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們對課堂教學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對課外作業的研究卻相對較少,課后則一貫是機械抄寫、簡單重復、題海戰術等,使得學生忙于應付作業,從而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對教師產生反感,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如何改變學生對作業的厭惡心理,使教學實效最大化,是我們教者需要追尋的話題。
一、作業的類型要多元化
1 鞏固強化型作業。
鞏固強化型作業是一種記憶性作業,通過抄寫、整理等方式來加深記憶。如:抄寫單詞、短語;整理知識點、句型等。這種基本的作業模式雖然比較單調、枯燥,但在新授課后布置是十分必要的。只要配合運用過程性評價手段,學生的積極性便會大大提高。如:把每次作業的情況分為A、B、C不等,并及時公布每個學生的作業評價等級,第二天上課時,可以適當地在班級內部展覽一些優秀作業,從而達到鼓勵和督促的目的。同時,還可以及時運用聽寫、漢英互譯等方式對前一天的作業內容進行檢測,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從而激發每位學生的積極性。
2 設計探究型作業。
設計探究型作業是一種體現學生綜合學科知識、個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作業類型。在設計探究型作業中,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以自主、合作或探究的方法設計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作業。比如,學習必修三Unit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原對話續寫故事,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自己構思新穎獨特、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故事情節。并在下節課進行表演,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 分層選擇型作業。
要分層次布置作業,一方面使后進生通過做一些相對較易的作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從而使他們更認真地投入學習,逐漸產生學習興趣,將成績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使高層次學生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比如:講解生單詞之前,就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把作業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A抄寫生詞,包括漢語意思、音標及詞性。
B用每個重點生詞造一個句子。
c運用所有生詞寫一段文字。(每個學生可以任選一種來做)
許多學生選擇B作業,而部分拔尖的學生也會選c作業,因為他們覺得這兩項作業具有挑戰性。一旦不懂生詞的用法,便馬上查詞典或資料書,了解清楚就可以運用了。這項作業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二、作業的批改要人性化
對于英語作業的批改,傳統的做法無非是教師單邊批改,學生不參與作業質量評價活動。其結果是學生因大量的作業叫苦連天,甚至產生厭學情緒,而教師也被批改大量作業的負擬壓得喘不過氣,苦不堪言。為此,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 學生自批:為了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把批改的權力下放給學生,使批改作業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思維、自我探究的過程。比如單詞、短語的默寫,翻譯句子等,這些作業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如果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逐步地由被動、消極地學習轉變為主動、積極地學習。
2 學生互批:在互批作業中,學生都很認真負責,以“批改者”的身份反復思考,認真檢查。學生在批改別人的作業時,自然會把自己的做法和答案與別人的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就使自己正確的東西得到進一步強化,錯誤的東西得到進一步抑制。
3 師生共批:所謂師生共批,就是師生在課堂上對作業共同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代表性的典型錯誤,最后教師給予總結。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和合作學習中,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4 師生面批:對于個別學生的作業,教師要特別處理。我經常運用與學生面對面個別進行批改的方法。這樣可以幫助那些基礎差或粗心的學生打牢基礎,改掉壞習慣,找到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圍繞以學生為主體這個核心,不斷加強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和批改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
作者單位陜西省合陽中學
責任編輯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