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中學生是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希望政治課老師能真正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就他們所關心的一些諸如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國際形勢的變化等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給他們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過政治課學習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這樣,政治課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前提條件。是創設能激發興趣、啟發思維的教學問題情境
如果說,教學設計中確定目標和內容這一環節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話,那么,選擇合理例題的教學方法這一環節解決的就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最能體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途徑的就是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即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情境主要通過設疑。設疑能使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產生矛盾,激發思維的欲望,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中較好地掌握新知識,還能從中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重視學法指導。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學法指導的設計是有層次的,以自學方法為例,第一層次是預習,給預習提綱,指導學生學會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其中的關鍵詞語,然后是逐段逐節的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重點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第二層次是指導學生學會整理筆記、比較、歸納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根據所要學的知識,結合社會實際提出問題,以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三層次應該讓學生學會獨立獲取信息,并且將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結構結合,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或問題解決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地獲取知識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質的飛躍。
三、在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一般能力培養緊密相連
創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條件下,個體可能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它與一般能力中具體能力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要與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相結合。
1 發現問題的能力。政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非常豐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著大量復雜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規性問題,有些是創造性問題。能否發現與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有關的信息,完全取決于敏銳的洞察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來發現問題。比如,在講高一經濟常識三產業中的我國農業這一問題時,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農村參觀,培養學生觀察力,從而來發現問題。
2 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政治課教學內容中直接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提供了有利條件。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總的看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首先使學生了解豐富而生動的辯證法事實,通過分析、歸納,使學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學和生活中,要注意糾正學生從單一側面絕對看問題的思維傾向。例如,在講改革開放巨大成就時,簡單的說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然后進行課堂討論,討論中,學生對改革開放中的成績和問題會產生不同看法。
3 實踐能力培養。這里的培養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具體的社會問題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創新能力的培養。思想支配行動。實踐上的創新,先要思想上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與思維方法的訓練相結合,尤其要重視與創新能力密切相關的,如突破定勢思考法、發散求異思考法、放膽猜測思考法、標新立異思考法、追奇創新思考法等的訓練,只有充分發揮各種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做到奇思妙計,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并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我們應努力追求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陜西省米脂縣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