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會聽到教師們關于學困生問題的探討。我根據幾年來對學困生的關注,談談自己在班級管理中關于學困生轉化的一些體會。
一、從細微處著手。對學困生進行深入了解。掌握他們心理特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真誠動其心
學困生一般都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如消極心理、逆反心理、恐懼心理,虛榮心理、孤獨心理、自卑心理、麻木心理等。這些都是需要修正的不良心理表現:是轉化學困生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教師不能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必須接近他們,走近他們的心靈,消除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心理障礙。作為教師的我們既要做良師更要做益友。我嘗試運用的方法是:以真誠相待,讓微笑走進課堂。在課堂上教師一個關心、微笑的眼神,就會讓他們倍感親切,對學困生也是一種鼓勵、肯定和鞭策,可以極大地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進步的勇氣;利用課余,多與學困生溝通,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電腦、體育、歌曲、游戲等;注意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多一聲問候,少一些責備,貼近其心靈。
二、以愛育愛,和學困生進行心理換位
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我想教師就是要盡量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感情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對于學困生的過失或錯誤,教師應該冷靜對待,把自己擺在學生的位置上,體會他們的心理,以寬容慈愛之心教育他們,切記諷刺、挖苦、謾罵甚至體罰等做法。我們班有一個學生陳某非常聰明,但他總是不按時交作業,開始,我采取強硬措施,給他規定時間,這樣起了一點作用。但是時間一長,一放松,他就會“舊病重犯”,我很氣憤,對他大發雷霆,當面訓斥他。并命令他在某介時間內必須把作業送上來,但他的作業照樣沒交。此時,我才真正感覺到,面對這樣的學生。采取強硬措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于是我開始改變自己以往的做法,抓住他的丁點進步積極引導他、教育他,又單獨找他談話:“其實,只要你認真去做每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只要認真寫作業,同樣會很棒!”沒想到,第二天的作業他很快就交上來了,而且完成的質量也不錯。
這件事使我感觸很深,將心比心,我們也當過學生,也期望老師以友善的態度對待我們。我們處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應該捧給學困生一顆愛心。
三、注重學困生的情緒疏導與調節
學困生的情緒通常有自卑、不自信、恐懼、憂郁等。面對這些不良情緒,教師要正確對待。首先要重視情緒的釋放。情緒活動可以看作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不良情緒如果長期積聚而得不到釋放。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比較好的辦法是因勢利導,理智的對待,提供條件讓學困生的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其次是理智消解,當找到學困生的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后,教師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改變他們原來的錯誤觀念,對錯誤觀念進行理智消解;再次是進行談心疏導和情緒感染。我們教師要經常坐下來和學困生進行談心,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同時多帶領他們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培養他們多方面的愛好,使他們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
四、巧用評價手段。耐心等待學困生的進步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經常對學困生做出客觀、中肯的評價,是對學生負責任的一種表現,也是為了對學困生的進一步教育做好鋪墊。好的評語對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有利的。同時,我們教師要學會等待,特別是要等待那些弱勢群體的覺醒。因為“每個學困生都會有個覺醒的過程”。學會等待,是一種教育智慧;學會等待,也意味著能尊重個性的差異;意味著教師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長。
總之,“后進”只是相對的,從來沒有絕對的學困生。只要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提高育人藝術,對學困生進行正確的分析,尋找學困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再加上教師的熱情耐心,持之以恒,既要看到學困生所存在的不足,幫其重拾信心,又要善于利用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作為轉化的契機,那么,學困生必將不會“學困”。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上元觀鎮上元觀小學
責任編輯 張曉楠