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許多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欠缺,我覺得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平時的閱讀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潛能,在課堂中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之中,注重品讀過程,掌握閱讀技巧,學會欣賞品悟文章。具體心得歸納如下:
一、設計新穎的教學創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創意就是充滿新意的有個性的,帶有一定創造性的教學構想,就是準備實施教學的新點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劃。創意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故教學創意講究“新”,即角度要與眾不同。其次,教學創意還應講究“簡”。好的創意,就是簡明,就是“簡”中求豐,“簡”中求深。再次,教學創意還要講究“實”。“實”就是實實在在地指導學習語文作積累、練能力,而不要搞一些花架子。最后,教學創意還得講究“活”。“活”就是不局促,不呆板,有一點詩意手法。它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創意,就簡潔明晰的思路來表現我們的教學。
當然,成功的教學創意的基礎必須是深入扎實的課文研讀,除此,一切創意都是空想。所以讀出課文的味道是語文教師的第一功夫,這種功夫的歷練伴隨著我們一生的語文教學。那么教學中我們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就必須教學思路清晰,提問精神實在;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優化教材處理,深入課文文本;突現能力訓練,注重集體訓練,從頭到尾。讓學生不得“空閑”下來,這樣也自然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忙碌”的品讀中。
二、精心設計安排。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尋幽探勝。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講求授課藝術,精心設計安排。
教師應認真研讀教學文本,結合學生實際,全面分析、設計,從頭到尾讓學生參與進來,主動去探究,理解文章。如課前設計好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在查閱作者、寫作背景等相關資料后,通讀文本,自行解決生字詞。同時,在誦讀課文中,自己質疑提問,設計問題,留待課堂時討論。課前一系列預習工作已讓學生進入到初級狀態。通過預習他們已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最關鍵的是通過動手查閱資料,不僅鍛煉了自己主動探究的能力,而且積累了超出文本以外的知識。
在課中應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情感。如“美讀”,即有感情地朗讀。運用貼近文章情意的語音、語調、語速真實準確地再現文章感情,把無聲文字中蘊含的情意變為有聲可知的情感,使學生出之于口,感之于心,進而與作者的心融為一體。
當然,不同的文章肯定有不同的方法。老師們除自身摸索探究外,還應互相學習,共同探討,集思廣益。
三、擴展閱讀。豐富積累。感悟生活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而思維活動要依賴于充足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材料積累,這就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
許多名家精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神奇的世界,向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畫卷。作品中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巧妙的構思,精妙的語言為學生的積累提供了許多精典的材料,在這里,學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到偉人的至愛親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險之旅,走進廣闊深邃的人文世界,從而得到語文的滋養和審美的陶冶。文中大量的詞匯,優美的文句,特別是古典詩詞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說理、抒情、寫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時積累、總結。引導他們進入文本所創設的廣闊情境之中,用他們的情感感受去同文本溝通,體驗和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意義和深邃意蘊。
同時,讀書不僅為創造提供了原材料,而且能啟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因為讀書需要讀者情感的參與,需要讀者的想象和再創造。平時我們可以舉行各種讀書會、辯論會、演講會等,或每節課前五分鐘“口練”,規定一位學生挑選課外閱讀中自認為好的文章進行朗讀,使學生多種渠道獲取多方面的知識,日積月累,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這對于提高語文活動過程中的思維速度與質量,提高其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肯下工夫,深研文本,精心設計,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從多角度,多側面發掘學生潛力,讓他們真正“動”起來,我們的閱讀教學也會異彩紛呈,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也定會迅速提高,最終充分展現語文學科的魅力。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