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尺度,應十分重視,那么提高初中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我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作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生活閱歷與知識積累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突破作文教學的困境,學生把積累的知識靈活的引進作文中,可使文章的語言親切自然,新穎獨特,所以一定的積累是十分必要的。我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取名為《藝海拾貝》,告誡學生主要積累優美詞語、精彩語段、名言警句、名人事跡、古詩文名句、統計數據、群眾口頭的鮮活語言、典故、笑話、農諺、一些精辟的見解、思路邏輯、生活閱歷和感悟,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使之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并不時地考慮如何在作文中去運用它們。
二、作文教學要把生活引入課堂,把作文引向生活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沒有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作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要教會學生去觀察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觀察生活。要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教會學生觀察人的外貌、語言、行為、性格等,并學會深入觀察人的心理,即察言觀色。教學生寫景,寫到水的顏色,部分同學都是“藍藍的”、“綠綠的”、“清清的”。我就讓他們去觀察附近的水,村前小河的水,村邊河塘中的水,以及村后大河中的水……于是,學生的作文中便出現了諸如“灰蒙蒙”、“黑綠”、“紫紅”、“醬紅”……這便是觀察的成果。
三、作文教學要把閱讀和寫作相結合
學生的文化內涵、文學素養的積淀,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博覽精讀。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而,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是語文教師必須遵循的既傳統又現實的教學思路。
教師要以閱讀教學為范例,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自覺性,指導學生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閱讀方法,諸如“不求甚解法”、“精讀品讀法”、“摘章引句法”、“圈點批注法”、“卡片資料法”、“讀書筆記法”等等。對于學生來說,好文章讀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語句就多了。寫起來便得心應手;讀得更多時,就更加熟悉各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還可以錦上添花,把意思表達得更圓滿,更生動。這也是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四、作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所進行的作文教學中嘗試了多種有效的方法,效果頗佳。如:
1 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七年級階段,命題要富有情趣,因為這個時期正是童年與少年的過渡時期。我曾經調查過許多學生還不能很快地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還留戀于小學的快樂時光。八年級階段是初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一些事情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于是我又出了這樣的題目:《我的夢和歌》、《生動的一堂課》、《我的苦惱》等。九年級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經過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訓練過程,學生作文水平逐漸提高,同時又與學生心理的成長保持同步,比較有科學性。
2 征文競賽法。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形成爭先恐后的寫作熱潮。
3 集體評價法。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8人,選一名作文較好的同學任組長。將作文按人數發給每組,先由每一名組員批改,并寫出評價建議,然后交組長整理意見,最后,推薦兩三本較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讀,并說出優點和不足。作文評講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評改,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
4 最好的方法是組建文學社,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寫作,用集體的凝聚力,調動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寫作熱情,我所任班級的“春蕾文學社”,雖名義上只有6人,但實際有23人,已成為全班同學寫作的核心力量,一些作文差生,也往往向這個組織靠攏。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老君鎮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