彎腰,很簡單;但卻可以做到一切。
2 有耐心,班主任必須以百分百之兩百的耐心來對待學生的點點滴滴,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尤其是學困生的轉變工作,要準備打持久戰。
3 有愛心,教師要以真摯的情感和愛心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要時時處處關心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火熱的心去溫暖學生。
三、捕捉閃光點——鼓勵上進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學生題;當學生遭受挫折時,她能“扶”起學生,鼓勵其樹立堅定的意志和信心。學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愛,才會向班主任傾吐真情,特別是班電的“后進生”,他們最容易產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愛。必然會點燃他們奮發向上的火花。“勤”即工作要勤懇。班主任要帶好幾十個學生,就必須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主要應做到“五勤”即:勤觀察、勤動腦、勤動手、勤家訪、勤談心。
二、有細心、有耐心、有愛心
班主任的言行如城里高聳的大鐘直接影響一大批人,所以作為班主任老師,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讓學生欽佩,要做到以下三點:
1 要細心。洞察一切,先做后說。首先。班主任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身先士卒,如發現玻璃沒擦干凈,先把抹難免也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因勢利導,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以點帶面促進學生全面進步。這是班主任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抓住契機,鼓勵上進。班上有這么一個男孩,腦子不太靈活,學習基礎差,成績一直不是很好。但他很熱愛勞動,而且很有心眼,總是及時地撿起地上的袋子,我就及時表揚他,結果他覺得自己在班級還有用。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1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要我學”與“我要學”的區別在于,前者缺乏而后者具有求知內驅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是讓每個學生都具有高遠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標。另外還可以結合學科教育介紹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學科研究的前沿動態。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立志獻身科學事業的熱情。
2 變“苦學”為“樂學”。
變“苦學”為“樂學”關鍵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科本身的價值以及學習它對于自身今后發展的作用。因此,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聯系實際讓學生明確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其次,是要把握好教學中的“度”即教學的深度、練習和考試的難度、作業量的適度,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其次,要注重情感激勵,少批評多表揚。相信做到以上三點就可以使學生走出苦學而進入樂學的境界。
3 變“學會”為“會學”。
為促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一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研究方法,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性。二是要經常進行學法指導。學習有規律可循,但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決定了某中學發優劣的不確定性。因此,在進行學法指導時既要有整體上的指導。又要注意個別指導。三要創造條件進行學法交流。要讓學生在交流中吸收和借鑒他人的經驗,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學法,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確“最好的方法是適合自身特點的學法”,避免生搬硬套,只要學生具備了“會學”的強烈愿望。加上老師有力地指導和廣泛的學法交流,“會學”的境界就不難達到。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選擇了教師。我便會義無反顧,一路走下去,把整個心靈獻給那些愛學習的孩子們,讓教育充滿愛的陽光,普照每個孩子,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自己也問心無愧。愿我的心血澆灌出朵朵希望之花,讓這些美麗的花朵盛開在祖國肥沃的土地上。
責任編輯 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